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桑西移”效果初显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10-18 10:46:00
为维护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优势,并使之从源头上得以传承和发展, 2006年,商务部启动并实施了我国茧丝绸行业史上最大的工程——“东桑西移”。近日,记者从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了解到,工程实施一年多以来,各地实施成效显著。
云南:助推茧丝绸业蓬勃发展
近年,云南省以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为重要机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茧丝绸业作为继烟草、茶叶、花卉之后的又一绿色支柱产业加以培育。
面对“东桑西移”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云南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缘优势,将蚕桑和茧丝绸业列入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茧丝绸加工基地建设列入2007年工业产值结构调整指导之列,并制订了科学的发展蓝图,到2010年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茧丝绸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2007年云南省桑园面积有望突破100万亩,鲜茧产量76万担,实现农业产值8亿元,丝绸加工业产能不断扩大,生丝生产可达2700吨,丝绸工业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目前,云南省万亩以上基地县已有14个,承担“东桑西移”项目的3个基地县——保山市隆阳区、曲靖市陆良县、红河州蒙自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左右。
根据地缘优势和区域经济实际,云南逐步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茧丝绸业的新思路:茧丝绸发展模式=引进企业+山区基地+农户+南亚、东南亚市场,并辅以相关的政策、资金来推动。独特的茧丝绸发展优势和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东部客商,现已引进浙江、江苏、山东等省14户企业投资蚕桑基地建设、缫丝、织绸等后道加工业,累计投资额达2.73亿元,2007年上半年全省缫丝企业达11家,缫丝能力42320绪,厂丝产量788.51吨,创历史纪录,拥有年产300万米织绸厂1个,2家服装厂也正在积极的筹建之中,实现了茧丝绸深加工零的突破。东部企业在推动云南茧丝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赚到了茧丝绸“软金条”,来自浙江海宁的云南保山利根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投产1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和年产300万米丝绸制品的丝绸织造厂,2006年公司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 902万元,预计2007年经营业绩将达到25%的增幅,远高于其在浙江的投资收益。
陕西:构建西北茧丝加工基地
近日,“东桑西移”工程陕西省项目调研组对陕西省“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陕西蚕桑建设基础较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宣传推动有力,配套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实施扎实,在“东桑西移”工程的引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蚕桑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在全省迅速铺开,西北部茧丝生产基地的雏形已初步显现出来。
近年来,陕西蚕桑基地规模的迅速扩大,有力地促进了茧丝工业的蓬勃发展,一批濒临破产的缫丝厂纷纷改制重组,起死回生。在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引导和省上资金的扶持下,缫丝企业一方面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工结合模式,与农户建立起新的利益分配机制,获得质优量稳的蚕茧货源,降低市场风险,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添置自动缫丝机组,配备先进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和高效节能烘茧灶,扩大产能,提高生丝品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安康市为例,全市现有缫丝企业9家,拥有自动缫丝机71组,生产规模达2.84万绪,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吨, 白厂丝平均等级达到4A级以上,当地蚕茧全部就地加工增值。安康巴山宝业丝绢有限公司是西北最大的缫丝企业,拥有28组自动缫丝机、年产桑蚕丝达900吨;安康巴山丝绢有限公司在年产桑蚕丝300吨的基础上,正积极筹建丝绸园,引进先进的剑杆织机,织绸造衣,延伸产业链条,丰厚产业效益。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生丝总产量达到974.5吨,创近年同期最好水平,全年有望超过2000吨,产值突破4亿元。从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来看,陕西正成为西北部地区最重要的茧丝生产基地。
两广:实现东西合作共赢
为响应商务部“东桑西移”战略部署,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公司于2007年1月与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合作,重新组建了广西丝绸(集团)公司,意欲通过东西优势互补,在广西打造一个集桑园基地建设、蚕种和缫丝生产、丝绸深加工以及丝绸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茧丝绸企业集团,同时推动自身做大做强,打造丝绸航母,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广西丝绸(集团)公司已取初步成效,至8月底,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丝绸、服装、面料等。下属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预计2007年集团公司可实现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销售总额4.5亿元,利税总额1200万元。集团各项重点项目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南宁市八鲤工业区着手建设丝绸工业园,发展茧丝绸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合作建设年产100万张的现代化蚕种场,为茧丝绸发展提供优质稳定的种子资源;在南宁建立集团总部,树立企业整体形象。下一步集团还将围绕建立丝绸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及物流中心、丝绸文化城、品牌推广展示中心等方面开展工作。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公司在带动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同时,自身实力也不断增强,预计全年销售总额超260亿元,进出口总额可达35亿美元,同比增加66.7%,初步实现东西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
