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重庆市2006年“东桑西移”工程项目核查情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14 16:50:00

  重庆市外经贸委消息:按照国家茧丝办《关于开展2006年度“东桑西移”工程国家支持项目核查工作的通知》(国茧协办函[2007]58号)文件要求,重庆市认真组织各项目区县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切实开展项目核查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地查找问题,并积极组织整改。

  一、项目核查总体评价

  重庆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东桑西移”项目核查复验工作,外经贸委分管委领导作出“认真对待,严格核查,总结经验,与茧丝办保持一致” 的批示。各项目区县及时拟定了核查工作方案,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特别是对去年底专家组验收时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了核查。重庆市茧丝办也专程赴黔江、奉节等区县对区县核查情况进行抽查。

  从核查情况来看,重庆市承担的6个国家支持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较好,经济效益日渐明显。重庆市奉节、巫溪、涪陵、黔江、垫江、丰都六个区县承担了“东桑西移”项目建设,在建设中共新建桑园79592.83亩,其中:奉节实施区 13850亩、巫溪12375.8亩、涪陵 13046.33亩、黔江 15118 亩、垫江14522.7亩、丰都10680亩;新(改)建养蚕大棚1602间,建筑面积59257.4 M2,,且大部分配备了专用消毒池;新建小蚕共育室368间,18250.6㎡,配套消毒池300余个; 推广应用方格蔟共947.5717万片,其中909.99万片已投入使用。配套蚕种场按项目建设内容和标准,更新了较先进的与制种有关的设备、仪器,主要有催青类、养蚕类、蔟具类、制种类、浴种类、冷藏类、消毒防病类生产设备与器具。项目总投入资金5738.12万元,其中企业投入1541.6万元、项目实施区县政府投入400余万元、农户投入2109.04万元、其他投入1687.48万元。

  重庆市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抓好科技兴蚕是促进单产、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科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东桑西移”工程建设了优质的桑园和标准化的养蚕设施设备,为科技养蚕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撑。加上强化技术培训,加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6个项目区县利用新建的设施设备,养蚕单产提高了3—5公斤,蚕茧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二)多批次滚动养蚕是提高“东桑西移”工程新建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重要措施。今年,以“东桑西移”工程为契机,全市在垫江、丰都等9个区县示范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一改过去3-4次为5-8次,不仅可以提高20%左右的发种量,而且可以极大地缓解劳动力不足和设施设备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使“东桑西移”建设项目能够更大的发挥效益。

  (三)提高专业化程度是确保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实用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减少科技推广成本,有利于形成家庭的主导产业。去年全市启动了“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重点培育“十担户、百担社、千担村、万担镇乡”,取得了明显效果。在今年全市春夏发种下降4.2%的情况下,去年实施的5个万担镇、74个千担村不降反增,增幅达9.6%。

  (四)扭住效益不放是“东桑西移”工程充满生机活力的源泉

  “东桑西移”工程所有建设项目最终都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要体现在促进蚕农增收上。为此,重庆市紧紧抓住经济效益这一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广高效生态蚕业技术,发展桑—菜—草—菇—沼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树上一千,树下一千”,提高蚕桑的亩桑经济效益;二是依靠良种良法,主攻单产,提高单张蚕种的经济效益;三是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增加养蚕量,提高收益;四是推行“速成密植栽桑”,提高亩桑产叶量。通过以上手段,蚕桑的比较效益日渐显著,部分外出打工者纷纷回家从事栽桑养蚕。如黔江区濯水镇双龙村2006年以前由于多数青壮年远走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打工,桑园面积不足100亩,如今大部分外出打工人员都回家栽桑养蚕,两年时间桑园面积已达1000多亩,今年春季养蚕150张,产茧120多担,平均单产达到了40公斤以上。石会镇黎明村6组王洪涛,一直在外打工,2006年回乡承包桑园50亩,养蚕70张,产茧50担,产值5万多元,今年产值有望达到7万元;据不完全统计,黔江区2006—2007年全区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蚕桑产业的有近200余人。

  (五)抓好桑树资源合理流转是“东桑西移”工程更好推进的重要保障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关键是要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近10年内重庆将有1000万左右的农民将离开农村,因此,大量的土地(包括桑园)将闲置,为此,探索桑树资源的合理流转势在必行。垫江县、丰都县在推进桑园流转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将闲置的桑树交给大户或业主经营,给予适当的补贴,同时给业主打工获取工资收入,在自己的土地上成为产业工人。或者,以土地经营权入股。

  二、存在问题

  1、桑树管护问题。受去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今春桑树病虫害危害以及今年7月中旬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影响,新栽桑的管理更加困难,管护成本大大加大,管护的效果不太明显,甚至出现了部分新栽桑树干枯、虫害或水淹死掉。通过实地查看,也发现部分地块肥培管理跟不上,长势不好,部分地块需补苗栽桑。

  2、部分小蚕共育室和少数大棚户内部养蚕设施需进一步完善问题。在核查中发现部分小蚕共育室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大棚建设基本上是在晚秋蚕后建设完工,绝大多数公司已配送蚕台,但今年在使用过程中,因缺劳动力和资金,有部分大棚户没有使用配套蚕台。

  3、个别养蚕户蔟具改良不够彻底。在核查中发现极个别养蚕户还在使用老式蔟具上蔟,导致蚕茧质量下降。

  4、个别项目实施乡镇存在产业链脱节的情况。

  三、整改情况

  1、加强对新建桑园的管理。项目实施区县大部分都对新建桑园,特别是“东桑西移”项目建设乡镇的桑园进行了全面的施肥和桑树病虫害(主要是桑蓟马、桑毛虫)防治等管理,对遭受特大洪灾袭击的桑树也将立即进行排水、清淤、扶正、施肥、消毒等处理,确保秋季养蚕不受或少受影响。

  2、规范小蚕共育室和简易专用蚕房设施设备。对在核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项目实施区县,立即要求规范配套完善小蚕共育蚕盒或蚕箔,添制温度计和切桑板;蚕房室内搭建规范化的自制蚕台或省力蚕台,四周添制遮阳网,有效控制蚕室温度,改善养蚕环境。

  3、提高方格蔟利用率。开展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示范和现场技术培训,提高方格蔟上蔟蚕茧收购价格(方格蔟蚕茧比普通蔟具蚕茧价格高0.8-1.0元),极大地提高了蚕农使用方格蔟的积极性,方格蔟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

  4、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使新建桑园农户和原饲养蚕农养蚕技术得到普及和提高,建立健全公司、乡镇蚕业站、共育室和养蚕示范户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桑园管理、养蚕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等常规养蚕技术培训,养蚕效果明显好转,亩桑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蚕农队伍稳定,蚕桑基础得到巩固。

信息来源:重庆市外经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