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安徽省春茧生产收购情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6-22 15:00:00
为贯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做好2005年蚕茧收购价格及加强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775号)精神,加强全省蚕茧收购市场管理,稳定蚕茧生产,保护蚕农利益,推动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由安徽省商务厅牵头,会同省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农委等部门于今年6月7日-14日春茧收购期间对全省蚕茧收购市场秩序进行了联合专项检查。检查情况如下:
一、春茧生产收购形势较好,出现价涨量增的良好局面
今年春茧生产形势较好,全省预计共发春蚕种40.6万盒,同比增长6%;预计产鲜茧较去年增长10%左右,达1.66万吨。
价格方面,总体来说,皖南较皖西价高。皖南地区受毗邻的浙江企业影响,均价大约在9.1元/500g左右,其中广德地区达9.5元/500g;皖西地区,均价大约在8.9元/500g,其中安庆市比六安市价格略高。蚕农较去年同期增收已成定局。受5月底、6月初的高温天气影响,各地开秤时间有所提前,收烘时间集中,部分地区茧丝长度较正常年份缩短100m左右。
二、蚕茧收烘情况较好,按产业化模式运行的地区收烘秩序稳定
今年省、市、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春茧收烘工作高度重视,各项工作部署早,安排细致深入,为收烘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4月下旬,安徽省商务厅配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省纤维检验局开展了《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活动。6月,省物价局与安徽省商务厅联合发布《关于2005年蚕茧收购价格的通知》(皖价电〔2005〕20号),及时出台了今年的蚕茧收购指导性价格(中准价格7.6元/500g)。随后安徽省商务厅又与省工商局、省质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05年蚕茧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皖商运字〔2005〕36号),全面部署蚕茧收购秩序的管理工作。
为使规范鲜茧流通市场秩序工作落到实处,6月7日-14日,安徽省商务厅会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物价局、省农委等部门成立了皖南和皖西2个联合检查组,分赴黄山、宣城、池州、安庆、六安5个主产市,采取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专项检查的重点是执行“一证一照”收购情况,按质论价执行情况和禁止收购毛脚茧、过潮茧、统茧等情况。
黄山市商务局在春茧收购期间组织人员赴黟县、歙县检查、调研。广德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春茧生产增长,茧质提高,收购秩序稳定,实现了农、工、贸多赢。潜山县在春茧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0%的良好形势下,鲜茧收烘秩序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泾县鑫源茧丝绸公司实行仪评,按质论价,得到了检查组的好评,但其订单农业及仪评工作受今天春茧销售市场看好、而周边并未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影响,约有40%的茧量流失。霍山县、金寨县的收购秩序基本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鲜茧流通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无证无照、证照不符、一证多点、跨区收购的行为,皖南部分地区收购毛脚茧、过潮茧的现象未得到有效控制。
(二)按质论价政策在实际收购中并未得到全面贯彻。由于鲜茧流通市场公平竞争、统一高效的监管机制尚未形成,以及实际收购中违法案件发生多、查处少客观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按质论价意识。表现在今年春茧收购上,一是能客观反映蚕茧质量的“仪评”工作未能得到充分落实;二是在一部分地区优茧未能优价;三是价格分档少,不能正确引导农民提高蚕茧质量的意识。
信息来源:安徽省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