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2007年中秋蚕生产技术意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20 16:35:00
中秋蚕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心,预计今年实际饲养量可达10万多张,在蚕农全年经济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生产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收入,因此,为了夺取中秋蚕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对中秋蚕饲养,特提出以下技术措施,望镇、乡(街道)蚕业技术人员及村级分管领导,根据本《中秋蚕生产技术意见》与当地实际和气候条件相结合,加强服务和指导,将各项措施到位于实际生产之中,以取得中秋蚕平衡高产。
一、今年中秋蚕生产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秋期高温、农药及废气污染和蚕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秋蚕生产成绩不够理想。至于今年的中秋蚕生产,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利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温闷热影响蚕儿正常生长。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中秋期,气温偏高,35 0C以上高温湿闷天气常会出现,影响着中秋蚕的正常生长发育。蚕儿接触高温后,一是由于饲养量多,老蚕期给桑跟不上,使蚕儿内分泌失调及因受饿生长发育差,抵抗率下降易发病;二是因高温和桑叶偏嫩(特别是小桑苗叶多)等因素,使蚕儿5龄期丝腺生长过猛,影响呼吸而神经麻痹,造成不结茧蚕。
2.粮、桑病虫害防治次数多易使蚕儿中毒。我市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的农业产业结构分布,粮、桑作物混栽,形成了稻田围桑园,桑园围稻田的作物格局。因稻田与桑园防病治虫交叉进行,相互污染,再则遇异常高温气候条件、稻田防治病虫害次数多、用药量大和两高农药使用多及农药质量不够标准等因素,家蚕中毒现象常有发生。
3.环境污染严重,家蚕易受废气中毒。据近期秋叶氟化物含量检测,个别检测点秋叶含氟量较高,从中可以推定,其它未检测点且离排污企业较近的桑园,氟化物、硫化物等有毒含量相比较高,如遇中秋期高温干旱,中秋蚕废气中毒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4.病菌多病源广发病机会多。今年夏蚕和早秋蚕各种蚕病发生较多,蚕室及饲养环境的病源菌多而新鲜,分布面也广,且桑园虫害比较多,虫害发病会直接传染给家蚕,另加桑叶因采叶器具,贮叶场所,用叶方法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桑叶变质,造成中秋蚕易发蚕病。
根据以上中秋期生产特点,在中秋蚕生产和指导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有利因素,尽量克服不利因素,将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取得中秋蚕的全面丰收。
二.中秋蚕饲养主要技术要点
中秋蚕生产必须坚持以提高桑叶产质量为基础;以防高温、防蚕病、防氟及农药中毒为重点;以达到蚕体保健保匀、发育齐一为中心;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夺取中秋蚕丰收。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以治虫、抗旱为重点,加强秋期桑园管理
秋期桑园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在早秋结束后(8月底前)每亩施好30公斤尿素加氯化钾10公斤,有条件的蚕农,对桑园地进行猪羊垃圾或稻草或鸡鸭垃圾铺桑地,以利桑园保湿保肥,使桑树生长旺盛;二是在经一星期以上高温晴热天气后,桑园要进行抗旱工作;三是做好秋期桑园治虫工作,防治办法具体按照桑树病虫情报实施,在防治中做到划片轮治、互通情极,并切勿任意提高浓度,以免蚕儿造成积累性中毒;四是对于不养早秋蚕的桑园,进行桑园清洁工作,采去枝条下部四分之一桑叶及清除桑园黄叶和杂草,以利减少虫害及通风透光好,促使桑树正常生长。
2. 创造良好环境条件,防止秋蚕高温饲养
