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市发出抓好2007年蚕业工作的通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3-30 09:38:00
各区、县农业局:
2006年,我市蚕业生产克服了特大高温、干旱及病虫害等诸多困难带来的影响,全市共新建桑园8790亩,生产一代杂交桑蚕种140730张,发放一代杂交桑蚕种129309张,生产蚕茧3846571公斤,蚕农蚕业收入达8703万元,实现人均蚕业(农业)收入31.6元,创眉山建区设市以来最好成绩。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市蚕业生产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蚕业生产投入少,蚕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单位效益欠佳,基层蚕桑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行业自律情况仍不理想,跨区域发放蚕种依然存在等,同时,国内外茧丝绸市场的波动也将对蚕业生产带来影响。对此,各区、县农业部门和蚕业生产单位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切实抓好2007年蚕业生产工作,确保2007年蚕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全市2007年蚕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新建桑园1000亩;生产一代杂交桑蚕种16.75万张;发放一代杂交桑蚕种110000张;生产蚕茧3200吨;实现蚕业收入6000万元。为此,要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一、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抓好蚕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坚持集中化、集约化发展思路,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桑西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发展空间,认真抓好优质蚕桑基地建设。围绕岷江西岸蚕业主要生产区县(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及青神优质蚕茧主产区的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蚕业专业合作社、养蚕大户、和业主,尤其是发挥专业示范户、示范村的作用,促进蚕业生产逐步走向集中化、规模化,适度、有序发展和巩固我市蚕业生产。
二、狠抓科技兴蚕,提升养蚕综合效益
坚定科技兴蚕不动摇,不断加强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加强小蚕共育、纸板方格簇、大蚕省力化蚕台、种药配套、优良桑蚕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全市力争小蚕共育达10万张,推广纸板方格簇30万片。加强蚕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的宣传,充分发挥蚕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和提高农村养蚕科技水平,全面提升我市蚕业的蚕茧单产、质量、效益,实现“三高”蚕业。同时要认真吸取近几年来我市蚕业生产中的教训,尤其是丹棱县在2006年晚秋蚕业生产中因环境污染大面积暴发病毒性软化病、血液性脓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教训,认真做好东坡区崇仁镇马祠村、秦家镇马桥村的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探索桑园间套模式,提高土地综合经济效益。
三、抓好蚕业招商引资,争取国家发展项目
我市茧丝业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抓好区、县蚕业、丝绸体制改革机遇,搞好招商引资,引进和壮大蚕业龙头企业,达到稳定蚕业基层辅导队伍,优化蚕业资源配置。各生产单位要在生产经营中提取生产扶持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相对稳定的项目扶持资金渠道,而且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政策进一步扩大之际,力争丹棱县获得国家“东桑西移”项目支持,带动全市蚕业生产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积极引导蚕业经合组织建设,确保广大蚕农利益
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的第一年,这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完善蚕业协会、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及服务功能,稳定和巩固蚕业生产,把千家万户蚕农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种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面对市场,确保蚕农增产增收。进一步扶持和完善青神县蚕业协会等重点协会的同时,积极引导建立一批蚕业专合组织,尤其是做好示范工作,使其在蚕桑优良品种及新技术推广、蚕种发放、蚕茧收购、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严格依法管理,维护蚕业生产秩序
坚持“谁发展、谁受益”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蚕种生产、蚕种供应(经营)管理办法、意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更加严格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加强蚕种行业自律和生产单位间配合力度,同时完善蚕种发放监管、污点记录等制度。搞好依法行政,严格蚕种生产的检验检疫,重点监控蚕业主产区的蚕种发放,坚决打击违规、无证供应(经营)蚕种的行为,防止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维护蚕农和持证单位的合法利益,确保我市健康、协调的蚕业生产秩序,营造公平有序、和谐诚信的经营环境,促进蚕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附件:1、2007年普种生产计划表
