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市蚕桑生产概况及2008年工作思路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12-07 11:35:00
一年来,我单位在市农牧局党组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蚕桑生产全面贯彻落实 “十七大”和省、市农村工作和全市蚕业工作会议精神,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东桑西移”的历史性机遇,全行业以大力发展生产、提高单产、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开拓市场等措施,搞好了蚕种质量的监督管理和蚕前、蚕中、蚕后的服务工作。
一、全市二00七 年蚕桑生产情况
1 发种、产茧情况
全市今年共发蚕种74826盒,比去年66860盒增发7966盒,增发11.9%;行业统计生产蚕茧2858775公斤(57180担),比增产377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比去年增加15.2%;养蚕平均单产38.2公斤,与去年37.1公斤增加1.1公斤,增加3%。
2、蚕农售茧收入
今年全市今年蚕农售茧收入在蚕茧收购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达到5860万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圆满完成了与局签订的目标管理任务。养蚕户:年户平养蚕收入2161元,养蚕人平(按户平3.9人计算)收入554元。
3、 栽桑
今年我市新栽桑6300亩,其中盐边县5000亩,米易县800亩,仁和区500亩,现有桑树达到85960亩,其中四边桑14860亩 ,小桑园49230亩,间作桑14570亩;今年全市嫁接良桑达到960万株。
4、蚕茧收烘
由于受国际国内茧丝市场疲软的影响,鲜茧收购价格降幅较大,今年全市全年鲜茧均价为20.5元/kg,每公斤鲜茧比上年降低5.72元,降幅为27.9%。
二、主要工作
1、积极组织筹备了全省蚕种质量检验工作会议。该会于2007年1月9日至11日在我市的圆满、顺利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蚕种质检(蚕业)站长、冷库负责人,以及省级蚕种质量监管员共计60余人。会议对2006年全省蚕种质检工作进行了总结,研讨了强化蚕业管理、完善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和监管体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安排布置了2007年度蚕种质检和冷库工作,表彰了2006年度全省蚕种质检、冷库工作先进个人。省农业厅副巡视员涂建华到会指导并对2007年蚕业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2、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蚕茧、蚕种、蚕药”市场。积极按照攀委办[2006]16号 “加快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严格规范管理“蚕茧、蚕种、蚕药”市场。要求:对取得资格认定的合法单位只能在所辖区域合法经营,不能跨区域经营;未取得资格认定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证照,不能从事蚕种、蚕茧、蚕需物资的经营。在蚕种管理上,由农牧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蚕种供应许可证》持证单位加强监管力度,向农民供应优质蚕种。坚决打击无证经营蚕种和不按规定从省外购进蚕种的单位和个人,并按照《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在蚕茧管理上,对非法收购经营蚕茧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市工商局、市商务局要牵头组织各县(区)工商局,商务(经贸)局,市、县(区)公安、技监、物价、税务、农牧等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整顿市场秩序,切实规范市场行为。
3、加强了蚕种行政执法、蚕种质量监管和普通蚕种的检验检疫。今年的各季,我站都派了工作人员到冷库进行把库,并在省总站以及蚕种冷库的配合下对我市使用的72000余盒蚕种全部进行了发种前的浸酸、浴消、整理、装盒和成品检验检疫工作,让农民全部用上了“放心种”,对生产的不合格蚕种进行了监督销毁,全年还没有出现蚕农对蚕种质量的投诉现象。
4、积极参加、组织蚕业执法培训和宣传,积极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2007年,积极派员参加了省蚕种管理总站组织的蚕种检验检疫培训班和全省蚕种杂交率鉴定培训各一次,省站组织的由省法制局讲解的培训学习两次,由市农牧局组织的执法培训两次。2007年我站在全市秋季蚕业工作会上组织区、县农牧部门、蚕桑生产管理有关人员专门进行了蚕业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同时在各种培训会上向蚕农宣传蚕业相关法律、法规十余次,使得广大蚕业工作者和生产经营者知法、守法。
