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蓬安县突出2007年蚕业工作重点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3-15 13:38:00
2007年力争全县育苗4000亩,栽桑4万亩,其中:新栽3.5万亩,补栽0.5万亩,改良劣桑500万株,新建省力化蚕台1000处,新建小蚕供育室50间,发种25000张,产茧82.3万公斤,实现蚕农茧款收入1800万元。为确保2007年蚕桑工作目标顺利实现,蓬安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好蚕桑“百万工程”项目
1、抓好统筹协调工作。主动做好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的统筹协调工作,努力争取落实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协调将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捆绑集中投入到蚕桑生产中。通过项目的拉动,推动蚕桑“百万工程”取得突破,推动产业发展。
2、抓好大育苗、大栽桑工作。基地乡镇、专业村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定优势区域集中连片开发,形成优势产业带,基本实现旱地桑园化。抓重点,层层做好育苗、栽桑的规划,将栽桑面积落实到基地乡镇、村社,落实到农户、地块,确保栽桑面积的落实。抓关键,把住育苗关,为保证质量,育苗栽桑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育苗栽桑规划,统一实行专户育苗,统一育苗栽桑技术规程,统一组织专业队伍栽植,统一薄膜覆盖,统一进行栽后管理,大力推广肥团育苗,方格育苗,当年栽桑,当年嫁接,当年投产。
3、抓好蚕桑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自动上簇”等省力化养蚕技术,解决农村缺劳力问题;创新机制,培育业主大户,引导抛荒地、抛荒桑园向养蚕能手、业主大户流转;推广嘉陵20号等新桑品种,871×872等新蚕品种,依靠科技手段提高我县蚕茧的单产和质量。
4、抓好机制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参与蚕桑基地建设,向全县基地乡镇推广诸家乡“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产业模式,让龙头企业带领农民闯市场,让协会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起来。
二、改制维稳促和谐
积极参与抓好县丝绸厂、桑茧丝绸公司、县蚕种场改制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强化措施硬化考核
1、抓宣传,激发农民栽桑养蚕激情。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和蓬安蚕业专刊,宣传发展蚕业的政策,栽桑养蚕先进技术,茧丝绸市场信息,掀起发展蚕桑产业的热潮。
2、加强管理,落实工作职责。实行领导分片负责,职工联系基地乡镇目标管理制度,把基地建设成效与职工的津补贴挂钩。促成职工到第一线指导生产。
3、严要求,重考核。按照《南充市蚕桑“百万工程”检查验收办法》、《南充市蚕桑生产综合考核办法》的要求,制订我县的考核办法,供县委、政府决策后组织实施。
2007年蚕事活动安排
1—2月:桑园地的翻挖,除草,治虫,施冬肥。桑树修枝整形,嫁接技术培训。桑树修枝整形,刷干治虫。良桑穗条的贮藏,桑树冬季芽接,修整蚕室,添制蚕具等养蚕设施。
3月:继续桑树芽接,补接,桑树施春肥,桑树病虫的防治。养蚕设施的添制、修整。养蚕技术培训,落实春蚕种,桑树育苗规划,面积及地块的落实,搞育苗现场及技术培训。
4月:桑树育苗、温床管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养蚕前的技术培训,蚕室蚕具的消毒,订购春蚕种。做好蚕需物资的准备。
5月:加强桑树管理。桑苗管理,桑苗排栽,桑园一步成园的栽植。桑苗病虫害的防治等。搞小蚕共育,蚕期饲养管理,簇具的准备。落实夏蚕种数量。
6月:桑树施夏肥,桑树病虫害防治。加强桑苗排栽,定植,施肥,治虫的管理。蚕后蚕室蚕具的消毒,征订夏蚕种,加强夏蚕蚕期饲养管理工作,做好蚕期防暑降温工作。
7月:桑树治虫工作,桑园地的除草,治虫,施肥等管理工作,夏蚕期降暑降温,蚕体蚕座消毒防病,上簇管理,蚕后蚕室蚕具的消毒。落实秋蚕种数量。
8月:做好桑树施肥,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桑苗地施肥,治虫,掰侧枝,除草的管理,秋季养蚕技术培训,征订秋蚕种,搞好养蚕前的蚕室蚕具的消毒,蚕需物资的准备和小蚕共育,蚕期防不良气候,加强蚕期饲养管理。
9月:桑苗肥培,防虫害,掰侧枝等管理工作。做好秋蚕饲育管理,上簇期间的不良气候的防范。蚕后蚕室蚕具的消毒,晚秋蚕的订种,饲养管理。桑树秋栽现场的规划,落实,示范片的栽植等工作。
10月:秋栽桑工作的指导,蚕具蚕室蚕后消毒,蚕具整理存放。
11月:继续搞好秋栽桑的扫尾工作,加强桑园地预留行的保护、指导,做好桑树、桑园地的冬季施肥、翻挖、除草、治虫等管理工作的宣传。
12月:搞好桑树修枝整形,嫁接技术培训工作。全面展开桑树修枝整形,刷干,治虫,除草等工作。良桑穗条的调剂,贮备,劣桑改良,修整,添制蚕室,蚕具(大小蚕房,室外棚架,消毒池,篾折簇,小蚕围帐架)等工作。
信息来源:蓬安县蚕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