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江西省2006年“东桑西移”工程项目核查情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20 08:40:00

  为规范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监管,进一步提升“东桑西移”工程的整体形象和建设质量,确保实施效果,根据国家茧丝办《关于开展2006年度“东桑西移”工程国家支持项目核查工作的通知》(国茧协办函2007[58]号)的要求,江西省认真开展2006年度“东桑西移”工程国家支持项目核查工作,制定了核查工作方案,按照规定的各项标准和要求逐一进行实地核查。

  一、项目核查情况

  江西省按照国家“东桑西移”相关政策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项目实施,按照科学合理规划、相对集中成片、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完成了项目建设内容。三个项目共建设了32150亩新桑园,推广优良桑苗品种,合理密植,同时改造了桑园水利排灌设施;建设养蚕大棚(蚕房)359个,总建筑面积34149平方米;建设小蚕共育室163个,总建设面积10922.8平方米;推广方格蔟3827853片;配套建设蚕种场三个。三个工程项目共建立了六个核心示范区。上述全部内容总计投入资金4108万元(其中桑园建设完成投资2713.2万元,大棚建设完成投资412万元,小蚕共育室建设完成投资362.8万元,推广方格蔟完成投资486.8万元,配套蚕种场建设完成投资133万元)。

  1、修水万亩蚕桑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481.78万元。新增桑园面积12240亩,资金投入1068.6万元;建设养蚕大棚130个,总面积10539平方米,资金投入134.9万元;建设小蚕共育室53个,总面积3563.8平方米,资金投入116.18万元;推广58.8万片方格蔟,资金投入120.4万元;建立了三都、何市两个核心示范区。配套蚕种场—修水县蚕种场设备改造完成投资41.7万元。

  2、永新万亩蚕桑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251.3万元。新建9403亩桑园,资金投入864.6万元;建设121个养蚕大棚(蚕室),总建设面积9844平方米,资金投入94万元;建设了41个小蚕共育室,总建筑面积2679平方米,资金投入104.6万元;推广了135万片方格蔟,资金投入140.3万元;建立了茅坪、石桥两个核心示范区。配套蚕种场—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投资47.8万元,其中项目要求的设备改造32.68万元。

  3、东乡万亩蚕桑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1374.5万元。新增桑园面积10507亩,资金投入780万元;建设养蚕大棚108个,总建筑面积13766平方米,资金投入183万元;建设小蚕共育室69个,总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资金投入142万元,推广方格蔟189万片,资金投入226万元;建立了潭江、后山两个核心示范区。配套蚕种场—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完成投资43.5万元。

  二、项目实施后的主要成效

  2006年通过实施“东桑西移”项目,江西省蚕桑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东桑西移”项目使江西省2万余户农民受益,新增桑园当年种桑当年产生效益,养蚕16683张,产茧625吨,增加收入1219万元,进入盛产期后,按年收入2200元/亩计算,直接新增农业产值7073万元,缫丝厂新增白厂丝80吨,新增产值1600万元。而且“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帮助蚕农改变了传统的小农经济种桑养蚕方式,建立起科学养蚕、产业化经营、注重维护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从而有力推动了江西蚕桑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三、主要做法

  1、紧抓组织链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培植大型丝绸企业集团,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从种桑养蚕所需物资的供应、技术指导及蚕茧收烘等各道工序对基地实行一体化经营。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承接“东桑西移”工程中的骨干中坚带动作用,江西省经贸委在对全省茧丝绸生产企业进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帮助一些具备规模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促成了江西省丝绸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与东乡县缫丝总厂、江西省蚕桑茶叶科学研究所实行强强联合,共同投资组建了集“贸、工、农、科”一体化的江西省茧丝绸公司。

  同时鼓励各地创新“公司+农户+基地”形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防止盲目发展,根治蚕茧大战。如:修水县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养蚕大户为主体,按照自愿、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合作社上连企业,下接广大蚕农,用合同、契约形式规范企业与农户的关系,较好解决了企业与农户之间一些矛盾和问题,接续了企业与农户的断层,把蚕农与市场对接起来,是一条蚕桑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2、努力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东桑西移”工程质量水平。为推动蚕桑企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帮助永新县蚕丝绸公司与浙江农科院签订了《茧丝绸产业优化创新集成技术的应用》合同,通过这个技术合作项目,可以使永新县桑园亩产茧量提高30%以上,鲜茧出丝率提高15%,蚕茧质量和蚕丝品质提高一个等级;修水县引进了丝绸服装及床上用品生产设备及技术,开发并批量生产出中高档丝绸产品;省茧丝绸公司积极联系引进东部发达地区丝绸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产品,拟与浙江企业合作开发生产丝绸服装。

  3、加大蚕技服务力度,全面打造信息平台。如永新县成立了蚕技服务中心与桑蚕病虫害测报中心,建立了县、乡(镇)、村、组、户五级技术服务网络,成立了“蚕桑110”,并通过举办培训班、与科研部门建立科技依托关系、印发技术资料、新闻媒体播放等方式多渠道、多方位地普及和推广蚕桑技术,保证蚕桑信息的畅通。又如修水县,除开办培训班、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外,建立了“修水蚕桑在线”网站,全面地向广大蚕农提供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4、着力构建茧丝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充分发展上游产业的基础上,适时发展下游产业,鼓励部分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在现有缫丝基础上,着力在丝织品、蚕丝被和真丝绸服装等产品上下功夫,适时适度地发展下游高附加值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四、存在不足以及改进措施

  “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在江西省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有力地推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修水县的方格蔟推广不得力。修水县是江西省蚕茧主产区,养蚕历史悠久,蚕农自己有一套养蚕方法,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比较慢,尤其是在方格蔟的使用上。由于龙头企业宣传不够,技术培训不得力,加上蚕农不愿使用,致使方格蔟的推广没有达到国家的标准。针对这方面问题,修水县丝绸总公司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整改:一是加强方格蔟营茧技术指导。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搞好技术普及,使广大蚕农正确、科学地使用方格蔟。二是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蚕农充分认识到使用方格蔟的重要性和好处。三是坚持仪评,杜绝叫价,做到好茧好价,提高茧质。四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使用方格蔟营茧的蚕茧加价收购,提高蚕农使用方格蔟的积极性。

  2、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贸工农一体化是茧丝绸行业发展的趋势。实现贸工农一体,有利于形成行业的整体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防止盲目发展,根治蚕茧大战,这也是“东桑西移”工程所极力倡导的。由于体制原因,江西省内的一些基地县的蚕桑发展任务主要由政府部门来承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也充分认识到这点,已着手从以下几方面来扶持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创造宽松的环境。通过加大扶持指导力度、教育培训力度、综合服务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明晰产权,形成自我积累和发展机制。三是在资金投入、信贷方面给予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3、配套蚕种场—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的蚕技服务力度不够。作为“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的配套蚕种场,不仅需要提供优质的蚕种,同时承担着为基地县提供养蚕技术培训的任务。江西井冈蚕种科技有限公司存在着培训次数不够的问题,而且通常是基地县要求培训,才进行培训,主动性不够。他们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整改:一是对基地县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了解蚕农的真正需求,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对基地县蚕农进行培训,提高基地县养蚕技术水平。二是开通蚕桑热线电话,直接向基地县蚕农发放联系卡,随时为蚕农解决疑难问题。

信息来源: 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