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桐乡市晚秋蚕生产技术意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9-30 09:56:00
今年茧丝绸行情一直持续看好,农民养蚕积极性高,桐乡市晚秋蚕饲养量超历史最高水平,7万多张蚕种于9月29日发放。
晚秋蚕生产丰收与否,直接影响到全年蚕业经济的收入。晚秋期,虽然桑叶的叶质条件及气候条件好于中秋期,但是要养好晚秋蚕,按现状分析,存在不利因素较多:
一是依据今年中秋蚕中毒普遍,且长效农药多的现状,晚秋桑叶带有残毒的可能性较大,对晚秋蚕中毒带来隐患。
二是经多期蚕的饲养,病原菌多而普遍存在于晚秋蚕饲养环境中,且新鲜致病力强。
三是晚秋期昼夜温差大,蚕室内标准温湿度难以控制。
四是在大蚕期可能会遇到冷空气的危害,影响蚕的正常生长及上山结茧。
因此,为了养好今年的晚秋蚕,取得晚秋蚕丰收,增加蚕农收入,特提出以下技术意见:
1. 晚秋蚕用叶,先试后吃。依据今年中秋蚕中毒普遍,且菊脂类和长效农药中毒多的现状,晚秋桑叶带有残毒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于晚秋蚕用叶要做到先试后吃,以防中毒,同时要注意稻田和桑园防治病虫害的时间、用药品种及浓度,在时间上不要与晚秋蚕收蚁及易感期重叠,并在稻田中禁止使用杀虫双和菊脂类农药,确保晚秋蚕安全生产。
2. 以防为主,控制蚕病。根据晚秋蚕的生产特点,各种蚕病都有发生的可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晚秋期,要以综合防治的措施控制各种蚕病的发生。具体措施为:头眠到出火以适温适湿饲养,用叶适熟,蚕座干燥,每日用小蚕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大眠期,每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并添食2次抗菌素;老蚕期,每天用1:8的漂白粉拌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大眠和老蚕期添食抗菌素,可选用福安菌克或盐酸环丙沙星胶囊等,如已发现细菌病,做到隔8小时添食1次,连续3次,以最大限度地控制蚕病的发生。
对“白肚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在做好常规的防病消毒工作外,要做好以下几点:(1).二龄和三龄用叶要适熟,不能偏嫩;(2).出火和大眠温度宁低不宜高,并做好蚕室通风换气工作;(3). 小蚕期按10天眠3眠进行饲养,做到蚕座桑夷 簿而干燥;(4).整个蚕期以石灰当家,每张蚕种用新鲜石灰粉25公斤。
3. 每龄给桑,质优新鲜。对于晚秋桑叶生长期偏短,含水份及蛋白质较多,碳水化合物少,往往容易导致用叶偏嫩,特别是苗区。因此,在小蚕期要选采好各龄适熟桑叶进行喂蚕,以增加蚕儿的体质,同时,要做好桑叶的贮藏工作,杜绝用尼龙簿膜袋贮藏桑叶,用清洁消过毒的缸或领条进行贮桑,以达到桑叶新鲜。
4. 标准温湿,饲养健蚕。晚秋期,由于昼夜温差大,自然温湿度不能适应小蚕期的生长发育,必须采取人为控制的方法(在加温时,要特别注意人蚕安全),为小蚕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以使正常生长发育。对于小蚕期的饲育温湿度,要求按照十日眠三眠的的饲育标准进行饲养,以避免按九日眠三眠进行饲养,使出火期温度偏高,导致蚕体虚弱而发病。
5. 适量给桑,蚕座干燥。小蚕期,不要认为一日二回育小蚕会受饿而过量地增加给桑量,导致蚕座厚,再加上蚕座面积过小,会使蚕儿吃残叶而增加伏桑夷 蚕,以每张种用叶量一龄1公斤,二龄4公斤,三龄15公斤为标准,使之伏桑夷 蚕少、蚕座干燥,蚕儿生长发育正常,体质强健。
6. 空气新鲜,饲养大蚕。蚕室的空气新鲜程度对蚕儿的生长发育及发病情况影响很大,如果,蚕室空气不新鲜,蚕儿的生长发育差,且发病多。因此,在晚秋饲养过程中,要抓好蚕室内的通风换气工作,头眠和2眠经常进行蚕室换气,每天2-3次,出火期揭开簿膜进行养蚕,大眠起开门开窗通风养蚕。
信息来源:桐乡市蚕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