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州蚕茧首次走出国门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01-22 09:49:00
由过去完全依靠“输入”式发展农业生产,到现在开始向“输出”式转变,1月16日,甘孜州泸定县5000余吨优质蚕茧走出国门,成功出口印度。这是该州蚕茧首次实现出口并标志着康巴藏区的优质农产品“瞄准”国际市场。
泸定蚕茧因泸定独特的气候和适宜的生长条件而闻名,但因受传统观念及农业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当地的农业生产长期处于“白菜、水果”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该州涉农部门面对现代农业在康巴高原的日益发展的需求,在康东及大渡河沿岸等气候适宜地区,大力实施“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边大户、大户带小户”的蚕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在产业化经营中,始终坚持“良种、良法”整体推进的技术路线,实施科技兴蚕战备。全面推广应用“电脑现代化催青”、“小蚕共育一刀切”、“大蚕省力化饲育”、“优良簇具上簇”、“病虫统防”等实用先进技术,加快了泸定县蚕业经济的根本性转变。杵泥乡养蚕大户唐成全是其中受益者之一,他家在2000年以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逐年逐步扩大了蚕桑基地,增加了养蚕数量,现在他家全年养蚕32.25张,产蚕1877.65公斤,养蚕收入达31662.44元。到目前为止,泸定县新建桑园5000亩,新增鲜茧产量410吨,实现总产量560吨,蚕农新增养蚕收入近1000元。
在发展中,泸定县充分利用泸定蚕茧比国内其他地区提早上市15至30天,填补国际国内缫丝厂4至6月的原料空缺优势,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科技集成度,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增加效益。使泸定蚕茧在市场竞争中倍受青睐,成为众厂家的“抢手货”。
据了解,此次泸定县向印度出口的蚕茧为当地生产的优质蚕茧,该蚕茧平均丝长1116.6米,解舒率68.28%,超过了规定的优质蚕茧的各项指标要求,而根据双方签定的合同,此次蚕茧出口总量达5013.6吨,出口销售金额达12032.64美元。
信息来源: 甘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