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工程信息链建设初显成效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11-27 10:05:00
为进一步提升“东桑西移”工程质量,加强信息对行业生产、促进丝绸消费的重要引导作用。2007年初,商务部茧丝办将信息链建设列入“东桑西移”工程总体工作思路,创建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研发中国茧丝价格指数,并对商务部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系统进行功能完善和系统升级。经近1年的努力,“东桑西移”工程信息链建设已初显成效。
一、建立信息转化网络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自2007年5月运行以来,及时宣传国家政策方针,介绍各地特色经验做法,推动企业跨区域合作,探索网络产销对接。截止10月底,拥有企业注册会员53家,个人注册会员27个,共发布42条商品供求及招商引资信息,97条各省工程实施进展动态信息和总结报告。日均访问量由5月份5.1万次,上升至10月份13.6万次,平均每月递增38.5%。
江苏盐城一桑苗经营商去年看到桑苗市场行情好,一株能卖0.6元,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而今年桑苗在当地出现供过于求,只能卖到0.3元。得知商务部在中西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需要大量桑苗,便利用信息系统寻找买家,手中的桑苗很快预订一空,得到了实惠。浙江一公司拥有将桑枝条开发制作成地板的技术,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年产16万平米的地板生产线,需要大量桑枝条原料。通过信息系统发布需求信息,很快许多县蚕桑生产单位与其签订了长期提供桑枝条的合作意向,不仅生产公司原料得到充足保障,也为蚕农增收、废弃物再生利用做出了贡献。
目前,安徽、重庆和江西等地已开通地方工程信息网站。重庆对外经贸网站建立了关注茧丝绸栏目,定期发布国家和重庆相关政策及市场行情动态,访问量累计已达790多万人次。江西修水县建立了修水蚕桑在线网站,向广大蚕农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安徽省建立了安徽蚕业信息网,引导蚕农科学生产、寻找产品适销道路,受到好评。
二、发布茧丝价格信息 引导行业稳定发展
中国茧丝价格指数的成功研制和网上发布,客观、及时地反映了茧丝价格实际运行情况。在以往蚕茧收购时期,由于鲜茧原料大量上市,茧丝价格通常会出现阶段性波动,一些投机资金抓住这个机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炒作,加剧茧丝价格的波动,使广大经营者蒙受经济损失。而中国茧丝价格指数的数据来源于企业,反映的是真实成交价格,不受市场人为炒作影响,保证企业正当利益,得到行业内的认可,正确引导行业稳定发展。同时,依托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和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网站对外发布,进一步提高了其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加快数据成果转化 当好助手做好服务
截止10月底,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系统拥有样本企业321家,报送率已达83.2%。今年春秋茧收购季节,系统启动了监测日报制度,累计报送745份监测报表,同比增长17.9%,数据质量比往年有较大提高。通过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系统和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网站,发布各地蚕茧收购动态信息12篇,上报国办信息81篇,被采用6篇,下发各省蚕茧监测信息和专报信息9篇。同时,监测系统的功能完善和升级,改变了以往样本企业只有“上报”,没有“回报”的局面。样本企业进入监测系统可以查询到其他地区的蚕茧收购和缫丝销售价格,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茧丝价格行情。《中商信息》电子版免费为样本企业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市场分析和行业数据等信息,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目前,陕西、江苏等地样本企业数据报送及时、准确,安徽、江西等地为提高数据报送质量,计划今年底前举办茧丝绸监测系统培训,重庆、四川、山西、广东、甘肃等地也加大了市场监测工作力度。
信息来源:国家茧丝办
一、建立信息转化网络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自2007年5月运行以来,及时宣传国家政策方针,介绍各地特色经验做法,推动企业跨区域合作,探索网络产销对接。截止10月底,拥有企业注册会员53家,个人注册会员27个,共发布42条商品供求及招商引资信息,97条各省工程实施进展动态信息和总结报告。日均访问量由5月份5.1万次,上升至10月份13.6万次,平均每月递增38.5%。
江苏盐城一桑苗经营商去年看到桑苗市场行情好,一株能卖0.6元,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而今年桑苗在当地出现供过于求,只能卖到0.3元。得知商务部在中西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需要大量桑苗,便利用信息系统寻找买家,手中的桑苗很快预订一空,得到了实惠。浙江一公司拥有将桑枝条开发制作成地板的技术,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年产16万平米的地板生产线,需要大量桑枝条原料。通过信息系统发布需求信息,很快许多县蚕桑生产单位与其签订了长期提供桑枝条的合作意向,不仅生产公司原料得到充足保障,也为蚕农增收、废弃物再生利用做出了贡献。
目前,安徽、重庆和江西等地已开通地方工程信息网站。重庆对外经贸网站建立了关注茧丝绸栏目,定期发布国家和重庆相关政策及市场行情动态,访问量累计已达790多万人次。江西修水县建立了修水蚕桑在线网站,向广大蚕农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安徽省建立了安徽蚕业信息网,引导蚕农科学生产、寻找产品适销道路,受到好评。
二、发布茧丝价格信息 引导行业稳定发展
中国茧丝价格指数的成功研制和网上发布,客观、及时地反映了茧丝价格实际运行情况。在以往蚕茧收购时期,由于鲜茧原料大量上市,茧丝价格通常会出现阶段性波动,一些投机资金抓住这个机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炒作,加剧茧丝价格的波动,使广大经营者蒙受经济损失。而中国茧丝价格指数的数据来源于企业,反映的是真实成交价格,不受市场人为炒作影响,保证企业正当利益,得到行业内的认可,正确引导行业稳定发展。同时,依托东桑西移工程信息系统和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网站对外发布,进一步提高了其品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加快数据成果转化 当好助手做好服务
截止10月底,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系统拥有样本企业321家,报送率已达83.2%。今年春秋茧收购季节,系统启动了监测日报制度,累计报送745份监测报表,同比增长17.9%,数据质量比往年有较大提高。通过茧丝绸行业市场监测系统和商务部商务天气预报网站,发布各地蚕茧收购动态信息12篇,上报国办信息81篇,被采用6篇,下发各省蚕茧监测信息和专报信息9篇。同时,监测系统的功能完善和升级,改变了以往样本企业只有“上报”,没有“回报”的局面。样本企业进入监测系统可以查询到其他地区的蚕茧收购和缫丝销售价格,便于企业及时了解全国各地的茧丝价格行情。《中商信息》电子版免费为样本企业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市场分析和行业数据等信息,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目前,陕西、江苏等地样本企业数据报送及时、准确,安徽、江西等地为提高数据报送质量,计划今年底前举办茧丝绸监测系统培训,重庆、四川、山西、广东、甘肃等地也加大了市场监测工作力度。
信息来源:国家茧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