2、2007年蚕桑生产计划表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信息来源: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
2006年,我市蚕业生产克服了特大高温、干旱及病虫害等诸多困难带来的影响,全市共新建桑园8790亩,生产一代杂交桑蚕种140730张,发放一代杂交桑蚕种129309张,生产蚕茧3846571公斤,蚕农蚕业收入达8703万元,实现人均蚕业(农业)收入31.6元,创眉山建区设市以来最好成绩。同时,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市蚕业生产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蚕业生产投入少,蚕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单位效益欠佳,基层蚕桑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行业自律情况仍不理想,跨区域发放蚕种依然存在等,同时,国内外茧丝绸市场的波动也将对蚕业生产带来影响。对此,各区、县农业部门和蚕业生产单位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切实抓好2007年蚕业生产工作,确保2007年蚕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全市2007年蚕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新建桑园1000亩;生产一代杂交桑蚕种16.75万张;发放一代杂交桑蚕种110000张;生产蚕茧3200吨;实现蚕业收入6000万元。为此,要抓好以下工作重点:
一、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机遇,抓好蚕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坚持集中化、集约化发展思路,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东桑西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发展空间,认真抓好优质蚕桑基地建设。围绕岷江西岸蚕业主要生产区县(东坡区、丹棱县、洪雅县)及青神优质蚕茧主产区的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蚕业专业合作社、养蚕大户、和业主,尤其是发挥专业示范户、示范村的作用,促进蚕业生产逐步走向集中化、规模化,适度、有序发展和巩固我市蚕业生产。
二、狠抓科技兴蚕,提升养蚕综合效益
坚定科技兴蚕不动摇,不断加强养蚕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加强小蚕共育、纸板方格簇、大蚕省力化蚕台、种药配套、优良桑蚕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全市力争小蚕共育达10万张,推广纸板方格簇30万片。加强蚕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的宣传,充分发挥蚕业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和提高农村养蚕科技水平,全面提升我市蚕业的蚕茧单产、质量、效益,实现“三高”蚕业。同时要认真吸取近几年来我市蚕业生产中的教训,尤其是丹棱县在2006年晚秋蚕业生产中因环境污染大面积暴发病毒性软化病、血液性脓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教训,认真做好东坡区崇仁镇马祠村、秦家镇马桥村的桑园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探索桑园间套模式,提高土地综合经济效益。
三、抓好蚕业招商引资,争取国家发展项目
我市茧丝业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抓好区、县蚕业、丝绸体制改革机遇,搞好招商引资,引进和壮大蚕业龙头企业,达到稳定蚕业基层辅导队伍,优化蚕业资源配置。各生产单位要在生产经营中提取生产扶持资金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相对稳定的项目扶持资金渠道,而且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政策进一步扩大之际,力争丹棱县获得国家“东桑西移”项目支持,带动全市蚕业生产更快更好的发展。
四、积极引导蚕业经合组织建设,确保广大蚕农利益
200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的第一年,这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完善蚕业协会、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及服务功能,稳定和巩固蚕业生产,把千家万户蚕农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种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面对市场,确保蚕农增产增收。进一步扶持和完善青神县蚕业协会等重点协会的同时,积极引导建立一批蚕业专合组织,尤其是做好示范工作,使其在蚕桑优良品种及新技术推广、蚕种发放、蚕茧收购、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严格依法管理,维护蚕业生产秩序
坚持“谁发展、谁受益”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蚕种生产、蚕种供应(经营)管理办法、意见,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更加严格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加强蚕种行业自律和生产单位间配合力度,同时完善蚕种发放监管、污点记录等制度。搞好依法行政,严格蚕种生产的检验检疫,重点监控蚕业主产区的蚕种发放,坚决打击违规、无证供应(经营)蚕种的行为,防止坑农害农案件的发生,维护蚕农和持证单位的合法利益,确保我市健康、协调的蚕业生产秩序,营造公平有序、和谐诚信的经营环境,促进蚕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附件:1、2007年普种生产计划表
2、2007年蚕桑生产计划表
二00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信息来源: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