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典型经验材料之--四川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10-16 08:31:00
为确保我省承担的商务部2006年“东桑西移”工程国家支持的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我省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具体如下:
一、主要的作法
1、思想重视,加强领导
自年初以来,围绕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我们组织市、州商务主管部门和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首先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重要意义,决心把“东桑西移”真正做成“惠农工程”、“亮点工程”。借“东桑西移”的契机,全面带动四川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省商务厅成立了以分管厅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财政、农业等部门及有关专家参加,严格按照商务部制定的标准与规范抓好项目的实施。项目单位的市州商务局(茧丝绸主管部门)和基地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实施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监督检查项目进度,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项目承担单位也应成立项目工作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2、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验收合格。按照与商务部签定责任书的要求,各负其责,层层落实责任。项目单位所在地的市州商务部门和政府一把手亲自过问,并指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与实施单位(相关乡镇人民政府、项目村社、项目实施农户)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每项责任都落到实处。项目单位的茧站实行站长负责制与职工监督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细化签定责任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学习掌握文件精神,严格按标准与规范实施
9月12日-13日,我厅在射洪县召开专门会议,邀请省财政厅领导对项目验收的财务处理问题做了讲解;省农业厅就商务与农业共同抓好“东桑西移”提出了建议;省农科院蚕研所专家进一步解读了《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项目政策说明》的技术标准。各项目单位认真领会文件精神,严格按标准与规范实施,高质量完成,建成真正的“惠民工程”、“标杆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党员工程”。
4、交流情况,互相观摩学习
为了确保万亩桑蚕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我省加强了7个蚕桑基地的交流学习,如珙县提出的蚕业“百万元村”建设,凉山提出的蚕茧“人均一担”建设,在各项目单位进行了交流。同时,制定了项目单位间的交叉检查制度,加强相互间的督促和互相交流、观摩、学习。
5、深入现场,做好调查研究
省商务厅茧丝绸办公室组织农业等行业内专家组成调研小组,每月定期到各项目单位调研,听取项目单位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深入项目实施现场查看。协调处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各项目单位从实际出发,积极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确保项目任务的完成。
6、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
我省从2006年9月份开始建立项目单位工作报告制度,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定期向省茧丝办书面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单位的市州商务部门要会同财政、农业等部门按照标准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实施方案,对照进行定期检查。每月10日前,由市州商务部门(茧丝办)向省商务厅汇报本地区项目进展情况。
二、配套的政策及资金
由于“东桑西移”工程未安排工作经费,为确保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除了项目承担单位配套了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项目单位所在地政府也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我省项目单位的市(州)及县(区)配套了300余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东桑西移”工程。同时,在政策和税收上大力支持。
三、主管部门服务与指导
1、加强服务和监管
四川今年遭受持续高温干旱,部分地方新栽桑苗受损死亡。我们及时指导项目单位的加强桑苗工作,防止出现桑苗大片死亡。一是及时给项目单位提供优质桑苗供应信息。二是聘请农业专家及时加强技术指导。目前旱情已经解除,各地正在抓紧补栽。
从9月开始,我省建立起项目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对项目进展好的通报表扬,督促项目单位按时完成任务。同时,省及项目单位的市州商务部门设立了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界的投诉、举报和监督。在10月下旬至11月,省商务厅组织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及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
2、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龙头企业借“东桑西移”之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加强技术指导。通过上门指导、技术服务网络和培训等形式,加强对蚕农的技术指导。二是搞好利益联结,龙头企业与一蚕农签定“订单合同”、“互利育苗栽桑合同”、“蚕茧收购最低价保护合同”等,对农户实行二次返利,目前,项目实施地蚕农生产积极性高涨,多方互动的局面已经形成。
3、立足当前,思考长远
立足当前就是要严格按照商务部制定的标准与规范,高质量的抓好项目建设,保证验收过关,为“十一五”的后几年再实施树立项目标杆。一是用创新的理念,从基地县开始,探索逐步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茧丝绸组织体系、管理体制;二是把基地建设与品牌建设结合起来,每个基地最终都应建设成一个品牌,依靠品牌开拓市场,增加效益,引领行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树立市场抗风险意识,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等等,探索建立长效的行业保护机制;四是结合四川的实际,处理好发展原料生产、初级产品生产与抓好精深加工的关系,兼顾农业、工业与贸易环节。总之,我省的项目单位表示要以积极的热情,创新的思维,发展的手段,最终带动四川茧丝绸行业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产业升级。
4、各方配合,相互协调
我们及时协调省级相关单位,积极同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和省工商局等单位的交流。同时,加强和项目单位所在地政府的沟通,协调政府对项目单位的支持。目前,我省所有的项目单位都获得了当地政府在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信息来源:四川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