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产面料自给率应从七个方面入手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01 12:05:00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徐谷仓认为,面料新品的开发必须加强国内外市场调研,掌握流行信息,真正树立以服装为龙头、面料为中心、纤维纺织为基础、染整为手段的产品开发思路及与之相应的机构,形成原料、纺织、染整、服装的产业一条龙,以此提高国产面料的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提高国产面料的自给率,解决国产面料替代进口面料的问题。
一、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掌握国际市场上服装面料的流行趋势,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对难度大的要组织技术攻关。
二、从原料抓起,加大新型原料的开发,新型纤维和功能性纤维的应用。首先应注意原料多元化和仿天然化纤维的开发,国际上新产品面料已打破棉、毛、丝、麻、化纤的界限,以多种原料的混纺、并纱、交织为主,一个品种一般采用2-3种原料,多的采用5-6种,使化纤产品具有优良的吸水透气性,手感柔软,色彩丰富,悬垂性好,满足各种服装的需要。其次应重点开发环保型纤维和绿色纺织品,这是今后国际市场上最有生命力的产品。例如:可分解的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节省能源材料的纺织品、水土保持用纺织品等。染整行业应加大绿色纺织品的研究开发力度,以确保国产面料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此外,引进抗菌、防尘、防紫外、阻燃等高科技功能性纤维也是提高国产面料档次的关键。第三应加强新纤维的利用,提高产品服用性能。运用弹性纤维Lycra、弹性锦纶Tactel,使服装合身舒适,并具有良好免烫抗皱不变性能;运用抗紫外的Modal纤维、抗菌的Poynosic纤维、吸湿排汗的Tactel纤维、抗菌的罗维尔纤维等与天然纤维及其它纤维混纺开发功能性服装面料。
三、加强纤维、纺纱、织造方面的技术进步。在纤维方面,要重点把涤纶、粘胶等纺丝设备向直接纺、连续纺、无毒纺进行改造,加快复合纤维、高仿真纤维、功能化纤维的工艺及技术的研制推广,开发出适合高档面料要求的改性切片和新型合纤。天然纤维要重点发展改性技术,提高多种面料的可用性能。在纺纱方面要重点配置清梳联、并、粗、细、络联等先进设备。改进以配棉到络纱全程工艺;在织造方面要适当增加无梭织机,重点配置提花装置、提高坯布的光洁平整度,减少横档,增加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同时尽快建立产品设计科研开发中心,以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
四、善于运用纱线结构的变化和色彩的应用。运用不同纱线、不同支数、不同捻向、不同捻度进行巧妙搭配,可赋予织物立体感和新的风格。在色彩的应用上应遵循自然,从自然界中寻找和发现创作灵感,柔和的自然色依然是面料开发的主流,同时可与民族风俗相结合。在组织结构上力求创新,善于将各种组织加以综合利用。
五、信息的运用在面料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建立自己的图形库,利用现有图形进行各种重组设计新图形,并模拟试织成布样,直接运用模特进行三维试衣,看到真实生动的平面和立体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将这种设计与市场信息、流行信息紧密结合。
六、大力加强后整理技术和改进印染后整理的硬件和软件,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并从后整理的设备、工艺及染化料助剂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免烫、防绉、抗菌、保温、阻燃等涂层工艺方面进行探索,重点要解决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的一步法染整;棉、毛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织物印染后整理;真丝织物、苎麻、亚麻织物特殊染整等方面的技术,以提高面料服用性能和档次。同时,染整企业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内部机制转换,并在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上下功夫。在功能复合化上围绕市场做文章,积极开发新品种,建立一套适应市场变化与需求的产品开发机制,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共同研究提高国产面料档次的途径,使国产面料在美观性、适用上均大幅提高。
