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四川省蚕业管理工作会议纪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2-07 10:40:00
四川省蚕业管理工作会议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雅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蚕业站站长、蚕种质检站站长、省属场场长和部分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共60余人。会议通报了全年蚕业基本情况,讨论了2006年蚕业发展的思路,各市州及蚕种场交流了情况,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涂建华、省茧丝办主任王力源到会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曾华明站长作会议总结。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一、二OO五年蚕业基本情况
2005年四川蚕业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局部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取得了生产和发种基本平衡、蚕农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显著成绩,整个行业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蚕桑生产。虽然今年局部性的自然灾害不断,但总体仍取得了“产量稳中略减,质量稳中略升,蚕农收入大增”的好成绩。全省全年发种255万张,产茧155万担,蚕茧单产30.4公斤/张,蚕茧全年收购均价16元/公斤,蚕农茧款收入13亿元左右,同比去年增加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增收150元,全省农业人口人平增收5元。
(二)蚕种生产。全省蚕种生产实现了质量稳定,供需基本平衡、略有缺口的好局面。2005年共有41家持证蚕种场生产,据初步统计,生产原种6.4万张,生产一代杂交种约236万张。现有越年原种约5.6万张,能满足明年蚕种生产需要,现有越年一代杂交种约125万张,基本能满足2006年用种需要,但夏季将使用部分即时浸酸种。
(三)主要工作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行业改革,加强蚕业管理。二是继续严格贯彻执行蚕种质量标准,确保蚕种质量,全年全省无一起因蚕种疫病问题造成减产和农民利益受损的重大事故发生。三是坚持大力推进“三个优化”,即优化蚕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优化品种,努力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促进蚕农增加收入。四是继续坚持科技兴蚕,不断提升行业科技水平。五是严格依法管理,维护蚕业生产经营秩序。
(四)存在问题
二OO五年的四川蚕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四川蚕业规模小,发展难,科技水平低,质量差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管理弱化,投入淡化,市场无序化等问题仍然存在,行业内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蚕桑生产投入淡化,蚕业技术保障体系不完善,技术服务队伍不稳定,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民弃桑不养、少养蚕的现象不断增加,直接影响蚕业的发展,部分老蚕区蚕茧产量不断下滑。二是蚕种生产由于蚕种价格多年未进行调整,生产单位没有资金投入改造,生产设施、设备条件落后,种款拖欠,生产难以为继;加之今年生产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种茧收购成本大幅增加,蚕种生产形势严峻,同时蚕种生产微粒子病发生有抬头的趋势。三是个别持证单位依法履行义务意识淡薄,无视蚕种管理有关法规和规定,对省外调入蚕种未按规定申报检疫;个别未申报检疫的蚕品种属未经四川省审定、且未经示范试验。四是今年我省蚕种生产总量虽实现基本平衡,但全国生产形势不好,总量有较大缺口,加之蚕茧价格上涨,发种增加,省外已入川订购蚕种,而我省蚕种供应单位仍未意识到蚕种会出现紧缺的严重性,等待观望,蚕种供应形势严峻。
二、领导讲话
涂建华助理巡视员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十六届五中全会刚结束,中央公布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农业的要求是发展产业化,发展高效、安全、特色农业。结合四川蚕业来思考,他强调“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提“巩固提高,积极发展,做大做强四川蚕业”比较好。四川在全国蚕业中名列前茅,是蚕业大省,首先要巩固大省地位,提高的关键不在于扩大面积,而是要抓单产、效益,提高质量,从“量变”转到“质变”发展。他要求做大做强四川蚕业,需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创新机制。二是提高蚕种质量,形成品牌,改变竞争方式。三是科技兴蚕,提高效益。四是强化管理,维护好市场秩序。五是切实加强经合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
省茧丝办王力源主任在讲话中说,丝绸行业具有特殊性,产业链条长,联系紧密,一个环节有问题,将很快影响其他环节;其次行业相对封闭,和别的行业联系不大。丝绸行业近两年是比较好的时期,价格行情看好,发展平稳,当然也有问题,如个别地方反映市场秩序问题。尤其是市场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市场终端有个承受问题。现行丝绸体制有其弊端,多头管理,同时缺少产业扶持政策,但在没有改革的情况下,尽量把工作做好。
三、会议讨论情况
会议围绕发展蚕桑指导思想、“两证”管理、深化供种体制改革及领导讲话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共识,同意将蚕桑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巩固提高,稳定发展”调整为“巩固提高,积极发展”,做大做强四川蚕业;争取提高蚕种价格,加强“两证”管理,建全服务体系等等。与会代表同时对蚕业体制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四、二OO六年工作思路
(一)蚕桑发展的指导思想:拟调整为“巩固提高,积极发展”,做大做强蚕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不断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保持蚕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生产蚕种260万张,发种260万张,总产茧160万担(8.0万吨),单产、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三)工作重点: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行业管理。要继续实施对市州蚕业管理部门和省属蚕种场的目标管理,调整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坚持蚕种出库把关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继续深化供种渠道适度放宽的改革,坚持对从业单位违规违法行为的污点记录办法,并与证照管理结合起来,维护全行业生产经营秩序和利益,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二是加大对蚕种基础工作的扶持力度,争取调整蚕种价格,争取对蚕种生产的投入。三是调整完善以省站为核心以市(州)站为网络的蚕种质量检验检疫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管工作,加强防微控微力度,保证蚕种质量。四是继续推进蚕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坚持四川特色,走四边桑、间作桑、小桑园三结合的路子,推进蚕桑生产不断由次产区向优势产区转移,加快蚕业生产向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五是坚持科技兴蚕,继续贯彻良种良法的主体技术路线,加强技术培训,依靠科技,促进单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五是严格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非法从省外调种和无证向蚕农供应蚕种行为的查处。六是加强协会的协调服务功能,发展蚕业专合组织。
最后,曾华明站长对会议作了小结,并提出了明年蚕业的工作思路,安排了近期要切实搞好冬管、认真作好生产许可证换发、市(州)年度目标考核等蚕业有关工作,特别强调了持供应许可证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在蚕种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各地要未雨绸缪,及早作好供种准备工作。各市(州)蚕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监督各蚕种供应许可证持证单位认真履行持证义务,保证蚕种供应,备好明年各种蚕用物资,切实保障蚕农利益。
信息来源:四川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