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9-17 15:28:00
    8月6日,中国丝绸协会邀请了十多位茧丝绸行业的专家,就“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政策的意义、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和稳定基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副主任王北鹰向专家们通报了基金自筹建以来的使用情况和行业目前面临的状况;中国丝绸协会会长杨永元介绍召开会议的目的和有关情况。中国丝绸协会秘书长樊迅主持了会议。
    经过一天热烈的探讨,与会者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共识,并重点就稳定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的来源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与建议。
    王北鹰副主任在通报中谈到,风险基金自建立以来,有效地促进了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发展。1997年至1999年,国家共收取厂丝出口配额有偿使用费12834万元,三年内三批安排用于蚕种改良、蚕茧基地建设、新产品科研开发及开拓市场共计8771万元,另外又对厂丝出口经营单位返还2297万元,结余资金约1766万元。资金利用率达86.2%。通过风险基金的使用,首先是稳定了农业,使蚕种得到进一步改良,蚕病得到有效控制和防治,蚕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给农民带来了较好的收益,蚕茧产量一直保持在40万吨以上。其次是有力地促进了工业新产品开发及生产,使丝绸产品档次不断提高,服用性能进一步改善,许多新产品已成为带动和支撑茧丝绸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战胜“泰绸”、“印度绸”的重要“法宝”。再次是推动了国内外市场的开拓,使我国丝绸产品尤其是最终成品在国际重要的市场上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和阵地。另外,风险基金对补充厂丝储备的风险准备金,保证储备正常运作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专家一致认为,中国茧丝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基金的大力支持。丝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价值的最佳体现;丝绸行业更是中国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优势行业,她不仅涉及2000万户农户和近100万职工的就业和社会稳定,还在丰富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也一举成为世界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尽管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后,全行业遇到了很大困难,经历了长达五年之久的调整,但在1999年我国茧丝绸行业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出现了全面恢复性增长。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丝绸生产国和出口国,厂丝出口量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左右,在国际上依然保持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地位。随着国际丝绸贸易和消费格局的变化,世界丝绸业生产中心正逐步向中国转移,茧丝绸行业成为我国加入WTO之后可以主导国际市场的少数几个优势产业之一,推动世界丝绸发展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中国的肩上。 但是,目前我国还只是“丝绸大国”,而不是“丝绸强国”, 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同样也面临着剧烈挑战。一方面,目前我国生产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印染后整理水平与意大利等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产品档次不高,能在国际上驰名的品牌几乎为空白,如外资一旦进入,将给我国丝绸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印度在世界银行、泰国在欧共体、越南在法国等支持下,茧丝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印度和泰国形成了印度绸和泰绸等独特产品风格,与我国丝绸产品争夺市场,越南则以低价的成本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相抗衡,我国加入WTO后,茧丝绸行业更多的面临是来至于周边国家的激烈竞争。
    要实现向“丝绸强国”转变,我国茧丝绸行业就必须加大投入,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结构,扩大出口,形成一批优质高产、优良品种蚕茧及蚕种基地、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一批高档次、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品牌产品,促进全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而这一些,仅靠茧丝绸行业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迫切需要国家从财力给予大力的支持。 但是,专家在讨论中对目前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来源很不稳定,进而严重影响茧丝绸行业长远生存发展的现状却表示了极大担扰。从几年的实践所显露的问题看,厂丝出口配额有偿使用政策已难以起到基金来源作用。现行基金来源政策面临重大困难,来源诚待充实挖新。 
    1、为了实现从“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转变,必须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减少丝类原料等初级产品出口,扩大最终产品,特别是拓展著名品牌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品产品出口。基金来源若继续依靠丝类原料出口,这显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收费标准过低,再加上“串证”出口,基金来源面临枯竭。按1996年确定,每吨厂丝出口收配额有偿使用费8000元测算,按1万吨左右正常出口量,每年应收8000万元左右,但由于只对厂丝单一品种实行出口配额有偿使用政策,一些出口企业受利益趋动,违规“串证”出口,甚至逃证,走私出口(主要是边贸口岸)。再加上我国丝类检测设备落后,凭眼观和经验检测仍占很大比重,出口监管难度大,致使实行仅对厂丝单一品种收取出口配额有偿使用费政策以来,每年以厂丝名义出口数量仅相当于正常出口量的一半左右,再加上从1998年起,为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实行先征后返政策,致使2000年基金总结余只剩1766.9万元,已近枯竭。
    3、根据我国对加入WTO的承诺,丝类出口3~5年内将取消出口配额管理。根据近期欧盟的最新要价,这一时间表可能还会缩短。做为基金来源的厂丝出口配额有偿使用政策将“事出无名”,难以维继,基金来源面临“断流”。
    鉴于情况的危急,在会专家们一致赞同,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农、工、商、贸各条战线共同呼予,要求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改为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即由国家财政从外贸发展基金中拨款,以支持茧丝绸行业的发展,同时停止实行目前的丝类众多品种出口配额中仅对厂丝出口配额收取有偿使用费的政策。 本次会议的专家们均来自茧丝绸行业的各条战线,涉及蚕桑农业、丝绸外贸、科研院所、学校教育、丝绸市场等多个领域,他们认为本次会议召开得重要、及时,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对本次会议达成的一致意见也抱有极大的期望,希望全行业的共同呼予能够得国家的回应与支持,以解茧丝绸业面临的燃眉之急。
    会上,专家还在明确基金使用方向,确保基金发挥最大效益方面提出了不少值得进一步重视的意见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