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就是企业的奥运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28 12:27:00
Sina.com查询显示,关于WTO的相关网页信息有570330条!从15年前的关贸总协定,到今天的WTO,从来没有一个外国词在中国的使用频率如此之高,关注度如此之高。由此可见WTO的影响力。关于WTO,据说这个有140多个成员组成的庞大国际组织说一不二,着实厉害;关于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文件,据说全部翻译出来要用卡车拉,确实吓人;至于WTO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据说已令很多老板谈之色变,夜不能寐。其实,WTO没那么可怕。
大清国闭关锁国200年,总怕外国人进来,可最后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成了“东亚病夫”。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GDP全球第七,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七。可见开放没什么坏处。可谁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种种担忧。
说大了,说深了,WTO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说小了,说浅了,WTO 就是一套规则。
WTO 就像是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体育运动的全球化,体育规则的统一,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使奥运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体育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统一的体育规则之下,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曾经“兵败汉城”,可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很多单项已称霸世界。没有人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可怕。
对奥林匹克,可怕的不是规则,也不是对规则的不熟悉,而是失去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的追求;对WTO(世界贸易的奥林匹克),可怕的也不是规则,更不是对WTO规则的熟悉与否,而是我们的企业失去对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追求。在WTO规则之下,全球经济将更加走向一体化。中国将成为全球开放市场的一部分,过去封闭或半封闭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国内外企业竞技的战场。国有大型企业(行业垄断)将逐步失去国家力量的保护,将失去获取超额垄断利益的特权;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国内外大企业和国际跨国集团的双重挤压。不论已走出国门的企业,或正准备走出国门的企业,还是立足国内市场的企业,不但继续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同时,将面对全球最大、最强的跨国集团的挑战。在WTO这一国际性合约的约束力和全球统一市场规则的压力下,基于自由竞争法则,在一个真正有商业理性支撑的平台上,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真正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在这一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外的竞争对手,往往财大气粗。他们占有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人才、管理,而且深谙国际贸易规则。和这些强大的国际对手在国内市场作战,我们的中小企业也有优势:文化背景、语言、渠道。像青啤、海尔这样的著名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曾苦于文化的隔阂、语言的陌生和营销渠道的不畅。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对那些跨国集团也不例外。由此看来,WTO后,中小企业的机会不是小了,而是大了。因为大家将平等了,可以在同一套规则之下进行比赛,而不论其出身,不论是跨国集团、国有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定有谋求双赢、多赢的机会。熟悉比赛规则当然重要,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综合实力,是看谁更高、更快、更强。《中国经营报》
大清国闭关锁国200年,总怕外国人进来,可最后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成了“东亚病夫”。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GDP全球第七,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七。可见开放没什么坏处。可谁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种种担忧。
说大了,说深了,WTO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化;说小了,说浅了,WTO 就是一套规则。
WTO 就像是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体育运动的全球化,体育规则的统一,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使奥运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体育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产业之一。在全球统一的体育规则之下,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曾经“兵败汉城”,可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很多单项已称霸世界。没有人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可怕。
对奥林匹克,可怕的不是规则,也不是对规则的不熟悉,而是失去对“更快、更高、更强”精神的追求;对WTO(世界贸易的奥林匹克),可怕的也不是规则,更不是对WTO规则的熟悉与否,而是我们的企业失去对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追求。在WTO规则之下,全球经济将更加走向一体化。中国将成为全球开放市场的一部分,过去封闭或半封闭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国内外企业竞技的战场。国有大型企业(行业垄断)将逐步失去国家力量的保护,将失去获取超额垄断利益的特权;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国内外大企业和国际跨国集团的双重挤压。不论已走出国门的企业,或正准备走出国门的企业,还是立足国内市场的企业,不但继续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同时,将面对全球最大、最强的跨国集团的挑战。在WTO这一国际性合约的约束力和全球统一市场规则的压力下,基于自由竞争法则,在一个真正有商业理性支撑的平台上,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真正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在这一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外的竞争对手,往往财大气粗。他们占有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人才、管理,而且深谙国际贸易规则。和这些强大的国际对手在国内市场作战,我们的中小企业也有优势:文化背景、语言、渠道。像青啤、海尔这样的著名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都曾苦于文化的隔阂、语言的陌生和营销渠道的不畅。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对那些跨国集团也不例外。由此看来,WTO后,中小企业的机会不是小了,而是大了。因为大家将平等了,可以在同一套规则之下进行比赛,而不论其出身,不论是跨国集团、国有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定有谋求双赢、多赢的机会。熟悉比赛规则当然重要,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综合实力,是看谁更高、更快、更强。《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