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我国纺织业,配额和关税是重要影响因素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19 13:26:00
    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我们在经济上全面融入世界,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机遇与挑战面前,人们在思考加入世贸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有优势的企业会考虑如何抓住即将到来的机遇,未占优势的企业会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迎接挑战。
  入世对纺织板块利大于弊已成为共识。但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公司的影响差异很大。
  在2005年以前,这种差异是由配额取消和关税减让的逐步实施造成的。在2005年以后,在平等竞争的前提下,公司间的差别取决于不同公司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的发挥。
  配额逐步取消的影响
  多年来,世界纺织品贸易遵循"多种纤维协定",其基本规则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实行配额限制。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达成了"纺织品服装协定"(ATC),该协定规定,从1995年开始的10年间,在WTO成员间逐步取消纺织品及服装的配额限制,实现自由贸易,即纺织品服装的一体化。
  在10年过渡期内,一体化被分为4个阶段:在1995年1月1日、1998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设限国先后将不少于16%、17%、18%的设限产品(以1990年为基数)取消配额限制;最后2005年1月1日,将所有产品(约有49%)取消限制,一体化过程结束。同时ATC规定,每阶段取消配额的产品应包括4大种类,即纱线、织物、制成品和服装。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顺利。因取消的比例是针对数量而不是金额,取消的四类产品并未规定每类产品的比例,因此在前两个阶段中,发达国家取消配额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价值的纱线和织物,仅包含少量的制成品和服装。
  低附加值产品的"一体化"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实质性的贸易利益。高附加值的制成品和服装的配额,被发达国家挤到最后两个阶段取消。这说明了"一体化"过程的艰难,但同时预示着未来两个阶段的"一体化"过程,蕴育着较大的贸易利益。以美国为例,在其向WTO报告第三阶段取消纺织品配额清单中(第三阶段一体化比例18.11%),纱线、织物、制成品和服装的比例分别为3.22%、3.92%、8.39%和2.46%。与前两阶段取消比例的平均值相比,纱线的比例下降了61%,制成品和织物的比例分别上升了92%和88%,服装的比例上升26%。制成品中棉制品取消的比例最大,占制成品总量的39%。再看欧盟,第三阶段拟取消56个配额,我国占18个,其中有7个属于清关率较低的配额,但针织睡衣、针织运动装、针织夹克、手套和梭织内衣裤等清关率较高的制成品和服装占了较大的比重。 
  因第三阶段是从2002年1月1日开始,我国今年11月加入WTO后,明年即可享受第三阶段一体化的好处。因此明年起纺织板块中以制成品、针织品和织物为主导产品的公司面临较好的机遇。这类公司有维科精华、浙江富润、龙头股份、申达股份、华源发展、华联控股、帝贤B、深中冠、鲁泰、益鑫泰、海欣股份、粤美雅、鄂尔多斯等。以服装产品为主的公司在"一体化"第三阶段,因配额取消的增幅不大,仍然不会从配额取消中获得较大的贸易利益。而以纱线产品为主的公司则面临配额取消比例下降的境况,但实质影响并不大。一是因近两年国内棉价高企,纱线进口已大于出口,即配额对纱线出口限制已不明显;二是一般公司有纱线和织物两种产品,单纯纱线的公司很少,织物出口的增加可以弥补纱线的下降。 
  此外,因发达国家对我国丝绸制品配额早已取消,入世后丝绸公司已没有取消配额的好处;羽绒制品在第二阶段已取消配额,因我国尚未加入世贸没有能享受。入世后羽绒制品公司可以立即享受到配额取消带来的贸易利益。上市公司中华联控股的羽绒制品业务会由此获益。
  一体化的第四阶段,服装等敏感的配额都被挤到最后这个阶段取消。如美国第四阶段一体化比例为48.65%,其中纱线2.61%,织物11.77%,制成品2.51%,服装31.01%。与第三阶段一体化比例相比,分别增长了18.94%、200.26%、-70.08%、1160.57%。因此如果一体化目标如期实现,服装类上市公司到2005年会拥有巨大的出口空间。
  除分阶段取消配额限制外,ATC还规定了给予保留配额部分以"额外增长率"。因是增量部分的增长率,实际上增加的数量微乎其微。

  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的影响
  2001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平均进口税率为20.25%,到2005年下降到11.64%。目前我国对棉花、羊毛等实行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的限制。随着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纺织板块中不同公司所受影响将会非常不同。 
  化纤中腈纶、锦纶和涤纶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分别为42%、30%和17%(2000年)。如涤纶短纤和长丝的关税税率目前分别为18%和21%,到2005年将下降到5%左右,进口化纤必将对国内化纤企业(尤其是腈纶、锦纶和涤纶企业)形成冲击。但化纤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在纤维消费中占50%以上),价格的降低为下游产品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我国出口服装中使用进口面料达50%,2000年进口面料达60亿美元,关税降低使服装的面料成本下降,服装企业受益。但对面料生产企业(主要是高档面料)形成冲击;目前毛纺所需羊毛75%需要进口,棉纺所用的国内棉花价格近两年高于国际市场10%以上,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许可证的取消,毛纺和棉纺类公司可以大大降低原料成本。
  目前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关税约在3.8%,而纺织品服装的关税则平均在15-20%,也面临下调的趋势,这也有利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2005年后,配额、关税对不同行业和公司影响的差异将逐步消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的发挥。从行业看,服装行业作为我国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是纺织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行业。此外,丝绸、羊绒、麻纺等我国占原料和劳动力双重资源优势的行业也极为看好。从企业看,一批综合成本低、管理水平高、产品市场广阔的公司将获得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