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护古丝绸技术获突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1-27 08:58:00
如何将出土古丝绸绚丽的色彩保存下来,一直是世界文物专家潜心研究的难题。湖北省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经过多年摸索,目前已掌握了一整套提取和保存古丝绸的方法。经国家文物局专家日前鉴定,这一古丝绸保护整体解决方案属于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是丝绸的发源地,然而,由于丝绸特殊的物理性质,流传于世的古代丝织品极少。丝绸属有机物,富含蛋白质,极易腐败变质。古墓葬中的丝绸在地下水的浸泡下,大多已粘连成一团“烂泥”,稍稍触碰,往往就“灰飞烟灭”。长沙马王堆等地出土的大量珍贵丝绸就是因为无法提取被迫冷藏保存了20多年。
荆州市文保中心技术攻关小组通过10多年的摸索,解决了古丝绸从提取、加固、修复到保存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他们借鉴漆木器文物的保护技术,掌握了出土丝绸关键性的脱水技术指标,使几乎没有机械强度的丝绸在脱水后能够像剥笋般一件件揭开,并运用生物酶技术成功实现了对丝织品的加固和修复,近期完成的丝绸绝氧充氮陈列柜已准备申请国家专利。
在荆州市博物馆展出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丝绸织物,尽管距今已2300多年,这些图案精美的出土文物仍然色彩绚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丝织品使用的就是荆州市文保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这一技术的带头人吴顺清已应邀参加长沙马王堆、北京老山墓等地的丝绸提取与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