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新:“蚕宝宝”鼓起蚕农“腰包包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10-14 08:46:00
江西永新县继春茧、夏茧大丰收后,近日,全县蚕农饲养的4000张中秋茧蚕种再获大丰收,总产量达3000多担,蚕农仅中秋茧一项,户均增收在300元以上。该县蚕农每年户均增收达1000余元,蚕桑产业现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力“助推器”。
近年来,永新县紧紧围绕促农增收目标,坚持走调优、调活、调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路子,大力培植壮大蚕桑产业,推进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为把蚕桑产业做大做强,该县通过争资跑项,多渠道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建水库、修渠道、下桥涵,夯实了蚕桑基地水利基础设施,增强了桑园防洪排涝、抗旱灌溉能力。全县新增桑园灌溉面积达460亩,改善桑园灌溉面积1300亩,使全县蚕桑园田化渠系配套总面积达到2500亩。
该县针对蚕农养蚕技术缺乏的状况,加大了对蚕农养蚕技术的指导和扶持,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以养蚕大户为重点,以全县蚕农为扩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和技术讲座,把养蚕大户培育成有知识、懂技术、能致富的示范户,以他们为中心,逐步形成“大户带小户、零散成整片”的发展格局,带动了农村蚕桑业的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该县还经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的蚕房地头,既当“技术员”,又当“战斗员”,做到与蚕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极大地调动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目前,该县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知识讲座120余期,培训蚕农达2万余人次,发放科技书籍5000余册、宣传资料1万余份。
效益好不好,销售很重要。蚕农的真正利益只有从销售这一环节得以体现,为了攻克销售难关,该县一门心思在招商引资上巧做文章,通过农业产业招商,引进浙江客商高年祥投资1000万元办起了新锦茧丝绸公司,对蚕茧进行精深加工,形成了“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环环相扣,形成产业链。在蚕农的收购上,还设立了市场最低保护价,做到资金早筹备、人员早到位、仓容早准备,现金结算,禁止“打白条”,有效地维护了蚕农的利益。该县高桥楼镇安全村龙芳桂,每年饲养蚕种16张以上,年增收8000余元。
近年来,永新县紧紧围绕促农增收目标,坚持走调优、调活、调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路子,大力培植壮大蚕桑产业,推进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为把蚕桑产业做大做强,该县通过争资跑项,多渠道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建水库、修渠道、下桥涵,夯实了蚕桑基地水利基础设施,增强了桑园防洪排涝、抗旱灌溉能力。全县新增桑园灌溉面积达460亩,改善桑园灌溉面积1300亩,使全县蚕桑园田化渠系配套总面积达到2500亩。
该县针对蚕农养蚕技术缺乏的状况,加大了对蚕农养蚕技术的指导和扶持,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以养蚕大户为重点,以全县蚕农为扩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和技术讲座,把养蚕大户培育成有知识、懂技术、能致富的示范户,以他们为中心,逐步形成“大户带小户、零散成整片”的发展格局,带动了农村蚕桑业的规模化发展。与此同时,该县还经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的蚕房地头,既当“技术员”,又当“战斗员”,做到与蚕农同吃、同住、同劳动,极大地调动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目前,该县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知识讲座120余期,培训蚕农达2万余人次,发放科技书籍5000余册、宣传资料1万余份。
效益好不好,销售很重要。蚕农的真正利益只有从销售这一环节得以体现,为了攻克销售难关,该县一门心思在招商引资上巧做文章,通过农业产业招商,引进浙江客商高年祥投资1000万元办起了新锦茧丝绸公司,对蚕茧进行精深加工,形成了“公司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环环相扣,形成产业链。在蚕农的收购上,还设立了市场最低保护价,做到资金早筹备、人员早到位、仓容早准备,现金结算,禁止“打白条”,有效地维护了蚕农的利益。该县高桥楼镇安全村龙芳桂,每年饲养蚕种16张以上,年增收8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