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首届中国丝绸节:三大名锦展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16 11:30:00
本次中国丝绸节的传统工艺展示以传统生产设备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三大名锦(宋锦、蜀锦、云锦),让消费者了解了解丝绸产品的生产过程及工艺,唤醒大众沉睡的丝绸情结。



  云锦

  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明代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中曾这样赞美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云锦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它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在古代丝织物“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古代织锦发展的高度。南京云锦自宋代由彩锦演变而来,到了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统治者喜欢用真金装点官服,加之当时国力扩张,黄金开采量增大,使以织金夹银为主要特征的云锦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最珍贵、工艺水平最高的丝织品种。此后,元、明、清三朝都指定云锦为皇室御用贡品。历代统治者相继在南京设立官办织造局,专门管理云锦的生产并垄断了销售。云锦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社会影响。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云锦产量空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3代4人曾任清代江宁织造官达65年之久。
  
  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的云锦,其生产工序非常复杂,用目前流行的电脑语言来解释较为形象,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挑花结本”,相当于软件设计,它用古老的结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再上机进行织造。此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织机上坐着的人,称作“拽花工”,只要按过线顺序提拽即可。机下坐着的人,称“织手”,他使用“通经断纬”的技术(纬线由不定数的彩绒段拼接而成),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就能织出五彩缤纷的云锦来,这种工艺至今尚不能被机器所替代。
  
  云锦主要品种有“织金”(用黄金打成箔,切成丝,捻成线织就)、“织锦”、“库缎”、“妆花”四大品种,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帔、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褥子、靠垫、枕头等实用品。云锦有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以及赏赐大臣和有功之人。其中妆花是云锦中织造技术最为复杂,成就最为杰出的提花丝织品种。可以说,织物中最高档的是丝绸,丝绸中最高级的是织锦,织锦中最高贵的是云锦,而南京云锦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妆花,它达到了丝织工艺登峰造极的地步。



  蜀锦

  四川古称蜀,《释文》和《玉篇》里说“蜀”是“桑中虫”,亦即蚕虫,因而古蜀国也有蚕丛国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古蜀国就以“布帛金银”之丰饶而闻名于天下。史载,西汉初年,成都地区的丝织工匠就在织帛(一种丝织物)技艺的基础上发明了织锦。“锦”,就是用多彩色丝织成的多彩提花织物。因盛产于蜀,因而称之于蜀锦。
  
  蜀锦在中国丝绸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各朝代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分立,当时蜀国最为弱小,诸葛亮辅佐刘备,把蜀锦作为国家重要物资而加以发展,并颁布法令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为表示和吴国的友好,诸葛亮还专门派遣使节送“重锦千端”(一端为今50尺)去吴国,劝孙权与蜀国和好共同对付魏国。左思在他的传世佳作《蜀都赋》中用“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的诗句生动描绘了蜀国织锦业的盛况。成都当时还为工匠建立了锦官城,把作坊和工匠集中在一起管理。成都的别名“锦城”就是这样来的,“锦江”的雅称也是源于“濯色江波”。1995年10月,中日专家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挖掘出一座国王和王妃的墓葬,墓中出土了一件织锦,虽历经千年却仍光鲜夺目。该锦上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被专家鉴定为汉代蜀锦。
  
  到了唐代蜀锦业更加兴旺发达,从果州(今南充)、保宁府(今阆中)等地所产的生丝源源不断地涌向成都,用这种丝制作的蜀锦质纹细腻、层次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色泽瑰丽多彩,花纹精致古雅,尤以团花纹锦、赤狮凤纹锦等品种较为珍贵。唐玄宗唐明皇身穿的五彩丝织背心,被视为“异物”,其费百金;安乐公主出嫁时的一条单丝璧罗龙裙,“飘似云烟、灿如朝霞”,系用“细如发丝”的金线织成,图案上的小鸟栩栩如生。此外,还有专门为唐宫廷织的兰亭集序文字锦。蜀锦不仅成为当时上层贵族享用的奢侈品,而且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政冶、经济、科技和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桥梁与纽带。至今日本正仓院和法隆寺还珍藏有“蜀江小幡”、“蜀江太子御织伞”等许多唐代蜀锦残片。



  宋锦

  宋锦,是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著名织锦,产地主要在苏州,故又称“苏州宋锦”。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
  
  宋锦历史悠久,可溯至隋、唐,它是在唐代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元时代,相传宋高宗南渡后,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宋锦开始盛行,并很快发展,不仅成为衣着服饰品的面料,还用作书画装裱和帷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清两代,随着苏州织造业的兴旺发展,宋锦生产相沿不衰,进入繁盛时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宋锦的品种有40多种,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4类,也可以将重锦、细锦归纳为大锦,即大锦、匣锦和小锦3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大锦是宋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质地厚重精致,花色层次丰富。其中的重锦则是最贵重的宋锦品种,特点是在纬线上大量使用捻金线或片金线,并采用多股丝线合股的长抛梭、短抛梭和局部特抛梭的织造工艺技术,图案更为丰富,常用图案有植物花卉纹、龟背纹、盘绦纹、八宝纹等,产品主要是宫廷、殿堂里的各类陈设品及巨幅挂轴等。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重锦“极乐世界”织成图轴,就是宋锦的极品,2米宽的独幅纹样中有27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佛像,还有宫殿巍峨,宝池树石,祥云缭绕,奇花异鸟,充分展现了宋锦高超的艺术技巧(见下图)。细锦在原料选用、纬线重数等方面要比重锦简单一些,近代开始采用蚕丝与人造丝交织以降低成本,由于织物厚薄适中,易于生产,故广泛用于服饰、高档书画及贵重礼品的装饰装帧等。细锦图案一般以几何纹为骨架,内填以花卉、八宝(方胜、古钱、书、画、琴、棋等)、八仙(扇子、宝剑、葫芦、柏枝、笛子、绿枝、荷花等),八吉祥(宝壶、花伞、法轮、百结、莲花、双鱼、海螺等)、瑞草等纹样,典型品种有“花卉盘绦锦”、“龟背龙纹锦”等。
  
  宋锦有很高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虽历经千年演变,仍以古朴典雅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盛誉海内外。

信息来源: 丝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