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广东鲜茧过半被无证经营者收购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8-03 10:11:00

  广东鲜茧过半被无证经营者收购  

  《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8月1日起实施,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本来上半年蚕茧价格就够低,再加上私贩猖獗,压价收购,利润明显减少,我打算下半年停养了”。廉江市安铺镇鱼鳞塘村陈茂民日前对记者说,他家今年种了近8亩桑树,共养了15批蚕,平均每亩赚不了1000元。据了解,受国际茧丝绸市场反倾销等因素影响,今年广东鲜茧收购价格一路走低,平均一级优质化蛹茧售价仅7-9元/斤,同比去年下降近五成。

  然而,陈茂民等蚕农反映,蚕茧应市一时价低并不怕,但那些人为因素多年混乱市场经营的行为更可怕,本来可算是优质茧8元/斤计价,实际上只有7.2元/斤,甚至更低价位,生产效益很薄。

  记者近日在英德、化州、遂溪等一些蚕茧主产区调查发现,目前广东从事鲜茧收购除原来省丝绸集团公司旗下茧站及部分已注册领取证照的私营企业合法经营外,还有一部分是没有经营资格的私贩在从事这一行业。

  对此,主管广东茧丝绸行业生产管理的省经贸委市场管理处杨城副处长表示,结合国家商务部《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8月1日的正式实施,省政府将严控发证数量,强调鲜茧收购资格证的发放应根据当地县级以上蚕桑发展规划、茧站布局、鲜茧茧源稳定性来决定,并要求经营者配套相关的技术人员、资金实力和检验烘干设施,必须在与农民签定的合同规定的地区范围内收购鲜茧,不得跨区抢购鲜茧。
  
  私贩猖獗茧价缩水
  
  7月25日,记者在英德市大湾、石灰埔、浛洸等蚕桑产区发现,一大批私贩指使的“摩托仔”在村庄兜客低价收茧。据了解,这些“摩托仔”以贩茧为活,每收茧1公斤可获取0.4元的酬报,平均每天收茧300多公斤,赚上120元。

  来自英德市石灰埔镇美村的“摩托仔”阿光说,目前市面搭客难以揾食,选择为私贩收茧更划算,每天轻松赚得100多元,好过在市区兜客两天,甚至一个星期。

  据一知情人透露,类似阿光这样的“摩托仔”专职贩卖鲜茧,在英德市不少于300人。正因为这些“摩托仔”的插手,使得蚕茧市场经营一片混乱,这当中最受害的算是蚕农了。据称,“摩托仔”的轻松赚取100元,相当于蚕农辛苦一周养半张蚕的收入。更要命的是,“摩托仔”每公斤0.4元的酬金还嫌少,他们总会大幅度压低茧价收购,本来可算上优质茧8元/斤计价,实际上只有7.2元/斤,甚至更低。而且这些“摩托仔”已私下与茧贩达成协议,如果蚕农不给货而直接拿到茧站收购,私贩应拒收蚕农鲜茧。

  同样,在遂溪县界炮镇、廉江市安铺镇以及化州市那务镇等蚕桑主产区,“摩托仔”上门压价抢茧现象并不少见。
  
  未经许可照样收茧
  
  记者7月26日在廉江市安铺镇调查发现,位于该镇的廉江市惠远茧丝绸有限公司,本来没有鲜茧收购资格,但两年前已大量收购鲜茧,先后在廉江市龙湾、横山、安铺、新民、雅塘、良垌,遂溪县岭北、界炮、沙古以及阳春、化州、罗定、雷州等地大批量招呼属下私贩收购鲜茧加工干茧,年收购鲜茧量达1万多担。而且收购价格不一,多是公司自议价(即所谓的看货定价)。货源充足时老是挑肥拣瘦,蚕农意见非常大,而对于取得经营资格的地方丝绸公司将受到严重打击。

  据了解,类似这样的无证经营,在廉江市还有4家,他们均在与正规丝绸公司博弈,设法压价收茧。本来按国家规定收购化蛹茧(已定型,抽丝质量有所保证),但非法商贩总是收购未化蛹的鲜茧囤积仓库,以次充好,这样造成市面鲜茧难以统一价格,部分农民的优质鲜茧往往卖不到优价,利益直接受损。

  记者从省丝绸集团公司市场管理办了解到,近两年来,仅有干茧收购加工资格的民营企业,也纷纷将经营范围“扩容”——收购鲜茧。目前,在广东鲜茧收购市场几乎是持证经营与无证经营各占一半。

  在英德市蚕茧收购市场,尽管今年初市政府重拳出击打击私贩,已由原来50多家规范为10家合法收茧企业,但仍有部分“残余力量”在死灰复燃。据悉,广东蚕桑生产大县——英德,本地生产的优质鲜茧已有80%以上在外流,不仅造成当地蚕茧市场经营混乱,更为当地财政税收造成重大流失。
  
  办法出台有望改观
  
  “持证(鲜茧收购资格许可证)上岗公平竞争谁也不怕,但可怕的是那些商贩子却打着为民的旗子在干起混乱市场的行为。”省丝绸集团公司总裁办谢副主任说,私贩本身资金实力有限,并且技术专员短缺,长期下去,必将造成蚕茧市场经营混乱,茧丝质量难以保证,对行业发展很不利,规范市场不容置疑。

  杨副处长介绍,为了规范这一行为,省政府早在两年前就出台过相关的行业管理办法,但受上世纪省丝绸公司地方分公司改制的历史原因,加上近年来跨区抢茧现象十分突出,实施难度相对较大。为此,省政府将结合国家商务部《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的正式实施,加大广东私贩抢茧整治力度,尽可能控制发证数量提高企业服务质量,严格审核鲜茧收购资格证和有关工商登记注册执照的发放,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对不符合当地县级以上蚕桑发展规划、茧站布局以及没有稳定鲜茧茧源收购的企业一律不接受发证。

  同时,《办法》明确规定:凡在国内从事鲜茧收购的经营者,必须持鲜茧收购资格认定证书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在与农民签定的合同规定的地区范围内收购鲜茧,不得存在跨区或使用过期、伪造、变造扩大收购范围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一些“摩托仔”长期为私贩效劳,茧价难以稳定。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