信息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云南:助推茧丝绸业蓬勃发展
近年,云南省以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为重要机遇,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茧丝绸业作为继烟草、茶叶、花卉之后的又一绿色支柱产业加以培育。
面对“东桑西移”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云南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缘优势,将蚕桑和茧丝绸业列入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茧丝绸加工基地建设列入2007年工业产值结构调整指导之列,并制订了科学的发展蓝图,到2010年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茧丝绸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2007年云南省桑园面积有望突破100万亩,鲜茧产量76万担,实现农业产值8亿元,丝绸加工业产能不断扩大,生丝生产可达2700吨,丝绸工业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目前,云南省万亩以上基地县已有14个,承担“东桑西移”项目的3个基地县——保山市隆阳区、曲靖市陆良县、红河州蒙自县桑园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左右。
根据地缘优势和区域经济实际,云南逐步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茧丝绸业的新思路:茧丝绸发展模式=引进企业+山区基地+农户+南亚、东南亚市场,并辅以相关的政策、资金来推动。独特的茧丝绸发展优势和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东部客商,现已引进浙江、江苏、山东等省14户企业投资蚕桑基地建设、缫丝、织绸等后道加工业,累计投资额达2.73亿元,2007年上半年全省缫丝企业达11家,缫丝能力42320绪,厂丝产量788.51吨,创历史纪录,拥有年产300万米织绸厂1个,2家服装厂也正在积极的筹建之中,实现了茧丝绸深加工零的突破。东部企业在推动云南茧丝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赚到了茧丝绸“软金条”,来自浙江海宁的云南保山利根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投产10组自动缫丝生产线和年产300万米丝绸制品的丝绸织造厂,2006年公司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 902万元,预计2007年经营业绩将达到25%的增幅,远高于其在浙江的投资收益。
陕西:构建西北茧丝加工基地
近日,“东桑西移”工程陕西省项目调研组对陕西省“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陕西蚕桑建设基础较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宣传推动有力,配套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实施扎实,在“东桑西移”工程的引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蚕桑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在全省迅速铺开,西北部茧丝生产基地的雏形已初步显现出来。
近年来,陕西蚕桑基地规模的迅速扩大,有力地促进了茧丝工业的蓬勃发展,一批濒临破产的缫丝厂纷纷改制重组,起死回生。在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引导和省上资金的扶持下,缫丝企业一方面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工结合模式,与农户建立起新的利益分配机制,获得质优量稳的蚕茧货源,降低市场风险,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添置自动缫丝机组,配备先进热风循环式蚕茧干燥设备和高效节能烘茧灶,扩大产能,提高生丝品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安康市为例,全市现有缫丝企业9家,拥有自动缫丝机71组,生产规模达2.84万绪,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吨, 白厂丝平均等级达到4A级以上,当地蚕茧全部就地加工增值。安康巴山宝业丝绢有限公司是西北最大的缫丝企业,拥有28组自动缫丝机、年产桑蚕丝达900吨;安康巴山丝绢有限公司在年产桑蚕丝300吨的基础上,正积极筹建丝绸园,引进先进的剑杆织机,织绸造衣,延伸产业链条,丰厚产业效益。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生丝总产量达到974.5吨,创近年同期最好水平,全年有望超过2000吨,产值突破4亿元。从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来看,陕西正成为西北部地区最重要的茧丝生产基地。
两广:实现东西合作共赢
为响应商务部“东桑西移”战略部署,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公司于2007年1月与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合作,重新组建了广西丝绸(集团)公司,意欲通过东西优势互补,在广西打造一个集桑园基地建设、蚕种和缫丝生产、丝绸深加工以及丝绸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茧丝绸企业集团,同时推动自身做大做强,打造丝绸航母,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广西丝绸(集团)公司已取初步成效,至8月底,集团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丝绸、服装、面料等。下属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预计2007年集团公司可实现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销售总额4.5亿元,利税总额1200万元。集团各项重点项目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南宁市八鲤工业区着手建设丝绸工业园,发展茧丝绸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合作建设年产100万张的现代化蚕种场,为茧丝绸发展提供优质稳定的种子资源;在南宁建立集团总部,树立企业整体形象。下一步集团还将围绕建立丝绸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及物流中心、丝绸文化城、品牌推广展示中心等方面开展工作。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公司在带动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同时,自身实力也不断增强,预计全年销售总额超260亿元,进出口总额可达35亿美元,同比增加66.7%,初步实现东西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
信息来源: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