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贵港市桑蚕生产总结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08 10:29:00
为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我站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的通知》(桂发[2005]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桂政发[2005]14号)和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桑蚕生产的意见》(贵政发〔2006〕17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市农业局的工作部署,侧重抓住“东桑西移”的大好形势及机遇,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桑蚕优势产业,促进了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7年上半年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底109260亩发展129500亩,比上年年底增加20260亩,增长18.5%;全市养蚕297270万张,比去年同期248520张多48750张,增长19.6%;累计产茧210440担,比去年同期167970担多42470担,增长25.3%;蚕茧总产值17186万元,比去年同期16500万元增加686万元,增长4.1%。回顾上半年桑蚕产业发展工作,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新种桑园面积创历史最高记录。
今年,市委、市人民政府按照《关于加快发展桑蚕生产的意见》的有关决定,下决心从非常困难的财政中拨出120万元蚕业开发专项,这是升地级市以来第一笔蚕业开发专项资金。这笔蚕业开发专项资金,对推动桑园快速增加己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对小蚕共育、方格簇应用、新品种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也将起到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市直及各县市区业务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桑蚕生产的意见》的有关工作部署,积极对种桑养新技术进行集约推广,促进生产基地综合实力的提高。市农业局加强种业体系建设,积极扶持蚕种场完善生产设施,建设原蚕饲养基地,建立防微技术体系,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市经贸局加强蚕茧收购资格和蚕茧收购企业的管理,规范蚕茧收购市场,提高茧质量,同时为新技术推广创造良好环境。市科技术局积极设立和组织实施桑蚕技术推广项目,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和科技进步。
在《关于加快发展桑蚕生产的意见》的指导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及乡镇人民政也高度重视桑蚕产业发展。平南县、港南区、覃塘区是我市重点蚕区,今年继续狠抓桑园扩种工作,利用市蚕业开发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分别在思旺、八塘新建立了2个、1个千亩连片桑园生产基地,覃塘区政府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连片新扩种桑园2000多亩。港北区中里乡、桂平市中少镇是我市偏远山区乡镇,往年没有种桑养蚕,今年也政府积极发动农户种桑养蚕,并千方百计解决农户种桑养蚕技术薄弱难题,各为农户举办了一期种桑养技术培训班。
二、蚕茧收购市场管理得到加强,提高蚕茧质量
为了推动我市桑蚕产业发展,创建蚕茧品牌,尽快把我市建成广西的优质蚕茧基地生产,我市各县市区加强对蚕茧收购市场的管理,蚕茧收购市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整顿,收购毛脚茧的现象基本得到制止,促进了全市蚕茧质量的提高。平南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从工商、技监、农业、公安等部门抽调强有力的人员组成蚕种蚕茧市场管理工作组:负责全县蚕种蚕茧市场的清理整顿,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对蚕茧收购许可证和蚕茧收购企业的管理,严格审查收购资格,把好收购入口关,并组织蚕茧收购企业订立“平南县鲜茧收烘企业公约”,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行业管理机制:(1)成立蚕茧收购经纪人协会;(2)鲜茧收购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由县蚕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蚕业办)审核,县经贸局报上级有关部门核批。禁止无《鲜茧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加工鲜茧。具有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鲜茧收购加工业务;(3)凡是从事收购鲜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持收购化蛹茧(化蛹率达80%以上),并逐步实行分级收购,优质优价,不得向蚕农打“白条";(4)自觉按受县蚕业办巡检和监督。如发现有收购未化蛹茧行为,一律作罚没处理,并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多次发现由经贸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收茧资格。由于措施到位,维护蚕茧收购市场秩序已成为平南县蚕茧收购企业自觉行为。
三、小蚕共育进一步发展,小蚕共育新技术不断进步。
小蚕共育是区农业厅经作处和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确定的广西蚕业生产重大推广技术之一。小蚕共育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具有省力化、防病、增产、增效、提高质量的作用。我市各级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小蚕共育体系建设和小蚕共育新技术推广,市农业局刘东庆局长经常过问小蚕共育进展情况,要求蚕业技术干部必须积极参与到小蚕共育中去。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起52间小蚕共育室,比去年同期增加6间,今年共育规模65000张,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0多张,且共育室的小蚕供不应求,呈现强大的生命力,带动了当地蚕业的良性发展。各共育室积极开展产业化共育模式、省力化共育技术、蚕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探索,使小蚕共育技术不断进步,几年来没有出现小蚕质量事故,从而使小蚕共育在农户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四、桑蚕生产新技术推广有新突破,第一生产力作用起来起明显。
在小蚕共育得到更广泛推广应用的同时,其他新技术推广了取得了突破:新扩种桑园全部应用全区主推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特优2号;方格簇应用达到100万片,是近年来我市方格簇应用最快的半年,特别是港南区、覃塘区推广方格簇也分别达到20万片、10万片,实现了两区方格簇应用零的突破,为下一步在三区大面积推广方格簇提供了十份宝贵的经验和样板。
五、技术培训继续加强,新蚕农养蚕操作技术得到改善
由于去年高价位和各级部门的积极工作,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提高,桑园面积和新种桑农户增加,蚕农对养蚕技术需求越发强烈,使业务部门蚕桑生产技术培训工作任务加重。各业务部门克服培训经费的严重不足,从稳住新蚕区出发,侧重选择新区和低产区开展培训,今年上半年共开展培训班47期,培训人数7000人,发放资料12110份。
信息来源:贵港市经济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