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07年上半年桑蚕生产工作总结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06 09:26:00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桂林市桑蚕生产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使桑蚕生产得到较快发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桑蚕生产情况
目前桑园种植面积已发展至3.33万亩,比06年增加1.53万亩,增长85.2%;截止2007年6 月30日,全市累计发种2.85万张,产茧1.51万担,产值1300多万元,开办各种类型培训班333期,培训1.81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36万份。
二、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推动蚕桑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桂林市桑蚕产业一直徘徊不前,由于规模小,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原因,作物比价不突出,因而未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东桑西移”落户广西,桑蚕产业的领军地位突显,作为主导产业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蚕区农民的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把桑蚕生产作为当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了资金投入,扶持农民发展桑蚕生产,有力地推动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2、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根据桂林市桑蚕产业发展现状,为确保这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各级农业部门在加强生产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派出技术人员深入蚕区开展技术培训、普及推广种桑养蚕新技术。2007年全市上半年共开办各种类型种桑养蚕培训班333期,培训1.81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36万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桑蚕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专门邀请了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领导和专家等对桂林市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养殖)骨干进行了多次培训,为进一步促进全市桑蚕产业健康、稳步、快速地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3、大力推广优质桑蚕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为确保产业开发成功,对新发展的桑园,重点推广种植桂桑优12、62等系列优质杂交桑,蚕种主要推广两广2号、桂蚕一号等优质蚕种,同时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桑养蚕示范点,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格簇上簇、省力化高效养蚕、大棚养蚕、生态养蚕等技术,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了全市蚕桑生产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全市桑蚕产业整体仍处于恢复发展初期,桑园规模小、布局分散,不利于集约化经营生产;
2、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种桑养蚕技术普及不够,农民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在养蚕环节,防病意识不强,影响了一部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发展信心;
3、蚕种经营不够规范,蚕种流通渠道混乱;
4、生产投入不足。尽管各地都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但是资金紧缺仍是制约桑蚕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四、下步工作打算
1、继续抓好示范工作。重点抓好永福、灵川、临桂、荔浦等县优质桑园基地建设和小蚕共育示范点工作,抓好库区生态养蚕各项工作,实施“优茧工程”,努力打造我市优质桑蚕茧生产基地;
2、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小蚕共育和病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
3、部门配合,开展蚕种生长经营市场执法检查,整顿规范蚕种经营市场秩序;
4、抓好桑枝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种桑养蚕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促进产业发展。
信息来源:桂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