5、开展蚕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积极参加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今年主要推广了小蚕共育技术、蚕病统防统消技术、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纸板方格簇等新技术,全年小蚕共育面达到90%以上、蚕病统防统消面达到80%、推广了大蚕省力化蚕台1500套、纸板方格簇、塑料折簇等优良簇具3万片,全市优良簇具占85%。在2007年晚秋季引进了“新芸*玉泉”新蚕品种进行了试验,反映情况良好。
6、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协助市物价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搞好了蚕茧收购价格审定,本市及周边蚕茧收购市场管理的协调等工作。全年组织召开了蚕茧收购以及价格协调会达5次之多,同时协助县区丝绸公司搞好了今年的蚕茧收购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在蚕茧收购工作的实际问题, 全年没有出现蚕茧收购“打白条”的现象。
7、积极做好招商引资以及服务工作。积极协助盐边县按照全市蚕业工作会议的要求,作好了盐边县天成丝绸公司国家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核等服务工作,成功招商引资48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130万元,有偿低息贷款350万元。我站也积极争取了市财政的蚕种检验检疫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0万元和省蚕种质检会议专项补助资金2万元。同时,积极为盐边县缫丝厂生产搞好各项服务工作,现各项生产工作基本正常,2007年生产生丝40吨,产值800万元。
8、加强了福田优质蚕茧基地建设,圆满完成了新农村建设任务。2007年福田基地发种932盒,比2006年增加220盒;收购蚕茧36875.9kg,比2006年增加7507.8公斤,增加了25.5%;农民茧款收入665612.67元,比2006年增加62620元,增加了10.4%,农民蚕桑综合收入达到80万元;出库单产为39.6公斤/盒,农民养蚕单产49.4公斤/盒,比2006年增加2.1公斤/盒;正茧均价为20.3元/kg,比2006年降低5.7元/kg。正茧烘折2.39,综合烘折2.43。同时,今年在福田镇(主要在务子田村)嫁接了桑树28万株,改造大蚕房36间,新修小蚕共育室4户,培训蚕农280人次,科技入户20户,带动其他养蚕户240户,添置省力化蚕台110套,无偿发放桑树“统防统消”药物3800元对全镇进行桑树病虫害统一防治,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实事。
9、作好了市丝绸公司清算注销的准备工作
(1)根据攀委办〔2006〕59号、攀委办〔2007〕70号、攀府阅〔2007〕1号、攀办函〔2007〕4号文件要求,积极做好了“关于丝绸公司改制建议方案”、“关于市丝绸公司申请注销清算的实施工作方案”、“2007关于市丝绸公司清算注销工作情况汇报(报财政局)”等文件、资料,市编办于2007年11月9日以攀编发[2007]114号“关于撤消攀枝花市丝绸公司通知”进行了批复,2007年11月21日已经在《攀枝花日报》上进行了公告。
(2)作好了市蚕种场租赁期间债权债务确认等相关事宜。经与原市蚕种场职工廖洪平多次协商,按照《租赁合同》对市蚕种场在租赁期间的债权债务进行了确认并签订了协议。确认在租赁期间,市蚕种场向攀枝花市农业银行大水井支行的贷款和其他债务等,全部由廖洪平承担,为市蚕种场下一步的内部注销作好了准备。
10、认真作好了市丝绸公司清产核资和使用国企改革周转金的专项审计工作。根据市国资委的安排,积极配合被机北京红日会计师事务所成都分所对市丝绸公司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了清产核资,2007年1月22日收到了京红会成清审〔2006〕第10号“攀枝花市丝绸公司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同时配合四川众鑫会计师事务所对市丝绸开发公司、市蚕种场使用国企改革周转金的专项审计工作,2007年5月收到了川众鑫审字〔2007〕0596号 “攀枝花市丝绸开发公司职工安置遗留问题资金专项审计报告”和川众鑫审字〔2007〕0597号 “攀枝花市蚕种场改制资金专项审计报告”。
11、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做好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杜绝“四难”现象。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按照省委书记杜青林、市委书记赵爱明在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根据攀农牧[2007]5号文“市农牧局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为认真做好干部作风整顿工作,要求干部作风整顿要从“思想、学习、工作、领导、生活”等五个作风进行整顿;要真正做到“用心思考、用心做事、用心谋事,”;要认真作到“五防止”:防止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这里耽误、防止需要办理的文件在我这里积压、防止工作差错在我这里发生、防止来机关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防止工作的形象在我这里受到伤害。
