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局关于抓好晚秋蚕生产工作的意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8-23 13:43:00
7月以来的连续高温伏旱,使我市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旱情,给我市的蚕桑生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各县(区)的桑树都出现了生长停滞,桑叶萎缩黄化,桑园受灾面积达11万多亩,正秋蚕受到桑叶产量不足的严重制约,预计减产40-50%左右,对蚕农收入影响极大。当前我们要抓住8.17和8.20我市喜降秋雨、旱情缓解这一极好的良机,积极做好晚秋蚕生产工作,减轻正秋蚕生产损失,力争做到正秋损失晚秋补,力争实现全年蚕茧生产稳产稳收。现就做好晚秋蚕生产提出以下意见:
一、积极宣传蚕桑有利形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由于受高端行情拉动等各种因素影响,今年,蚕茧收购价格创历史高位。蚕桑产业进入近十余年来的最好形势,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普遍高涨,加之内江加工企业能力大,蚕茧原料缺口矛盾特别严重。各县(区)蚕桑丝局要抓住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宣传,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二、订足蚕种,适时出库
各地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一个较合理的出库蚕种时间。晚秋蚕出库时间太晚气温低不好养,过早必与正秋蚕套养,无时间消毒,易发蚕病。要做好蚕农的订种和蚕种供应计划的衔接工作,要充分利用好桑叶,力争多发种、发足种、多养蚕,把灾害损失减到最小。
三、选用对路的蚕品种
夏秋季,包括晚秋的养蚕气候恶劣,应首先选择“洞庭×碧波”等抗病性、抗逆性性强的夏秋专用品种。按四川晚秋气候特点易可选用“8字号”等多丝量品种。
四、加强桑树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一是要适当合理施肥,补充土中营养;二是长期干旱后桑树病虫害发生有严重的趋势,要提前预测,采取措施及时防治,力争桑树多产叶。另外还要注重桑叶的采、运、贮,保全叶质,不使桑叶发热、凋萎干枯。
五、加强消毒防病工作,控制蚕病发生
晚秋蚕由于叶质差、温度偏低易发生蚕病,要加强养蚕环境、蚕体蚕座的消毒防病工作;要加强弱小蚕、病蚕的淘汰,蚕沙的及时处理和对症下药防病工作,控制蚕病的发生蔓延。
六、加强饲养管理
晚秋养蚕正值农闲季节,劳动力力充足,饲养可以更精细,常规实用技术更应贯彻到位。除此之外,强调两点:第一,做好良桑饱食、提高蚕儿体质。小蚕期按蚕龄精选良叶,保证小蚕吃好。小蚕期(1—3龄)适熟叶以颜色正绿,手触柔软为标准。大蚕期喂足桑叶,保证大蚕吃饱。各龄蚕不得喂虫口叶、泥沙叶、过嫩叶、污染叶、黄熟叶。第二,调节好各龄蚕适宜的温湿度。晚秋蚕应调节好各龄蚕适宜的小气候饲养环境,小蚕适宜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饲养,其适宜温湿度为:1—2龄蚕26—28度,干湿差0.25—0.5度;三龄蚕25—26度,干湿差1—1.5度;大蚕则适宜低温干躁饲养,适宜温度为:四龄蚕24—25度,干湿差2.5—3度;五龄蚕23—24度,干湿差3—4度。小蚕应全面推广薄膜防干育,大蚕则开门窗进行风养和稀养,保证每张种蚕座面积达到30平方米。
七、做好上簇管理工作
蚕儿上簇的簇具要清洁干躁,簇室温度保持在23—24度,并要求黑暗;簇具尽量使用方格簇或塑料折簇,推广自动上簇,减少劳力。蚕儿上簇一天后要捉去浮蚕,茧子变白后要开门窗凉簇。上簇7天后,按上车茧、黄斑茧、双宫茧、血茧四分开采茧和售茧。晚秋蚕气温低时应烧火升温,使蚕儿快速吐丝营茧。
内江市农业局
二00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信息来源:四川蚕业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