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庐:分江丝业让“蚕宝宝”驰骋大市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2-12 08:42:00
12月7日,桐庐分江丝业有限公司一批白厂丝刚刚运往江苏等地,当天厂里又来了多名携款求购产品的外地客户。近年来,该企业生产的“梅花牌”白厂丝在国内外市场上声名鹊起,销势日旺,产品长年供不应求。今年该企业年总产值达3200万元,上缴利税100余万元,已连续四年名列分水镇纳税大户排行榜第一。
技改带动企业腾飞。“分江丝业”近年发展年年上新台阶,是与企业“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的理念分不开的。借省政府“蚕桑西进”的东风,该企业不断加大技改力度。2004年,企业投入资金468万元,引进三条先进的环保型自动缫丝生产线,使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多,产品质量更是大幅度提高。货好价自高,产品质量上去了,经济效益也随之上升,“梅花牌”白厂丝价格比过去每吨高出20000元左右。产品还走出了国门,远销日本、欧洲。
诚信为企业发展添“底气”。该企业业主罗燕明始终把“诚信”两字作为做人和兴业的原则。一次,桐乡一客户求购2吨白厂丝,当时口头约定的价格是每吨16万元,不想没几日白厂丝的市场价便出现大幅上涨,等到那客户来提货的时候,每吨白厂丝的市场价已涨至19万元。虽说当中有3万元的差价,而且只是口头约定,但罗燕明还是坚持以约定的价格卖给那位客户。他说:“搞经营讲究的就是一诺千金!”“诚信”成了该企业无形资产,客户带客户,生意越做越大。
人性化管理产生凝聚力。该企业管理严格而规范,但对职工的生活非常关心。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为1000元左右,该企业员工平均工资达到1200元左右。受市场大气候影响,前年下半年全国范围内缫丝业出现亏损,许多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都下降了,但该企业却把员工的月工资提高了100元。对此,罗燕明这样解释,企业的损失不能推给工人去承担。为了让员工休息好,企业还给每个职工宿舍都安装了空调。夏季仅空调电费,企业就要多支付8000元。每年上半年,企业还要安排全厂职工外出旅游。真心换真心,人性化管理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员工都把企业当成了自己的家。今年年初许多企业出现“招工难”,工人跳槽现象十分普遍,但该企业员工队伍却十分稳定,生产形势蒸蒸日上。
分江丝业的“龙头”舞动,使分水蚕桑业发展后劲更足。该企业今年投放2800万元资金收购农民蚕茧,春茧收购价1000元每百斤,秋茧1200元每百斤。这个价格要比周边地区的收购价每百斤高出30元左右。正因为如此,不但本地农民把蚕茧投售到该企业,而且吸引了建德、富阳、淳安等周边县市蚕农也来投售。
为了进一步加强蚕农的组织化程度,今年该企业牵头成立了分江蚕业合作社,现拥有会员151名,联接农户5000多户。据分水镇农办的同志介绍,由于该企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高涨。农民们利用荒坡和边角地拓展桑园面积,增加蚕的养殖量。到目前为止,分水镇桑园总面积有13000亩,全镇今年蚕茧总产值可达5000万元左右。
信息来源;桐庐县信息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