近年来,中秋蚕生产常会遇到30℃以上气温,甚至较长时间接触35℃以上高温,蚕儿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因蚕儿接触高温后会使内分泌失调及丝腺生长异常,导致蚕病和不结茧蚕的大量发生,从而影响秋蚕生产的饲养成绩。因此,应抓好两项重点工作:一是采用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蚕室温度。
(1).选用东向或东北向,有对流窗,能排除闷热气体,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宽敞清洁卫生、无污染的楼底层或平房作为蚕室。
(2). 室外搭凉棚遮荫除热,凉棚要遮掉照在墙壁上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平房在屋顶上盖稻草或桔秆降热降温。
(3).在蚕室门窗上和蚕架边挂湿布或草帘,蚕匾上盖潮匾和潮布,吸热降温。
(4).蚕室四角放盛有清凉水的缸和盆吸热降温,要注意经常换水,养小蚕有条件的可放冰块。
(5).蚕室正中间悬吊电风扇,使之空气对流。
(6).蚕房外四壁刷白石灰浆,以反射强烈阳光,降低室内温度。
(7).蚕房周围栽干高叶大的绿色植物或无毒的藤蔓作物。
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创造适宜蚕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饲养环境。
(1).室内做到蚕架稀放、蚕匾适当放稀、蚕儿稀喂。
(2).用扫帚或拖帚浸加有漂白粉的凉水,清扫蚕室地面和四角,消毒降温。
(3).早晨及傍晚,向屋顶和外墙四壁喷清水降温。
(4).晚上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凉爽。
(5).勤除蚕沙,保持蚕座清洁干燥,防止蒸热。
(6).补给新鲜桑叶,增加蚕体内的水分,排湿降温。
(7).有条件好的地方,可用微型电风扇,使空气对流,但要防止强风直吹。
(8).傍晚蚕室特别闷热时,搬蚕出室乘凉喂露水蚕,蚕室洒凉水退热降温后,再把蚕儿搬回原处喂养。
(9).在消毒后的瓦缸底盛清凉水,离水10厘米,上面搁放数层,用小圆匾育小蚕,可降温防暑,但要注意经常换水。
(10). 小蚕喂叶薄膜覆盖,待桑叶基本吃过后,揭开薄膜,达到既使桑叶保鲜,又使蚕座空气新鲜。
(11).中午适当添食喷有0.3%有效氯漂白粉液或1-2%新鲜石灰浆桑叶,必须做到水清洁,当时添,当时喂,干贮湿吃,防止桑叶发酵变质。
(12).上蔟如遇高温, 2昼时后仍有无病熟蚕在蔟具上不结茧,可逐一捉取,用洁净的井水或自来水浸1分钟后,放至26℃的空调房中另行上蔟。
3. 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家蚕中毒
近几年来,我市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的农业产业结构分布,粮、桑作物混栽,形成了稻田围桑园,桑园围稻田的作物格局。因稻田与桑园的防病治虫交叉进行,相互污染,再则遇异常高温气候条件、稻田防治病虫害次数多、用药量大和两高农药使用多及农药质量不够标准,再加上废气污染等,家蚕中毒现象常有发生。由于蚕儿对农药和不良气体非常敏感,空气或桑叶中含有对蚕有影响的极微量浓度的有害物质就有可能造成蚕儿中毒,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家蚕中毒是目前影响我市蚕桑生产的主要灾害。为了确保粮、桑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防止家蚕中毒应抓好以下措施:
(1).加强对蚕业领导,严禁在蚕期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政府应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每年仍要发文对蚕区蚕期禁止销售和使用杀虫双(丹)、菊酯类农药,实行谁进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制度,确保蚕桑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农药管理,目前在农药的销售流通领域中秩序还比较乱,一些无证销售点还在卖早在2002年已禁止销售的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每年5至10月底养蚕期间禁止销售和使用的杀虫双、菊酯类农药。通过工商和农业部门联合执法,整顿农药销售市场,加强农资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及禁止销售的高毒农药,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农业、蚕桑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 加强部门协作,相互通报病虫害防治信息。农业植保与蚕业桑保要进行横向联系相互协调;同时搞好桑树和水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广选择对家蚕不敏感、无熏蒸作用的农药品种和桑树专用农药,准确配制农药浓度,以提高治虫效果,并在大田治虫时,尽量避开发种收蚁、起蚕和始熟蚕等易感期;农户与农户之间也应加强联络,互通治虫情报,确保蚕桑生产安全。
