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武胜县成立安泰蚕业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3-09 08:40:00
武胜蚕茧丝绸行业,曾是该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桑蚕发种量、产茧量创下了全省前三的佳绩。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蚕业经济虽经奋力打拼,却还是每况愈下,养蚕农户急剧下降,产茧量锐减,缫丝厂家无米下锅,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县域经济受损。如何改变现状,再展昔日雄风?成为了县委、县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也牵动着武胜县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定云同志的心。为解政府之忧,为拉动农村经济的再度复苏,为了该公司能创建成为全省第一大丝绸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以安泰丝业公司为主体与县政府合资,于2003年12月1日正式成立了武胜县安泰蚕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对武胜蚕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必将带动全县蚕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该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职工100名,均为经过严格考试考核筛选的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好的实践经验、优良的业务素质的原蚕茧公司、县蚕种场职工及部分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其中研究生1名,大专以上文化11名,中高级技术人员46人。
发展宗旨: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向导,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蚕业产业化进程。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促进全县蚕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运作模式: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共育户+农户等形式,形成贸工农、种养加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发展目标:至2007年,全县栽桑达到6000万株,年发蚕种12万张,年生产蚕茧30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
发展战略:培养人才为根本:对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切实把好“三关”。一是进出关: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取;同时,对所需各类专家和高级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广泛罗织,高薪聘用。二是培训关:通过外出培训、理论研讨、现场练兵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使用关: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指导思想,合理使用每一位员工。打破干部终身制和岗位一贯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广大蚕农,尤其是村组干部、养蚕大户,将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计划两年内对所有村组干部、养蚕大户全面轮训一次,使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养蚕的相关知识,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
科学管理强基础: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实行钢铁般管理,逗硬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到位,确保每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收到预期效果。对公司员工实行制度管人,对业务素质不高,作风飘浮,业绩低劣者坚决清退!
激励机制是动力:对蚕农:一是免费或优惠向蚕农提供桑苗、蚕种、蚕药、蚕具等;二是积极协调有关方面给予退耕还林及在用地、小额农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对养蚕大户实行专人专户指导制度;四是实行保护价订单收购。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与蚕农签订“桑蚕鲜茧生产定购合同”,验收标准及价格按省地标准执行;五是对数量、质量综合评定居全县前列的养蚕大户进行重奖。对乡镇村:年初确定任务基数,超出基数部分实行重奖。对公司蚕业站:实行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将个人工资、奖金与实绩全面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树立典型做榜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抓好基地乡镇、村组和养蚕大户的培育、发展及服务工作,使他们尽快做大做强,并取得较好的效益,力求做到规划一个成功一个。对这些基地和大户,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引进科技促发展:计划投资150万元,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不断改进传统方法,努力实现用工省、质量高、效益好的目标。当前,将重点推广桑园一步成林法、小蚕共育法、集中发蚁、方格簇及省力化蚕台等技术。
我们相信,武胜县安泰蚕业有限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公司全体员工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的管理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积极培养人才促使企业与时俱进;依靠引进科技促进企业不断开拓创新。必将带动武胜蚕业再展雄风,再创辉煌!
★相关链接:武胜县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川东北地区最大的缫丝企业,广安市唯一的缫丝企业和广安市三十家重点企业之一。公司占地43亩,注册资金800万元,固定资产2100万元,职工540人,缫丝规模3600绪(自动缫2800绪,双宫缫800绪)年产生丝250吨,产值4800万元,税利280万元。公司拥有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欧美等世界各地。公司现在力创全省第一大丝绸企业,将在两年内陆续收购岳池、广安、邻水、华蓥及合川蚕茧公司、蚕种场,将广袤的田间地头作为公司的第一车间,为丝绸加工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蚕茧。
该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职工100名,均为经过严格考试考核筛选的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好的实践经验、优良的业务素质的原蚕茧公司、县蚕种场职工及部分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其中研究生1名,大专以上文化11名,中高级技术人员46人。
发展宗旨: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向导,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蚕业产业化进程。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促进全县蚕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运作模式: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共育户+农户等形式,形成贸工农、种养加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发展目标:至2007年,全县栽桑达到6000万株,年发蚕种12万张,年生产蚕茧300万公斤,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
发展战略:培养人才为根本:对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切实把好“三关”。一是进出关: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取;同时,对所需各类专家和高级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广泛罗织,高薪聘用。二是培训关:通过外出培训、理论研讨、现场练兵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使用关: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指导思想,合理使用每一位员工。打破干部终身制和岗位一贯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广大蚕农,尤其是村组干部、养蚕大户,将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计划两年内对所有村组干部、养蚕大户全面轮训一次,使他们比较熟练地掌握养蚕的相关知识,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
科学管理强基础: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实行钢铁般管理,逗硬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到位,确保每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收到预期效果。对公司员工实行制度管人,对业务素质不高,作风飘浮,业绩低劣者坚决清退!
激励机制是动力:对蚕农:一是免费或优惠向蚕农提供桑苗、蚕种、蚕药、蚕具等;二是积极协调有关方面给予退耕还林及在用地、小额农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对养蚕大户实行专人专户指导制度;四是实行保护价订单收购。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与蚕农签订“桑蚕鲜茧生产定购合同”,验收标准及价格按省地标准执行;五是对数量、质量综合评定居全县前列的养蚕大户进行重奖。对乡镇村:年初确定任务基数,超出基数部分实行重奖。对公司蚕业站:实行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将个人工资、奖金与实绩全面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树立典型做榜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抓好基地乡镇、村组和养蚕大户的培育、发展及服务工作,使他们尽快做大做强,并取得较好的效益,力求做到规划一个成功一个。对这些基地和大户,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
引进科技促发展:计划投资150万元,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不断改进传统方法,努力实现用工省、质量高、效益好的目标。当前,将重点推广桑园一步成林法、小蚕共育法、集中发蚁、方格簇及省力化蚕台等技术。
我们相信,武胜县安泰蚕业有限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公司全体员工及社会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的管理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积极培养人才促使企业与时俱进;依靠引进科技促进企业不断开拓创新。必将带动武胜蚕业再展雄风,再创辉煌!
★相关链接:武胜县安泰丝业有限责任公司,川东北地区最大的缫丝企业,广安市唯一的缫丝企业和广安市三十家重点企业之一。公司占地43亩,注册资金800万元,固定资产2100万元,职工540人,缫丝规模3600绪(自动缫2800绪,双宫缫800绪)年产生丝250吨,产值4800万元,税利280万元。公司拥有进出口权,产品远销欧美等世界各地。公司现在力创全省第一大丝绸企业,将在两年内陆续收购岳池、广安、邻水、华蓥及合川蚕茧公司、蚕种场,将广袤的田间地头作为公司的第一车间,为丝绸加工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