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省春茧生产收购工作情况汇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7-17 11:32:00
一、生产收购情况
1、春蚕发种有所增加,春茧总产量有所下降。据各市茧丝办统计,2007年春季江苏桑园投产面积142.12万亩,同比增加7.63万亩,全省饲养春蚕144.04万张,同比增长1.8%,生产蚕茧5.62万吨,同比减产2.9%,主产区的南通、盐城及宿迁市,桑田面积共增加约10万亩,南通、盐城两市春蚕发种分别增加5.9%和9.2%,生产茧量与上年同比,南通市基本平产、盐城市增产8.1%,其他各市桑园、春蚕发种量和产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各蚕区反映,今年春茧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气候条件不适宜。一是春季雨水偏少,部分地区局部遭遇霜冻、冰雹,春蚕出库时间推迟,桑树生长受到影响。二是大蚕饲养期间气温偏高,尤其是5月中下旬遭受34℃以上的高温冲击,一定程度影响到大蚕期食桑量及上蔟营茧环境。虽然总体上春蚕孵化、饲养正常,未出现大面积的病害损失,但普遍表现为蚕的五龄期缩短,茧形较小,干壳量不高,单产有所下降,致使全省总产低于上年。
2、蚕种生产单产较低,生产计划没有完成。据省蚕种管理所统计:全省春季蚕种生产计划235.81万张,实际完成230万张,少生产5.8万张。春季蚕种生产没完成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气候和生产设施条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各蚕种场的春季平均单位收茧量下降10%,健蛹率下降15%,尤其是苏北地区的一些生产条件较差的蚕种场和原蚕生产基地,以及日系品种的生产情况比较差。全省26个蚕种生产单位中,只有海安、东台蚕种场,以及太仓原蚕生产基地等9家设施条件较好的蚕种生产单位完成了春季生产计划,而徐州、宿迁、泗阳、淮阴、曹王、高邮、盱眙等生产设施相对较差的蚕种场,春季均比计划少生产了20%以上。
3、收购秩序相对平稳,集中产区蚕农对价格基本满意。今年我省春茧收购秩序总体是前期较为平稳,但后期,尤其是重点蚕区受外部冲击较大。受春期茧丝市场价格有所回升和江浙等主产区春茧产量增产预期较小,以及各专业蚕茧收购企业普遍“稳价慎购”的心态和收购运作的影响。部分产茧重点县市受到外部厂商“渗境抢购”的冲击,个别县市贩茧情况比较严重,一些专业收购企业的春茧收购量较上年有所下降。据统计,全省春茧收购量4.31万吨,同比减少2.7%,春茧平均收购价1061元/50公斤,较上年下降25.9%。从各蚕区的情况看:南通、盐城、徐州、宿迁、以及苏州、泰州市的平均收购价在1000-1100元/50公斤,扬州和镇江市的平均收购价低于900元/50公斤。春茧收购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是常州市,下降34.4%,下降幅度较小的是苏州市,下降16.5%。东台市的富安茧丝绸公司(富安镇),实行“二次分配”后价格达到1160元/50公斤左右,基本上是全省最高的春茧收购价格。虽然今年春茧收购价格较上年下降幅度较大,但由于主产区的收购价格基本都在1000元/50公斤以上,蚕农对春茧价格尚属满意,生产积极性得以保持,重点产区的桑田治虫培管及秋蚕备养工作正常展开。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针对春季茧丝市场形势,开展了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年初省茧丝办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全国和省蚕茧收烘工作会议、蚕种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等会议,通过各种会议,总结交流、宣传政策、分析茧丝绸行业和春茧生产收购形势,并根据国家茧丝办的指示,结合江苏实际,组织市县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和茧丝绸龙头企业进行了加强管理、稳定生产、稳定市场的活动。为贯彻商务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蚕种、蚕茧、厂丝指导计划,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桑蚕种、桑蚕茧桑蚕丝生产指导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针对丝绸市场行情变化和茧丝绸行业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安排生产的指导意见。4月份会同省物价局深入重点县(市)及茧丝绸企业,进行了茧丝市场及春茧指导价的基层调研,了解蚕业生产和丝绸企业运行状况,听取企业对茧丝市场的趋势分析,征集了蚕农对春茧收购指导价格的意见,及时制定出台了春茧收购指导价。
