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蚕种无序流动――对目前蚕种市场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1-15 15:26:00


  随着茧价的回升,蚕桑生产走出了低谷,蚕种市场也开始活跃起来。近两年来,外省一些制种企业为打开和占领蚕桑大省―――安徽的蚕种市场,采取低价、加量(如山东、江苏企业生产的蚕种在本省市场价为30元/盒,而在安徽只售17元/盒,其蚕种量每盒增加20%左右。)、代为催青和送种上门等促销手段冲击该省市场,造成了蚕种市场的混乱。如被誉为蚕桑之乡的绩溪县,今年养蚕41420盒,其中私运蚕种就占了47%,并形成了一支拥有70多人的私人订种队伍。那么,外省蚕种对安徽蚕种市场的冲击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从利的方面分析,一是农民得到了一时的实惠。由于流入安徽省的蚕种价低,加上蚕种加量,农民少花了购种钱。二是促进了省内制种企业的竞争。这些省外低价蚕种的进入,能促使省内的制种企业在提高蚕种质量和降低制种成本上下功夫,以确保省内蚕种质量的提高和农民购种成本的下降。

  从弊的方面分析,一是本地制种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外省蚕种的低价进入,造成了该省一些制种企业的蚕种销售难,而且不得不低价销售,导致了企业的亏损。从长远上看,这对安徽制种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二是出现单产不实的假象。由于这些蚕种大多已经加量,造成了单产提高的假相,今年绩溪县蚕茧单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蚕种加量有关,而这种假象则会对安徽的蚕桑产业产生一些误导。三是容易引发一些隐患。由于蚕种私售现象加剧,而对这些外省进入的蚕种质量基本上是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一旦发生劣质蚕种、假蚕种流入,蚕农利益必将受损,且由于地域因素,将难以得到合理赔偿。而且万一带入某些检疫性病害,则会严重影响一方的蚕桑生产。1994年绩溪县暴发的微粒子病就险些造成了该县蚕种业甚至是整个蚕桑业的全军覆没。四是收购秩序受到干扰。由于私运蚕种增多,发种时间更为不齐,蚕茧上市时间也将延长,使蚕茧收购企业不得不延长收购时间,增加了企业成本,也加大了蚕茧收购市场管理的难度。五是缫丝生产受到影响。由于蚕种私售,扰乱了蚕种的统一布局,不同品种的蚕茧一同收购,造成庄口茧混乱,影响了蚕茧的质量,蚕丝粗细长短不一,使丝产品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由此看来,省际间蚕种冲击对安徽市场的冲击是利少弊多。笔者认为:一是应该加强省际间的协调。通过主动与外省的协调和争取国家农业部门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等措施,制定相对统一的蚕种市场管理办法,防止蚕种销售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对内计划价、对外市场价等不当的竞争行为的发生,确保蚕种市场的公平竞争。二是应该加大蚕种市场的管理力度。各级地方政府都要组建相应的蚕种市场管理执法队伍,规范蚕种购销的管理,确保蚕种市场的规范有序,尤其是要加大对入境蚕种的检验检疫力度,防止带病蚕种的流入。三是提高制种企业的实力和水平。通过加强对蚕种制造企业的有效扶持,并在保证蚕种市场规范有序的前提下,引进必要的竞争机制,增强制种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服务意识,提高本地制种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以优质的服务和发放高产优质、价格合理蚕种的优势,争取更多的蚕农自觉购买当地蚕种。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