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蚕桑:增产又增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3-18 08:17:00
2004年,浙江海宁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提高蚕种张产为目标,通过了加强桑园基础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贯彻各项应变技术措施等工作的全面开展,化解了全年生产中存在的众多矛盾,克服了秋季恶劣天气带来的各种困难,取得了增产增收,张产超历史的好成绩。他们的做法是:
保障措施贯彻到位
2004年,海宁市认真总结了前几年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和教训,把防病和防农药中毒贯穿在养蚕生产全过程。特别是秋期生产过程中,面对中秋蚕遭遇了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低温阴雨,晚秋蚕又遇到了半个多世纪来连续无雨天数最长的恶劣天气,当地有关部门和蚕农通过采用各项针对性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恶劣天气带来的危害,实现了张产的提高,为全年蚕茧的增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年总产蚕茧1.17万吨,同比增长5.51%;平均张产42.2公斤,同比增长5.50%,创历史新高。
蚕桑优化改造顺利
根据浙江省蚕桑优化改造工作要求,海宁市通过宣传引导,技术指导和出台以奖代补等鼓励政策,全市集中连片桑园复种工作完成情况良好。据统计,全市共改种桑16120.7亩,比上年增5.73%,其中75.92%的面积为土地整理后复种,且连片50亩以上规模小区面积达5772亩,占复种总面积的47.16%,有效完成了蚕桑优化改造的年度规划任务。
改制企业秋期生产良好
秋期改制后的新蚕种企业在生产时间紧张,职工情绪不稳,桑园虫害严重和天气非常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落实防微控毒技术措施,不但超额111.9%完成了计划任务,而且所产蚕种无毒率达到88.7%,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淘汰率1.9%,比上年同期降低9.4个百分点。蚕种无毒率和淘汰率指标均为近几年来秋期生产最好水平。
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去年,该市把控制桑蚕生产事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春季主要就小蚕期加温安全通过新闻媒体和会议等途径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全市没有发生因加温不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的事故;秋季重点针对近年来少数镇蚕病普发,农药中毒面广量大等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指导,使去年全市的中秋蚕发病面显著缩小,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农药中毒损失大幅下降。据统计,全市中秋期蚕病和农药中毒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9.5倍和2.7倍。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措施,海宁市蚕农茧款收入得到明显增加,全年蚕茧总收入达1.96亿元,同比增17.37%。
保障措施贯彻到位
2004年,海宁市认真总结了前几年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和教训,把防病和防农药中毒贯穿在养蚕生产全过程。特别是秋期生产过程中,面对中秋蚕遭遇了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低温阴雨,晚秋蚕又遇到了半个多世纪来连续无雨天数最长的恶劣天气,当地有关部门和蚕农通过采用各项针对性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恶劣天气带来的危害,实现了张产的提高,为全年蚕茧的增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年总产蚕茧1.17万吨,同比增长5.51%;平均张产42.2公斤,同比增长5.50%,创历史新高。
蚕桑优化改造顺利
根据浙江省蚕桑优化改造工作要求,海宁市通过宣传引导,技术指导和出台以奖代补等鼓励政策,全市集中连片桑园复种工作完成情况良好。据统计,全市共改种桑16120.7亩,比上年增5.73%,其中75.92%的面积为土地整理后复种,且连片50亩以上规模小区面积达5772亩,占复种总面积的47.16%,有效完成了蚕桑优化改造的年度规划任务。
改制企业秋期生产良好
秋期改制后的新蚕种企业在生产时间紧张,职工情绪不稳,桑园虫害严重和天气非常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全面落实防微控毒技术措施,不但超额111.9%完成了计划任务,而且所产蚕种无毒率达到88.7%,比上年同期提高21.8个百分点;淘汰率1.9%,比上年同期降低9.4个百分点。蚕种无毒率和淘汰率指标均为近几年来秋期生产最好水平。
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去年,该市把控制桑蚕生产事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春季主要就小蚕期加温安全通过新闻媒体和会议等途径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全市没有发生因加温不当造成人员中毒死亡的事故;秋季重点针对近年来少数镇蚕病普发,农药中毒面广量大等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指导,使去年全市的中秋蚕发病面显著缩小,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农药中毒损失大幅下降。据统计,全市中秋期蚕病和农药中毒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9.5倍和2.7倍。通过这些针对性的措施,海宁市蚕农茧款收入得到明显增加,全年蚕茧总收入达1.96亿元,同比增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