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湖州市春蚕生产总结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8-21 09:32:00
今年春期的蚕茧生产是在全国茧、丝价格一路走高、蚕农积极性高涨而春蚕种供应面临紧缺、蚕期防污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开始的。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通过全市上下广大蚕桑工作者和蚕农的辛勤劳动,今年的春蚕生产表现出平衡高产、茧价上扬、蚕农增收、茧质优良的可喜局面。
1、春蚕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的春蚕生产呈现“三增二高一减少”的可喜景象,即蚕种饲养量增、蚕茧总产量增、茧款收入增、张产蚕茧高、蚕茧价格高、损失减少。全市今年春蚕饲养蚕种250746张,比去年同期增加23713张,增幅10.4%,为近几年春蚕饲养增幅最大的一年。根据各县、区业务部门调查统计,平均张产蚕茧48.5公斤,又是一个高产年;总产量蚕茧12169吨,比去年同期增产413吨。平均蚕茧收购价达到1252元/担,比去年的1018元提高234元,创同期历史新高;蚕农茧款收入达到30471万元,比去年增收6536万元。全市各类蚕种损失仅519张,是去年春蚕的1/10。
2、春蚕生产特点
今年的春蚕生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春蚕种供应空前紧张。由于去年秋期蚕种生产全国性减产,造成今年春蚕种供应大范围紧张,加上自去年以来茧丝市场行情一路看涨,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提高;本市蚕桑园区陆续成林投产;部分外订蚕种回归本地订种等因素,这给我市春蚕种供应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各级蚕业部门从去年秋蚕种生产后就千方百计组织调运蚕种,在保证蚕种质量的前提下组织了5万多张蚕种供应本市,完全满足了蚕农的饲养需求。
二是去冬今春种桑改桑步伐持续加快。全市种桑株数达到1610万株,改桑种桑面积14300亩,其中50亩以上蚕桑规模小区54只,面积5950亩,农桑系列等新桑品种覆盖率100%,全市桑园基础进一步得到改善。
三是蚕品种多、批次多、来源广,但孵化齐、收蚁损失少。由于本市蚕种供应紧张,从各地调入适应本市饲养的蚕种涉及多对品种、100多个批次,由于质量把关较严,加上发种后收蚁关气温较高的有利因素,使今年春蚕种孵化齐、收蚁损失少。为春蚕平衡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蚕作安全事故少。针对去年春蚕期间工业污染事故频发,以及今年上山蔟草农药污染情况严重的情况,市政府及时召开春蚕防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对策措施,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确保了今年的春蚕生产蚕作安全,据业务部门统计,全市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损失蚕种仅300多张,比去年同期的5470张大为减少,值得关注的蚕桑污染中毒事故没有发生,仅有少量零星中毒。
五是气候适宜,平衡高产,茧质好。今年春蚕期间的温湿度条件对春蚕饲养较为有利,发种后的1-2天高温有利蚕种孵化收蚁,虽5月中旬出现低温阴雨过程,造成蚕讯推迟1-2天,但后期天气较好,大眠关避免了高温冲击,蚕病发生概率下降。“上山”期间温度上升,天气晴好,蚕儿营茧快,不结茧蚕几乎没有发生,蚕茧产量普遍较高,总体表现平衡高产,蚕茧质量为近几年最好,深受茧丝加工企业的欢迎。
3、主要工作与成效
(1)积极组织蚕种调运,严把蚕种质量关 一是市农业局与各县(区)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市领导“确保蚕种供应”的批示精神,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牺牲部门利益,千方百计,积极向本省兄弟市、县及山东、广西、四川等地求购适合本地饲养的蚕种。通过多方努力,从去年秋期开始共调入蚕种5.5万余张,使我市春蚕种的供应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二是严把蚕种质量关,力保“放心种”的发放。 蚕种出库前对每批蚕种的质量再次进行了检查,并对所有批次的蚕种进行了模拟催青孵化试验,严格杜绝孵化率低于96%的蚕种发放。对外地调入的蚕种从当地质量检验的查证、抽样复检、安全运输等方面进行了严格地把关。特别是为了严把从广西应急调入的“桂蚕一号”即浸种的质量,市农业局分管领导亲自率市经作站负责人赴广西生产单位对后期制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浸酸、运输等过程进行了监控与操作。