(3). 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信息橱窗和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农民在水稻和桑园防治病虫害时,要求做到:一是在桑园治虫时,不随地兑水,以防受大田污染的田沟渠中的有毒水带入桑园,引起蚕中毒事故;二是不要擅自提高农药用量和浓度,以防安全间隔期推迟。三是全面推广每家每户备有“两桶”的经验,做到桑园治虫和稻田治虫喷雾器分开使用,防止对蚕高毒敏感的农药污染桑园;四是对农药空瓶(袋)不要随意丢弃,以免造成水质和土壤污染,而危害桑叶;五是在稻田和桑园病虫害防治时,做到治虫时间、农药品种、药剂浓度的统一,以防造成交叉污染及残效期摸糊;六是在防治时,要注意风力和风向,不致药液随风飘移,污染桑叶;再则大田治虫后,大田的水不能进行桑园抗旱,避免污染桑叶,同时蚕室内禁止点燃蚊香和使用灭害灵等驱虫杀虫剂。
(4). 桑叶先试后采,确保蚕作安全。 要根据秋季气候条件和桑叶紧密、通风差的特点,以及治虫用水量多少的差异,桑叶的安全间隔期有一定的伸缩变化,所以在用叶前一定要做到先试后吃,并要求试吃时间最好在四回叶以上,确认蚕儿不会中毒后,方可采叶喂蚕,确保蚕作安全。
(5). 家蚕中毒后处理。发现蚕出现中毒现象时应立即向蚕座撒石灰粉,隔离毒物,并及时找出毒源,更换新鲜无毒桑叶;对轻度中毒的蚕,可用清洁的冷水或冷茶水漂洗、催吐,促使其复苏,并给上新鲜无毒桑叶。
4.及时了解蚕讯,防止工厂废气中毒
工厂废气中的有毒物质约有400多种,如氟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有毒物质会污染桑叶,蚕食后会出现慢性中毒,中毒的蚕食欲不振、发育缓慢、体色污浊、蚕体瘦小,逐渐萎缩而死。对家蚕来说,以氟化物危害最严重。
氟化物中毒症状、机理。当桑叶氟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蚕儿食下出现中毒症状。中毒程度较轻的,表现为食桑缓慢、发育不齐、眠起推迟、食桑不活泼、群体出现大小参差不齐,龄期经过显著延长等症状;中毒严重的,群体开差大、环节隆起、节间膜出现黑色斑点联结的带上轮斑,皮肤易破,被称为“不吃、不动、不眠、不大、不齐”的“五不蚕”。
氟化物是一类原生质毒剂,对家蚕的消化、呼吸、神经、循环等系统都有破坏作用,通过跟多种离子的结合,抑制许多酶的作用,阻碍呼吸代谢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并作用于各种组织引起细胞破坏和功能受障,导致能量代谢和机体供能等多方面的障碍。
氟化物中毒防治措施。秋种春养抗氟能力虽然要强一些,但也有一定承受限度,超过限度,蚕儿同样要受到氟化物的危害,随时对蚕作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我们虽在改良品种性状、提高蚕种自身抗氟能力、实行秋种春养等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以尽量减缓氟化物对春蚕生产的影响。在上述各项工作实施的前提下,还需防患于未然,应切实贯彻好农业防氟措施,才能使氟化物污染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选采好各龄适熟叶,增强蚕儿体质。对于桑叶的采摘,特别1-2龄期,要选采远离氟污染源的成片桑园,无病无虫口的偏嫩适熟叶进行喂养,增强蚕儿体质。
(2).清洗桑叶,降低桑叶含氟量。在选采好各龄新鲜适熟叶的基础上,特别对氟污染严重的桑园,应做好1-2龄小蚕用叶的桑叶清洗工作。每回给桑前,提前进行清洗桑叶凉干后喂蚕,采用0.3%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每0.1市斤市售漂白粉加水8市斤),浸渍10-15分钟后,撩起凉干后喂蚕,以利降低桑叶含氟量,同时要做到浸渍用水清洁无毒,浸一次喂一回,喂后多余的桑叶下回不能再用,以防桑叶变质危害蚕儿。
