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当前蚕讯及存在问题的应变处理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9-13 09:29:00
湖州市中秋蚕于9月1日-2日发种,并于3-4日收蚁。全市各级业务部门统一发放蚕种166309张,因前期长期干旱影响了桑叶产、质量,不少农户将原订中秋蚕种推后到晚秋饲养,因此中秋蚕发种数同比减少9670张,减幅5.5%。针对中秋蚕发种稍早于本市1-2天的毗邻蚕区(桐乡、海宁等地)收蚁后发生大面积农药中毒的情况,湖州市各级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及业务技术部门迅速作出了反应,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防止农药中毒的安全防范措施,至今未出现大面积的农药中毒事件。目前我市中秋蚕普遍进入三龄,蚕讯表现基本正常。
从9月11日的市、县、区蚕桑(经作)站负责人蚕讯交流会上了解到,各地也均出现了不同形式的不利于中秋蚕饲养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零星中毒不断。收蚁后至今因各种原因引发中毒损失的蚕种将近1000张。9月10日-11日,吴兴区八里店镇频频告急,该镇丁家桥等三个村发生了较大面积的农药中毒,造成了200多户300余张蚕种的损失。随着进入大蚕期采叶向枝条下部下移和用叶量的增加,加上本月中旬大面积防止稻飞虱和桑螟,防农药中毒的形势更为严峻。二是低温影响蚕儿发育。自本月5日开始,我市受冷空气和台风影响气温较低,最低温度仅15℃左右,这与小蚕期要求在27-29℃、大蚕期23-25℃的饲育温度相差甚远。由于部分蚕农没有事先做好蚕室加温的准备,只能靠自然温度饲养,致使蚕儿食桑缓慢、发育推迟。根据市气象部门的预测,这样的低温天气将一直持续到本月17日,如果不采取加温措施将会使龄期经过延长、影响蚕体生理从而增加中秋蚕发病与农药中毒的风险。三是桑虫与蚕争叶。受前期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我市西部蚕区(主要是安吉县)桑园以桑蓟马为主的小型昆虫危害成灾,造成成片桑树叶片枯死而不能利用。近期即本月10-12日以第5代桑螟为代表的大型鳞翅目昆虫大暴发,将形成与中秋蚕争食桑叶并可能造成无叶养晚秋蚕的局面。四是蚕病威胁。由于对蚕前环境消毒不够重视,病原积累较多,如果蚕体消毒不予重视,蚕病随时可能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求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农药中毒防止工作。做到禁用“双高”农药,稻田与桑地治虫户与户之间应该互相通气,不采不吃田边桑叶,桑叶采后用净水清洗,用叶前先用少量蚕试验,确认无毒后再采、用。二是力求标准温度养蚕。做好蚕室特别是晚间加温工作,切忌20℃以下温度饲养。三是在15日前对第5代桑螟等桑地害虫进行一次突击防治,应选用业务部门推荐的农药防治,确保蚕作安全。四是切实重视蚕期防病消毒工作。着重抓好蚕体药剂消毒,同时为了兼顾防氟、防蝇适当进行抗生素、石灰水及灭蚕蝇等的叶面添食。
信息来源: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