2、加强生产收购管理与服务,各重点蚕区开展了组织协调。春季开始,各重点蚕区生产部门就加强了对春蚕生产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针对今年桑病虫害高发态势和春季气候不利因素,调整春蚕出库时间和饲养计划,组织和协调病虫害防治及环境污染预防工作,开展培训宣传到村、指导技术到户的生产组织与服务,力争春季生产安全,引导蚕农努力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收购期间,各主产区政府和主管部门召开春茧收购工作会议,部署春茧收购管理工作,宣传蚕茧收购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了市场监管。南通市经贸委牵头,工商、物价和质监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深入县区和边界热点地区检查春茧收购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盐城市经贸委、丝绸协会组织了春茧收购协调工作,协调春茧收购价格、交流市场管理经验,针对部分地区无证收购问题采取了相关措施。东台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部署落实春茧收购管理工作,市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重点乡镇和江苏民星、富安两个龙头企业形成联动机制,建立责任制度、查封捣毁土灶、公示收购资格、实行驻点监控,查处违法违规收购行为。海安县对历年来蚕茧收购环境较为恶劣的县西部地区乡镇,强化了组织领导,稳定全县收购秩序取得成效。宿豫区政府发出关于加强蚕茧收购管理的通告,严格执行蚕茧收购资格准入制。徐州市经贸委发出加强春茧收购管理通知,组织市场秩序检查,所属县市政府都对春茧收购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加大了对春茧收购市场秩序的管理力度。一些龙头企业,如:鑫缘、晨风、民星、富安茧丝绸公司等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采取措施,确保春茧及时收购,茧款及时兑付,鲜茧及时收烘处理,确保了缫制高等级桑蚕丝优质原料茧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1、蚕种生产保障能力不足,秋繁风险增大。今春在遇到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蚕种生产基础设施陈旧,抗风险能力脆弱,保障能力差的问题再次暴露。饲养成绩差、单产下降,完不成计划,增大了秋期生产压力。全省秋季蚕种生产计划上升到85万张,将再次面临2005年出现的秋繁制种大幅减产,来年春季蚕种供应缺口的风险。要加大对生产技术保障能力的投入,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认真组织好秋季蚕种繁育,确保全年蚕种生产计划的完成。
2、蚕茧收购秩序的长效管理问题。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春季部分地区无证收购贩茧、变相违规抢购的问题有所抬头,应予以重视。要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调整思路、综合治理,积极建立蚕茧收购秩序稳定的长效机制。
信息来源:江苏省茧丝办
1、春蚕发种有所增加,春茧总产量有所下降。据各市茧丝办统计,2007年春季江苏桑园投产面积142.12万亩,同比增加7.63万亩,全省饲养春蚕144.04万张,同比增长1.8%,生产蚕茧5.62万吨,同比减产2.9%,主产区的南通、盐城及宿迁市,桑田面积共增加约10万亩,南通、盐城两市春蚕发种分别增加5.9%和9.2%,生产茧量与上年同比,南通市基本平产、盐城市增产8.1%,其他各市桑园、春蚕发种量和产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各蚕区反映,今年春茧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气候条件不适宜。一是春季雨水偏少,部分地区局部遭遇霜冻、冰雹,春蚕出库时间推迟,桑树生长受到影响。二是大蚕饲养期间气温偏高,尤其是5月中下旬遭受34℃以上的高温冲击,一定程度影响到大蚕期食桑量及上蔟营茧环境。虽然总体上春蚕孵化、饲养正常,未出现大面积的病害损失,但普遍表现为蚕的五龄期缩短,茧形较小,干壳量不高,单产有所下降,致使全省总产低于上年。
2、蚕种生产单产较低,生产计划没有完成。据省蚕种管理所统计:全省春季蚕种生产计划235.81万张,实际完成230万张,少生产5.8万张。春季蚕种生产没完成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气候和生产设施条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全省各蚕种场的春季平均单位收茧量下降10%,健蛹率下降15%,尤其是苏北地区的一些生产条件较差的蚕种场和原蚕生产基地,以及日系品种的生产情况比较差。全省26个蚕种生产单位中,只有海安、东台蚕种场,以及太仓原蚕生产基地等9家设施条件较好的蚕种生产单位完成了春季生产计划,而徐州、宿迁、泗阳、淮阴、曹王、高邮、盱眙等生产设施相对较差的蚕种场,春季均比计划少生产了20%以上。
