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海宁一民企踏上新“丝绸之路”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6-21 09:30:00


  继三农民将海宁种桑养蚕技术传授至韩国后,海宁一民企又将该技术引到了云南,并在那里设立了蚕种场、蚕茧收烘站及缫丝加工生产线,准备将茧丝深加工成绸缎后,利用正在建设中的云南经缅甸至印度的交通要道卖到印度市场去。这些表明,海宁丝绸欲借机踏上新“丝绸之路”。

  云南1.5万农户种上海宁蚕桑

  据了解,2001年起,海宁丝绸公司在云南省保山市实施“东桑西移”策略,并启动了5000亩蚕桑基地建设。在去年初海宁丝绸公司转制过程中,海宁民企马桥制丝有限公司出资将其在云南的蚕桑基地“接手”过来。当时,保山市的桑园规模已达3.7万亩,去年,马桥制丝有限公司又从海宁带去2500万株桑苗,新发展桑园2.5万亩。如今,云南省保山市种桑养蚕的农户已达1.5万户。

  据海宁马桥制丝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利根介绍,云南保山四季如春,一年可以养5期蚕。“而当地的土地、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煤、电等能源价格也比海宁便宜多了,这为海宁制丝企业与云南农民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令徐利根更为高兴的是,当地政府已把蚕桑生产列为继烟、糖之后的又一项重要产业来培育,近几年财政投入已达数千万元。

  上深加工项目,丝绸欲卖到印度

  目前,海宁蚕桑在云南已站住了脚,这使在当地投资的徐利根尝到了回报的甜头。

  据了解,去年,将海宁桑苗引到云南,然后传授当地农户种桑养蚕技术的海宁马桥制丝有限公司,在云南保山共发放蚕种2万多张,收购鲜茧600多吨。而今年春季,该公司在云南发放春蚕蚕种4500多张,共收购春茧180吨,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去年我们是将云南的蚕茧先在当地烘干,再运到海宁来缫丝加工,然后出售白厂丝,今年开始,我们就在云南直接进行白厂丝的生产。”徐利根告诉记者,首期年加工1000吨干茧的制丝生产线今年已投入运行,今年他们计划在云南收购鲜茧1500吨,也就是600吨左右的干茧,与去年相比将增加140%多。

  据了解,目前,在云南保山,马桥制丝有限公司已拥有自己的蚕种场、蚕茧收烘站及缫丝加工生产线,正式实施了从制种、收烘到制丝的一条龙运作。不过,徐利根的计划更为远大。他告诉记者,在前期投入3500万元的基础上,明年他们公司还将在云南启动一个白厂丝的深加工项目,自己生产绸缎,主攻印度市场。“目前,云南经缅甸至印度的交通要道正在建设中,我们将立足云南,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力争走出一条崭新的‘丝绸之路’。”
  信息来源:嘉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