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我国纺织行业:“十五”面临的形势和市场环境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01 14:38:00
进入21世纪,纺织工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各国的综合竞争将更加倚重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影响和改变原有的国际分工和竞争格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我国将处于加入世贸组织的政策过渡期,各项政策、规则将按照协议逐步到位,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将进入关键时期。这对纺织工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纺织工业的国际化特征表现得越来越充分。一是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迅速增长,在国际商品贸易中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依存度和发达国家的进口依存度都有提高的趋势。现存的贸易制度使境外加工贸易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较大的份额。二是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纺织区域结构的重大变革,纺织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占有相当的比重。发达国家已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化纤、印染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世界纺织工业重心不断向亚洲推移,为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初级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过剩的趋势将会延续下去。一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纺织工业及其出口发展迅速,以其价格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竞争能力,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重要竞争对手,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的同时,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加快。
  如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美国生产棉纱,在墨西哥、加拿大织成布,做成服装再回流美国,构成区内循环,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进口依存度减少。这对出口占很大比重的亚洲,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我国要保持和扩大对这类区域的出口份额,其难度增加。此外,纺织品服装进口国还会以各种贸易保护手段对出口国实行新的限制。 
  “十五”期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商品贸易年增长速度为6%左右,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年增长速度为6%以上。预计2005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可达5800亿美元,我国若能保持13%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纺织品服装出口将达到750亿美元。
  入世对我国纺织工业构成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有利方面,一是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的竞争,有利于激发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二是随着贸易、投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给纺织工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三是纺织品服装贸易由双边框架转向了多边框架,有利于改善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市场环境,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和跨国经营。四是受多种纺织纤维品协定的保护,我国将享受在纺织品服装出口上的无差别待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公平的竞争地位。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纺织工业也面临挑战,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较大。由于我国化纤企业规模偏小,原料成本偏高,在品种、质量、价格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入世后,面对价格低、质量好的进口产品,我国化纤企业竞争明显处于劣势,特别是对一些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的企业冲击更大。入世后,纺织面料进口关税将降低,中高档面料一般贸易进口将有一定增长,印染企业的竞争压力将会加大。 
  科技进步为行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目前世界纺织科技发展的趋势:一是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第三、第四代合成纤维和新型纤维素纤维以优异的性能,弥补了天然纤维的局限和不足,并通过高新技术开发出了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的特种纤维以及具有多功能的差别化纤维和技术性纺织品,进一步拓展了纺织品应用领域。二是纺织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目前无锭纺纱、无梭织布、无水印花、无纺织布、无人工厂等新技术已经逐步变成现实。三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依托形成的快速反应系统,使传统纺织工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这种变革集中体现在快速反应生产经营机制(QR)方面,使纤维、纺纱、织造、染整、服装和设计、制造、销售形成一套完整的生产营销体系。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发达国家借助其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优势,加大对纺织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并积极推进产业化,以此改造传统纺织工业,进而在原材料、技术、装备、产品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继续确立了技术、品牌、营销方面的优势。科技进步一方面为纺织工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纺织技术上的差距。 
  国内市场环境出现新变化
  “十五”期间,城乡居民衣着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消费总量有所增长,特别是农村纺织品市场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消费层次进一步多元化,消费领域进一步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市场环境会出现以下变化:
  一是人口在变化。目前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仅为6.6千克左右,低于世界7.5千克的平均水平。到2005年,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可达到7.4千克左右。“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00万人,新增人口消费按人均7.4千克计,五年将净增纤维消费量45万吨。
  二是消费结构在变化。由于买方市场初步形成,人们消费选择性更强。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吃和穿的比重将下降,住和行的比重将上升。而衣着类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但实际支出额仍是增长的。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城市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高档化(品牌化)和时尚化。 
  三是农村纺织品市场的变化。目前,由于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消费仍大大滞后于城市消费,农村的纺织品服装消费水平仍然不高。“十五”期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4000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纺织品服装消费在农村有着巨大的潜力。农村衣着消费仍以物美价廉的纺织品为主,特别是在化纤纺织品上,要开发出更适应农村消费需要的产品。
  四是纺织品应用领域的变化。我国纺织品在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纤维消费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的纤维消费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衣着用比重偏大,产业用、装饰用比重较低。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增加,特别是纺织新技术的运用和新材料的开发,将进一步拓展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十五”期间,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消费潜力很大,将出现市场扩张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纺织工业作为出口创汇主要产业的特征不会改变,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有近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作依托,现已占有13%左右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份额,已形成完整的工业加工体系,拥有较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竞争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