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蚕种场抓住机遇,大力推进蚕种生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1-16 09:23:00
广西河池市抓住“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2005年全市桑园面积达到32.5万亩,是“九五”期末的4.6倍。桑蚕业迅猛发展,蚕种需求数量急剧增加,对蚕种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河池市蚕种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强化管理,科学发展,促进蚕种生产顺利进行。2005年生产蚕种25.5万张,同比增长25.6%,蚕种发放22.3万张,同比增长23.9%,实现社会效益1.784亿元。他们的主要作法是:
1、创新经营体制,完善经济承包责任制。他们打破大锅饭观念,执行生产、经营经济承包责任制。在保证职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用部分工资打入承包,制订严格的承包制度,实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这样把职工的经济利益与生产、经营的好坏及成本挂钩,增强了风险意识,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2、加强技术管理,提高蚕种质量。一是加强桑园的各项管理,保证桑叶质量。二是加强原蚕点消毒防病。场部支持部分资金搞统一的消毒池,蚕粪坑,发放统一的防病消毒药。三是加强制种过程的防病消毒意识,制种的前、中、后都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四是制订各项技术指标:①死笼茧要在10%以内。②蚕种的杂交率在在96%以上。③不受精卵,不良卵要在3%以下。④全年的微粒子病的带毒率不得超过1%,一旦超过此指标就要严格淘汰,并且要从工资中倒扣收入。五是严把质量关,不发一张带毒的蚕种流入社会。严格的技术管理,使“叶茂牌”蚕种得到社会的认可。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蚕种场的基础设施,2005年在资金周转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经过多方筹措,即场部出资20万,职工集资20万,各级财政补助40万,共得资金80万元,增加建冷库一栋,修缮改装老的养蚕室一栋,购得控温、控湿机50多套,使该场年蚕种生产规模达30万张。同时加强冷库管理,由领导挂帅,指派专人负责,制订有严格的技术操作和岗位责任制。冷库2005年处理的蚕种共有55.7万张,同比增长21.6%,且全部合格,孵化率良好。
4、增强服务意识,促农民增收。为把蚕种饲养技术传授到蚕农手中,蚕种场加大了售前、中、后的服务。发种养蚕前,尽量派技术员到各个养蚕点,特别是新点进行养蚕技术培训;在蚕种的发放过程中热情周到,服务到家,体现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宗旨;农民领到蚕种后,在养蚕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的,做到随叫随到。2005年总共上技术培训课15期,受训人数达1000多人,发放技术资料5000多份,到面上解决难题20多次,深受到蚕农欢迎。
信息来源:河池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