(3).做好新鲜石灰浆添食工作,以利达到解毒效果。从3龄开始采用浆液浸叶或喷叶添食新鲜石灰浆,3龄用1%新鲜石灰浆(每0.1市斤新鲜石灰加水10市斤)添食2次;4龄用1.5%新鲜石灰浆(每0.15市斤新鲜石灰加水10市斤)添食2次; 5龄用2%新鲜石灰浆(每0.2市斤新鲜石灰加水10市斤)添食4次,同时要做到用水清洁无毒、石灰新鲜、叶量偏少薄饲,喂后多余的桑叶下回不能再用。
(4).精心饲养,以利提高蚕儿的抗逆力。在饲养中做到各项技术措施到位的基础上,在用叶安排上,先吃成片桑,后吃零星桑,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防止蚕座多湿,以增强蚕的体质,特别要重视防高温危害及病源菌传染,同时应加强眠起处理,严格分批提青,重视迟眠蚕管理,以利提高蚕儿的抗逆力,减轻氟污染的危害。
5.精心采摘贮好桑叶,防止桑叶变质
桑叶是蚕儿唯一的“粮食”,给蚕儿提供最佳的桑叶,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在饲养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桑叶的保鲜保洁工作,使蚕儿能正常生长发育。要做好桑叶的采、贮、喂工作,首先是选采好桑叶,收蚁当天用叶可选采适熟偏嫩的桑叶进行给桑,2-3龄以适熟为好,苗区在3龄时要将苗叶与成林桑园叶搭配吃,以增强体质,采叶用具要清洁、湿润,切忌用尼龙袋装叶。其次是贮藏好桑叶,中秋期桑叶贮藏得不好,往往会发生细菌病等其他蚕病。一般要求1-3龄不贮桑或尽量少贮,做到现采现吃:4-5龄贮桑,绝对不能用尼龙薄膜包起来贮桑,要选择避风阴凉的房屋,下垫芦莲,圈上湿领,上盖湿匾或湿布进行贮藏,达到上面不瘪,中间不热,下面不湿,以保持桑叶的质量。第三是清洁好桑叶,在中秋期,如遇到一星期以上不下雨时,应提倡桑叶的清洗工作,以降低桑叶的含毒量和提高含水率。洗叶方法是:采用0.3%的有效氯漂白粉液(每1两漂白粉配水4公斤)浸桑叶10分钟,然后撩起凉干后喂蚕。洗叶时应注意:一是消毒药剂浓度要标准;二是凉干后喂蚕做到洗一次喂一次;三是所用水源要清洁无毒。第四是巧喂好桑叶。在今年桑树生长好,叶量总体较多,对于上龄余下来的桑叶,决不能给下龄再吃;在4-5龄期,若遇到晴燥天,桑叶含水率低时,在中午可适当吃一餐湿叶,可添食0.3%漂白粉液或1.5-2%新鲜石灰浆,但要确保蚕座干燥,从而增强蚕儿体质。秋期高温,易使桑叶因采叶器具,贮叶场所,用叶方法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桑叶变质,成为诱发蚕病的主要因素。同时,秋期环境污染相对严重,桑叶洁净度差于春蚕,对有污染情况的桑叶,要根据技术部门的要求做好相应处理,减轻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6.以防为主,控制蚕病的发生
在抓好早秋蚕结束后回山消毒的基础上,消毒防病工作要贯穿中秋蚕饲养全过程,防病仍以防脓病、细菌病为重点,防治的具体方法是:a、在各龄蚕病易感期用大小蚕防病一号,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每龄盛食期每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座蚕体消毒,在消毒时要做到量足;b、养蚕室和贮桑室在每个龄期眠中用消力威进行地面环境消毒;c、出现蚕病后,在拣去病蚕的基础上,根据蚕病种类选用技术部门推广的蚕药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进行添食; d、搞好环境卫生,不乱倒蚕沙;e、饲养中严格分批,防治病弱蚕与健蚕混育。
7.贯彻落实适用技术,实现中秋蚕全面丰收
中秋期气候多变,日夜温差大,环境条件不尽人意,因此要根据蚕的生理需要做好温湿度控制的管理措施,为了便于管理,提高技术到位率,要求积极组建联户共育,以保证实现标准温湿度饲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九日眠三眠标准饲养小蚕,严格掌握好1-3龄标准温湿度(参考小蚕饲育标准表),同时,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采取措施,天气高温多湿,要做好降温措施,阴雨低温和晚上气温低时,要进行升温排湿,以确保蚕儿适宜的环境条件。
(2).积极采用小蚕一日两回育饲养技术,并注意每回给桑量不宜偏多,以防蚕座过厚,蚕儿吃积叶瘪叶,到3龄盛食期时,每天可增加一回给桑,以达到蚕儿食桑净,蚕座薄而干燥,使蚕儿体健而匀。
(3).坚持做好大蚕期的稀放饱食,通风换气工作。在3龄开始就应注意蚕室的通气工作,以利环境空气新鲜,4-5龄开门开窗养蚕,并做到放稀吃饱,5龄3昼时蚕座面积每张种达到45平方米左右,以使充分饱食,养大蚕结大茧。
信息来源:桐乡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