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拉长桑蚕产业链促进蚕业健康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14 09:02:00
近年来,柳城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全县总桑园面积12.6万亩,桑蚕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上半年,全县社会发种量18万张,产鲜茧3600吨,产值7500万元,农民养蚕纯收入6000多万元。为促进桑蚕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我县紧紧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强县、三产富县、科教兴县”总体工作思路,大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桑蚕生产发展,不断推进桑蚕产业化。
一、发展蚕业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成立了柳城县蚕业生产指挥部,由县委焦耀光书记担任组长。将原农业局蚕业生产办公室提升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的蚕业发展服务中心,并配一名正科级领导,加强了桑蚕生产发展的领导。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桑蚕生产发展的意见及补充意见》和《柳城县新植桑园补助及奖励办法》等相关的桑蚕产业发展政策。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桑蚕发展指标分解到县挂钩单位、乡镇政府、村委并签订责任状,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强化了各级干部发展桑蚕生产的责任感。同时,县委、县政府每年从县财政拿出165万元资金,用于扶持桑蚕产业发展。这些政策为实现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大力发展茧丝加工业,推动桑蚕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有剿丝加工企业3家,自动剿丝生产线27组,干茧加工能力4000吨。在建剿丝加工企业1家,自动剿丝生产线8组。鹏鑫源公司新建的一个绢纺项目,已经破土动工,预计年产绢丝400吨,产值1亿元以上。随着茧丝加工业的不断扩大,有效地带动桑蚕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我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即由协会负责牵头,组织会员(养蚕户)与龙头企业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实行“定单生产”;同时,企业根据各会员(养蚕)户需要,向会员提供赊销种苗、肥料、蚕药蚕具等各种优先优惠的服务。企业与基地农户(协会)建立起紧密的利益关系,使桑蚕业逐步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三)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提高桑蚕综合利用率。我县十分重视桑蚕综合利用项目的引进和立项工作。柳城县明兴造纸厂的桑枝造纸项目去年底投产,年加工桑枝6万吨,实现农民增收1000万元。正在筹建的柳城县宏博公司,利用蚕沙提取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盐项目,将于今年7月底投产,项目投产后,年可生产叶绿素600吨,年产值1800万元,利税450万元。以桑枝为主要原料,培育高档食用菌竹荪,项目在我县已获得了成功,计划明年规模发展。桑枝热力喷放技术造纸项目目前也已立项,正在实施当中。这些桑枝开发、蚕沙利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延长了桑蚕业产业链、增强桑蚕业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提高桑蚕生产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大力发挥蚕业协会作用。今年,我县把推广小蚕共育技术作为桑蚕生产的工作重点来抓。小蚕共育点由去年的6个示范点,逐步扩大到覆盖12个乡镇,15个小蚕共育点。为规范小蚕共育技术,保障小蚕共育的供应提供了保障,我县建立了中心技术人员小蚕共育基地建设联系点,以确保我县小蚕共育技术的有效推广,促进桑蚕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高蚕农养蚕效益。截至上半年,全县共育小蚕3万多张,普及率17%。
(五)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桑蚕生态模式。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生产基地布局,扩大生产基地规模,大力推进优茧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打造和创立柳城蚕茧品牌,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蚕+沼+果”、“桑+灯+鱼”等生态蚕业模式,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凤山镇茂林屯、寨隆镇安乐屯和大埔镇正殿屯为试点,建设20个“生态型优质、高产、高效桑蚕生产示范村(屯)”。充分利用桑叶、桑椹(果)、桑枝、蚕沙、蚕蛹等蚕业副产品资源,开发应用桑枝食用菌、桑枝造纸、蚕沙复合肥、蚕沙提取叶绿素、蚕蛹饲料等综合利用,推进生态蚕业和蚕业循环经济发展。
(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我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技术服务机制和服务方式。对养蚕新区,坚持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落实专门技术人员驻点巡回培训和指导,让蚕农获得更多的培训和指导机会。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信息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广播电视、农业信息网络、农技热线等途径,将蚕业科学技术传授给广大蚕农。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因茧丝价格受市场的影响,蚕农思想出现了一定波动。有部分乡镇、村对桑蚕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远认识,认为这个产业只是个富民项目,对增加乡镇财政收入贡献不大,造成一些地区发展速度缓慢。
(二)政府管理与企业行为之间出现脱节现象。政府是指导管理全县蚕业生产的机构,在坚持以蚕农利益为根本、以做大产业为主线开展工作上还不够到位;公司作为经济实体,存在着自身经营和行业管理的矛盾,往往出现重视自身经营而忽视行业服务等情况,突出表现在收购环节和技术服务上,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光。
(三)蚕业生产基础设施差,规范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还较低,低产田改造任务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还比较差。
三、下一步发展桑蚕产业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加强桑蚕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茧丝绸加工和桑蚕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
(四)大力推进桑蚕良种化工程。
(五)推进“优茧工程”,精心打造柳城茧丝绸品牌。
(六))强化蚕茧生产市场监督管理。
信息来源:柳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