(2)全力做好春蚕防污工作,确保蚕作安全 今年市政府对威胁春蚕期蚕作安全的工业污染的防止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门会议并下发了明传电报,提前部署排污企业蚕期停产及防止措施。据统计整个蚕期全市共有129家有可能威胁蚕作安全的工业企业实行了停产、停工,有的企业也在蚕前主动关闭或转移了污染严重的车间与生产线。各级农业部门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污染监测的同时及积极开展了对污染的农业防止技术普及工作。针对去年秋期为防止虫害,稻田农药使用量大、次数多的情况,吸取2005年春蚕稻草中毒损失严重的教训,我市蚕业技术部门早在春蚕开始前就抽取了部分农户家中的稻草送浙江大学进行了生物毒理试验,在发现对蚕有高致毒性后,市、县(区)技术部门先后利用浙江农民信箱、湖州市农经网、广播、电视、报刊、浙江湖州移动等载体进行宣传,并向农户印发了不少于5万份的防止稻草中毒技术资料。通过上述途径提请基层蚕桑技术人员与蚕农引起重视,采取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减少损失。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在蚕期对稻草中毒预防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了专项检查,给以了充分的肯定。应该说今年的稻草中毒防止工作行动之快、力度之大、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措施得当,整个蚕期因污染中毒造成损失的蚕种仅300余张,比去年同期损失蚕种5470张大为减少,对春蚕全面丰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加强科技指导与信息服务 一是针对我市村级机构改革后一大批蚕桑负责人技术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今年培训的重点在村级。从三月份开始,市、县(区)专门开班对全市所有村级蚕桑辅导员与蚕桑专业大户进行了产前技术培训,参训人次达到了1000余人次。二是农业部门主动参与蚕桑规模园区建设规划与技术指导。选派蚕桑技术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到重点乡镇蹬点指导。三是为了园区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各级技术部门积极主动地帮蚕农组织、供应以农桑系列、丰田系列等优良品种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市农业部门组织供应的品种桑苗达到500万株,使规模园区新种桑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多渠道及时向广大蚕农传播和宣传蚕业信息、行业动态和技术指导意见。据不完全统计至五月底仅市经作站就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发布各类信息40件以上,成为全市农业系统发布信息最多的单位,对夺取我市春蚕丰产丰收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4)大力开展蚕业订单和果桑营销收购工作 一是为了巩固发展湖州蚕业生产,优化提升蚕丝业产业层次,市经作站加强与省级龙头企业浙江中维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继续开展蚕业订单工作。在吴兴、南浔两区,已有千金、织里等6个乡镇46个村10371户与中维公司签订了“订单蚕业”《蚕茧收购协议书》,比上年同期增长达44%;春蚕发种量21638.5张,同比增加8741张,增幅为67.5%,已占两区春蚕发种量的15%。特别是南浔区千金镇,10个村全部实施“订单蚕业”,参加农户3904户,春蚕发种量10798张,占全镇春蚕发种量的98%,比上年同期增长2.9倍。二是直接参与果桑收购和销售工作。我市果桑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发展到近1000亩,今年产量达到500余吨,为了解决销售、加工问题,避免果农的利益不受损害,市、县(区)技术部门及时为业主联系销售、加工渠道,并指导业主有计划的进行采摘与运送。全市直接通过各级农业业务部门收购并供应市场及后加工企业的桑果达到了350吨,占总产量的70%。
3、存在问题
(1)蚕桑生产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蚕种产销平衡难度增大 今年春期的蚕种供应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做为业务技术部门在承担巨大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面临着部门自身经济利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的市场风险。
(2)蚕桑面临各种污染影响的状况依然严峻 尽管今年春期由于政府重视,提前部署排污企业蚕期停产,部分企业也主动关闭或转移了污染严重的车间与生产线,未发现严重污染事件,但零星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夏秋期气候、环境条件恶劣,桑地、大田农药施用剧增,防污染、防中毒的警觉性容易懈怠,因此形势依然严峻,不可掉以轻心。
4、全年蚕桑生产形势预测分析
从目前全市各县区夏秋蚕种订购情况分析,今年夏秋蚕饲养量将达到25万张,全年蚕种饲养量可突破50万张,比去年增加4万张左右,预计总产量蚕茧2万吨,比去年增产1100吨。夏秋茧平均收购价按1100元/担计算,全年蚕农茧款收入可达到5.1亿元,比去年增收1.2个亿。
信息来源: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