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象州县上半年鲜茧产值达2.55亿元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31 09:41:00
2007年是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重要一年,象州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积极推广桑蚕标准化技术,努力做大做强桑蚕这一特色产业:截止至7月底,全县桑园总面积达到20.2万亩,比上年增加4.4万亩增长27.85%,上半年实现养蚕36.35万张,产茧29万担,产值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32.84%和10.38%,整个桑蚕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象州县的桑蚕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住机遇,培育支柱产业。该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至2007年全县桑园面积20.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产值约占五成,桑蚕业成为继甘蔗之后又一新的支柱产业。
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蚕业发展质量。该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保证群众及时得到技术指导,并开设了农广校桑蚕专业中专班和提高班,邀请区、市专家讲座,培养技术骨干3000多名;举办培训班、播放录像560多场,培训蚕农19280人次。今年的平均茧价为17.56元/公斤,同比下跌5.12元/公斤,降幅达22.57%,但是由于技术培训到位,群众发展桑蚕的热情不减,还提高了群众养蚕水平,使单张蚕种平均收益与去年基本持平,保持桑蚕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是推广标准化技术,以科技促进产业升级。象州县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了种苗培育、种植、蚕病综合防治、桑叶采收、养蚕、蚕茧采收和出售、加工等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和配套技术,并通过建立农业标准示范区来加以推广,养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上升,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创造了良好条件。据统计,实施标准化生产后,全县单张蚕种平均增产4.6公斤,增收78.8元,干茧上车率达95%以上,解舒率超过68%,蚕茧产品质量达到4A以上、部份达到6A。
四是大力扶持小蚕共育室,推广专业化生产。小蚕共育是桑蚕标准化技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象州县重点推广的桑蚕技术,由于其省力、防病、高产、增效、提高茧质的优点十分明显,深受蚕农欢迎。在农技术人员定点帮扶和2000~20000元的资金扶持下,全县建起小蚕共育室247个,预计全年共育小蚕21万张,占全县养蚕量的45%左右。
五是引进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桑蚕产业化经营。目前象州县有联鸿、佳绫、县缫丝公司等5家缫丝加工企业,年加工干茧1000吨,生产生丝310吨,实现产值6830万元,上缴税金310万元。2006年,又引进浙江湖州丝绸之路控股集团和江苏华佳集团,预计到2008年,全县将建成55组缫丝生产线,可加工干茧4950吨以上,生产白厂丝1650吨。这两大项目的成功引进,必将推进我县蚕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县桑蚕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
信息来源:象州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