七、在政策、资金上给与支持。国家可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为服装生产企业使用国产面料进行担保,以利提高使用国产面料的积极性。另外,服装生产标准在某些方面高于面料标准,在计量及技术指标上也有差别,因此对现有标准应进行一些修订,以利于面料生产与服装生产的衔接,提高国产面料的自给率。
一、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掌握国际市场上服装面料的流行趋势,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对难度大的要组织技术攻关。
二、从原料抓起,加大新型原料的开发,新型纤维和功能性纤维的应用。首先应注意原料多元化和仿天然化纤维的开发,国际上新产品面料已打破棉、毛、丝、麻、化纤的界限,以多种原料的混纺、并纱、交织为主,一个品种一般采用2-3种原料,多的采用5-6种,使化纤产品具有优良的吸水透气性,手感柔软,色彩丰富,悬垂性好,满足各种服装的需要。其次应重点开发环保型纤维和绿色纺织品,这是今后国际市场上最有生命力的产品。例如:可分解的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节省能源材料的纺织品、水土保持用纺织品等。染整行业应加大绿色纺织品的研究开发力度,以确保国产面料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此外,引进抗菌、防尘、防紫外、阻燃等高科技功能性纤维也是提高国产面料档次的关键。第三应加强新纤维的利用,提高产品服用性能。运用弹性纤维Lycra、弹性锦纶Tactel,使服装合身舒适,并具有良好免烫抗皱不变性能;运用抗紫外的Modal纤维、抗菌的Poynosic纤维、吸湿排汗的Tactel纤维、抗菌的罗维尔纤维等与天然纤维及其它纤维混纺开发功能性服装面料。
三、加强纤维、纺纱、织造方面的技术进步。在纤维方面,要重点把涤纶、粘胶等纺丝设备向直接纺、连续纺、无毒纺进行改造,加快复合纤维、高仿真纤维、功能化纤维的工艺及技术的研制推广,开发出适合高档面料要求的改性切片和新型合纤。天然纤维要重点发展改性技术,提高多种面料的可用性能。在纺纱方面要重点配置清梳联、并、粗、细、络联等先进设备。改进以配棉到络纱全程工艺;在织造方面要适当增加无梭织机,重点配置提花装置、提高坯布的光洁平整度,减少横档,增加织物组织结构的变化;同时尽快建立产品设计科研开发中心,以提高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
四、善于运用纱线结构的变化和色彩的应用。运用不同纱线、不同支数、不同捻向、不同捻度进行巧妙搭配,可赋予织物立体感和新的风格。在色彩的应用上应遵循自然,从自然界中寻找和发现创作灵感,柔和的自然色依然是面料开发的主流,同时可与民族风俗相结合。在组织结构上力求创新,善于将各种组织加以综合利用。
五、信息的运用在面料开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建立自己的图形库,利用现有图形进行各种重组设计新图形,并模拟试织成布样,直接运用模特进行三维试衣,看到真实生动的平面和立体效果。同时,还应注意将这种设计与市场信息、流行信息紧密结合。
六、大力加强后整理技术和改进印染后整理的硬件和软件,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并从后整理的设备、工艺及染化料助剂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免烫、防绉、抗菌、保温、阻燃等涂层工艺方面进行探索,重点要解决多种纤维混纺交织的一步法染整;棉、毛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织物印染后整理;真丝织物、苎麻、亚麻织物特殊染整等方面的技术,以提高面料服用性能和档次。同时,染整企业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内部机制转换,并在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上下功夫。在功能复合化上围绕市场做文章,积极开发新品种,建立一套适应市场变化与需求的产品开发机制,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共同研究提高国产面料档次的途径,使国产面料在美观性、适用上均大幅提高。
七、在政策、资金上给与支持。国家可提供一定的专项资金为服装生产企业使用国产面料进行担保,以利提高使用国产面料的积极性。另外,服装生产标准在某些方面高于面料标准,在计量及技术指标上也有差别,因此对现有标准应进行一些修订,以利于面料生产与服装生产的衔接,提高国产面料的自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