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蚕农打造“中国蚕茧第一品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5-21 08:55:00
质量价格均居全国之首
“再过几天,这15张春蚕就要结茧,600公斤茧子能收入将近两万元呢。”5月17日,缙云县壶镇镇新兴村的养蚕大户钱海山站在自家的蚕房里,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依靠“公司+品牌+农户”的订单合同方式发展蚕桑业致富的农民,在缙云县已逾1.2万,“仙都牌”蚕茧,也因其优质而享誉全国,在茧业市场创下了每公斤逾30元的“价格奇迹”。
缙云县有着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但过去单打独斗的养殖和经营方式,使缙云蚕桑业一直处于增效缓慢的小范围发展态势中。去年,全省推行“蚕桑西进”工程,缙云蚕茧龙头企业———缙云县蚕业丝绸有限公司,率先注册了“仙都牌”商标,统一向全县蚕民收购蚕茧,同时,县政府也出台相关优惠补贴政策,使蚕农以0.35元的价格购买到市场价为0.65元的优质桑苗。有关部门还专门组织蚕茧服务站的专家,深入蚕农家中、桑园地里进行技术指导,引导蚕农进行科学养殖和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科学的引导掀起了缙云县种桑养蚕的新热潮,一些长期苦于找不到理想农业增收项目的农村,也开始尝试转向蚕桑业。缙云县石笕乡后巷村的村民,过去多以种植高山蔬菜为生,然而近年来由于野猪频繁出没,许多村民的菜地都被糟蹋得体无完肤甚至颗粒无收。两年前,在村干部的发动下,村民们开始改在田里种植桑苗,去年,初涉养蚕业的村民们尝到了致富甜头———户均增收超过万元。今年,后巷村民还计划着再开发60亩桑园。
不断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知名度,使缙云蚕茧斐声国内。在去年召开的浙江蚕桑丝绸协会年会上,“仙都牌”蚕茧被认定为国内质量最好的蚕茧。与此同时,省农业厅还拨专款批准在胡源乡建立占地8000亩的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鼓励缙云蚕桑业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目前,缙云桑园面积已达4.36万亩,去年,全县饲养蚕种已达6.45万张,蚕桑综合产值近亿元。
(记者 崔璀 卢庆红 来源《丽水日报》)
“再过几天,这15张春蚕就要结茧,600公斤茧子能收入将近两万元呢。”5月17日,缙云县壶镇镇新兴村的养蚕大户钱海山站在自家的蚕房里,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依靠“公司+品牌+农户”的订单合同方式发展蚕桑业致富的农民,在缙云县已逾1.2万,“仙都牌”蚕茧,也因其优质而享誉全国,在茧业市场创下了每公斤逾30元的“价格奇迹”。
缙云县有着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但过去单打独斗的养殖和经营方式,使缙云蚕桑业一直处于增效缓慢的小范围发展态势中。去年,全省推行“蚕桑西进”工程,缙云蚕茧龙头企业———缙云县蚕业丝绸有限公司,率先注册了“仙都牌”商标,统一向全县蚕民收购蚕茧,同时,县政府也出台相关优惠补贴政策,使蚕农以0.35元的价格购买到市场价为0.65元的优质桑苗。有关部门还专门组织蚕茧服务站的专家,深入蚕农家中、桑园地里进行技术指导,引导蚕农进行科学养殖和管理,确保丰产丰收。
科学的引导掀起了缙云县种桑养蚕的新热潮,一些长期苦于找不到理想农业增收项目的农村,也开始尝试转向蚕桑业。缙云县石笕乡后巷村的村民,过去多以种植高山蔬菜为生,然而近年来由于野猪频繁出没,许多村民的菜地都被糟蹋得体无完肤甚至颗粒无收。两年前,在村干部的发动下,村民们开始改在田里种植桑苗,去年,初涉养蚕业的村民们尝到了致富甜头———户均增收超过万元。今年,后巷村民还计划着再开发60亩桑园。
不断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知名度,使缙云蚕茧斐声国内。在去年召开的浙江蚕桑丝绸协会年会上,“仙都牌”蚕茧被认定为国内质量最好的蚕茧。与此同时,省农业厅还拨专款批准在胡源乡建立占地8000亩的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鼓励缙云蚕桑业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目前,缙云桑园面积已达4.36万亩,去年,全县饲养蚕种已达6.45万张,蚕桑综合产值近亿元。
(记者 崔璀 卢庆红 来源《丽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