12、积极配合市级有关部门搞好“双创”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市创卫办、局办公室的安排积极搞好了单位办公室和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疏通了办公室下面排洪沟、修复了毁坏的路面,教育职工拆除违章建造等工作。同时,按照市精神文明办和局的相关部门,搞好了我单位的精神文明创建的各项工作。
13、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强化“三个文明”建设;认真执行局的各项决议,遵守局各项管理规定,全面完成了局内交办的事项,确保了政令畅通。及时完成了基层调查研究和局规定的信息报道数。今年通过电视台、日报、局网站和省蚕业网站、国家商务部茧丝交易中心等报道了全市蚕业生产进度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引起了各级领导对我市蚕业工作的重视。
14、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年初与局党组签订的责任书,重新研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责任,从而对每个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更高要求,做到廉政方面事前打“预防针”,把工作尽量作细致,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全年没有发现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15、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2007年我站认真贯彻执行局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落实了由站长负总责、副站长具体抓的安全责任制,抓好了安全教育工作,全年无任何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出口退税等因素影响,茧丝行情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回升,蚕茧收购价格大幅度降低,农民增收困难;
2、在蚕业生产上,主要是生产技术规范贯彻不力,蚕茧生产质量较差,蚕种供应各区、县有个别人跨区域和未办理蚕种供应许可证从市外或者省外流入的现象,并有继续扩张的趋势,蚕种执法体系和能力尚需进一步健全和提高;
3、蚕茧收购市场秩序上盐边县和米易县都比较混乱,具有蚕茧合法收购主体资格的企业,收购量仅仅为生产量的50%左右,蚕茧收购市场秩序仍然是影响我市蚕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4、在丝绸加工上,生产基本走入正规,管理也在逐步规范,由于蚕茧收购市场混乱,蚕茧质量差,生产的生丝质量没有达到攀西蚕茧应有的3A-5A等级。
四、二00八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增加产量。
(二)计划指标:
1、发种8万盒,产茧3000吨,实现农民收入6200万元,增收300万元。
2、嫁接良桑300万株。
3、举办培训班300期,培训蚕农18000人次。
(三)工作要点:
1、加强政治工作,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行业管理,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保年度廉政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保证执行局的各项决定,完成局领导交办的事项。
2、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办、政府办的“加快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格规范管理“蚕茧、蚕种、蚕药”市场。加强蚕种、蚕药、桑种、桑苗的管理,协助管好蚕茧经营市场,打击假种劣药,杜绝生产安全隐患,切实为农民和企业办实事。
3、进一步搞好全市蚕种行政执法、蚕种质量监管和普通蚕种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农民全部用上 “放心蚕种”。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加大对蚕业生产技术普及和蚕、桑病虫害的防治力度。
4、深化改革,开拓前进,继续搞好福田优质高产蚕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2008年福田基地要初见成效,发种1200盒,生产蚕茧5万公斤,蚕桑收入达到100万元,切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实事。
5、加强桑树培护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努力搞好各层各级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全市的蚕桑技术培训和推广网络。
6、按照攀委办[2006]59号精神,作好市丝绸公司清算注销的各项具体工作。
7、认真抓好宣传工作,实事求是地、有针对性地宣传好全市的蚕桑生产。
攀枝花市蚕桑管理站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