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农民胡兴贤有气魄 织就蚕桑产业链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12-16 10:20:00
虽然胡兴贤的斯莱特牌蚕桑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但由于在浙江省农博会的一炮打响,求购者已经络绎仅绝。7日,这位石柱镇舟山农民又接待了台州的一位客户,对方开出的是一份数量不少的供货单。“斯莱特”不仅己成为浙江省单户种养面积最大的企业,而且已是全国唯一形成蚕桑从种养到产品开发销售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这两个,“最”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经过了该省农业厅的确认。早在3年前,胡兴贤一举承包180亩山地种植桑苗,这一反蚕桑业“适度规模经营”常态的做法,就让省农业厅有关领导感到不可思议,并为之捏了一把汗。3年后,胡兴贤更是在这个传统得仅能再传统的农业领域中捣鼓出了名堂,蚕丝被、蚕沙保健枕、蚕沙宝宝枕等,一批嫁接了现代农业甚至是工业理念的特色加工农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lO月底,胡兴贤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蚕沙宝宝枕送到了金华·华东农交会,没想到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小玩意立即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展品被抢购一空。蚕沙宝宝枕还被评为金华市优质农产品金奖。
前不久,胡兴贤把用“全幅平面网迭”新工艺手工制成的蚕丝被“抱”到了省农博会。在浙江省蚕桑业中,“杭嘉湖”这3个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果,胡兴贤的斯莱特牌蚕丝被脱颖而出,成为为数极少的蚕桑类金奖产品之一,让丝绸之府“杭嘉湖”的同行们刮目相看。杭州、台州等地的客商纷纷找到展位,与胡兴贤谈合作意向。不少新闻记者也要求他介绍经验。
其实,由于冲破“适度规模经营”的传统做法,胡兴贤也着实困惑了一段时间。虽然近年来蚕桑业较为稳定,但这个传统行业对年轻人来说实在难以“刨”出什么花头。更何况只有5000来亩桑园的永康在浙江省根本不具备任何优势。在市经济特产站等部门的“点化”和牵线下,胡兴贤找到浙江大学解疑释惑,几位热心的教授传授给他开发蚕桑产品的“秘方”。在今年5月,他的《蚕丝产业化技术应用及蚕沙保健枕、雄蛾保健酒等相关产品的开发》列入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同时,他还致力于开展蚕桑单户大规模种植技术研究,探索出桑园立体种养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模式。继他承担的《蚕桑规模生产技术及综合研究》项目通过金华市验收后,他参与的《蚕桑产业化配套技术及经营策略研究》项目获得我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做法有效地拉长了蚕桑产业链,使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胡兴贤认为,只要不断创新,把农业做成精品,传统农业也同样大有可为。
信息来源:永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