3、收购秩序相对平稳,集中产区蚕农对价格基本满意。今年我省春茧收购秩序总体是前期较为平稳,但后期,尤其是重点蚕区受外部冲击较大。受春期茧丝市场价格有所回升和江浙等主产区春茧产量增产预期较小,以及各专业蚕茧收购企业普遍“稳价慎购”的心态和收购运作的影响。部分产茧重点县市受到外部厂商“渗境抢购”的冲击,个别县市贩茧情况比较严重,一些专业收购企业的春茧收购量较上年有所下降。据统计,全省春茧收购量4.31万吨,同比减少2.7%,春茧平均收购价1061元/50公斤,较上年下降25.9%。从各蚕区的情况看:南通、盐城、徐州、宿迁、以及苏州、泰州市的平均收购价在1000-1100元/50公斤,扬州和镇江市的平均收购价低于900元/50公斤。春茧收购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是常州市,下降34.4%,下降幅度较小的是苏州市,下降16.5%。东台市的富安茧丝绸公司(富安镇),实行“二次分配”后价格达到1160元/50公斤左右,基本上是全省最高的春茧收购价格。虽然今年春茧收购价格较上年下降幅度较大,但由于主产区的收购价格基本都在1000元/50公斤以上,蚕农对春茧价格尚属满意,生产积极性得以保持,重点产区的桑田治虫培管及秋蚕备养工作正常展开。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针对春季茧丝市场形势,开展了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导。年初省茧丝办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全国和省蚕茧收烘工作会议、蚕种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等会议,通过各种会议,总结交流、宣传政策、分析茧丝绸行业和春茧生产收购形势,并根据国家茧丝办的指示,结合江苏实际,组织市县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和茧丝绸龙头企业进行了加强管理、稳定生产、稳定市场的活动。为贯彻商务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蚕种、蚕茧、厂丝指导计划,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桑蚕种、桑蚕茧桑蚕丝生产指导工作的通知》,提出了针对丝绸市场行情变化和茧丝绸行业特点,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安排生产的指导意见。4月份会同省物价局深入重点县(市)及茧丝绸企业,进行了茧丝市场及春茧指导价的基层调研,了解蚕业生产和丝绸企业运行状况,听取企业对茧丝市场的趋势分析,征集了蚕农对春茧收购指导价格的意见,及时制定出台了春茧收购指导价。
2、加强生产收购管理与服务,各重点蚕区开展了组织协调。春季开始,各重点蚕区生产部门就加强了对春蚕生产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针对今年桑病虫害高发态势和春季气候不利因素,调整春蚕出库时间和饲养计划,组织和协调病虫害防治及环境污染预防工作,开展培训宣传到村、指导技术到户的生产组织与服务,力争春季生产安全,引导蚕农努力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收购期间,各主产区政府和主管部门召开春茧收购工作会议,部署春茧收购管理工作,宣传蚕茧收购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了市场监管。南通市经贸委牵头,工商、物价和质监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组深入县区和边界热点地区检查春茧收购情况,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矛盾。盐城市经贸委、丝绸协会组织了春茧收购协调工作,协调春茧收购价格、交流市场管理经验,针对部分地区无证收购问题采取了相关措施。东台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部署落实春茧收购管理工作,市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重点乡镇和江苏民星、富安两个龙头企业形成联动机制,建立责任制度、查封捣毁土灶、公示收购资格、实行驻点监控,查处违法违规收购行为。海安县对历年来蚕茧收购环境较为恶劣的县西部地区乡镇,强化了组织领导,稳定全县收购秩序取得成效。宿豫区政府发出关于加强蚕茧收购管理的通告,严格执行蚕茧收购资格准入制。徐州市经贸委发出加强春茧收购管理通知,组织市场秩序检查,所属县市政府都对春茧收购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加大了对春茧收购市场秩序的管理力度。一些龙头企业,如:鑫缘、晨风、民星、富安茧丝绸公司等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采取措施,确保春茧及时收购,茧款及时兑付,鲜茧及时收烘处理,确保了缫制高等级桑蚕丝优质原料茧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1、蚕种生产保障能力不足,秋繁风险增大。今春在遇到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蚕种生产基础设施陈旧,抗风险能力脆弱,保障能力差的问题再次暴露。饲养成绩差、单产下降,完不成计划,增大了秋期生产压力。全省秋季蚕种生产计划上升到85万张,将再次面临2005年出现的秋繁制种大幅减产,来年春季蚕种供应缺口的风险。要加大对生产技术保障能力的投入,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认真组织好秋季蚕种繁育,确保全年蚕种生产计划的完成。
2、蚕茧收购秩序的长效管理问题。近年来,尤其是今年春季部分地区无证收购贩茧、变相违规抢购的问题有所抬头,应予以重视。要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调整思路、综合治理,积极建立蚕茧收购秩序稳定的长效机制。
信息来源:江苏省茧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