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蚕丝被充斥杭州市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2-24 09:50:00
蚕丝被是传统的江南丝绸名产,是杭州人送礼的佳品,也是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杭州旅游首选的地方特产,和西湖龙井茶一起并称为杭州的“城市名片”。记者最近在调查采访中却发现,目前杭州市场销售的蚕丝被产品却存在不少质量问题。
用了一年的蚕丝被,里面竟然只有很少量的蚕丝。近日,杭州的周女士在给蚕丝被翻新时,发现里面有不少颜色各异的化纤丝。用了一年才知道自己买的根本就不是货真价实的蚕丝被,周女士在投诉中气愤地说,蚕宝宝能吐出化纤丝吗?不法商家把化纤丝包在被子的中间,消费者在购买时根本无法发现。顺着这个线索,记者展开了相关的调查。
造假由来已久
在杭州的一些卖床上用品的专柜里,记者看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蚕丝被,但价格却相差甚远,有100多元的,也有1000多元甚至2000多元的,但其中的差别在哪里?消费者却无从知晓。在这些被子的包装上都印有“蚕丝被”、“特级”或“一级”字样,却没有标明蚕丝的含量,拉开被套的拉链,被子的内胎都一样雪白雪白的,手感也都同样柔软,到底哪家的产品好却无法判断。
消费者无从判断,那么厂家是如何生产的呢?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杭州天蚕丝绸有限公司,在现场发现,所有的蚕丝被都没有产品的执行标准,儿童三件套蚕丝被甚至没有产品标签。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说,我们的产品标准都是按照高于行业标准执行的,只是最近在谈一批业务时,把标准带走了。对产品标签上没有执行标准,这位负责人不愿多说。随后,在相关质监部门,记者没有查到该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
造假四大手法
其实夹杂其他纤维还只是蚕丝被造假的原始手法。一位从事蚕丝被生产的企业老总,总结出了“四大造假办法”。他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厂家精心加工的蚕丝被,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优劣,只有专业的检测机构才能检测出其中的猫腻。
这位业内人士接着向记者解释,说起来很简单,从进原料到加工,再到加贴标志,可以说蚕丝被生产的每个环节不法厂家都可以动手脚。
首先是拿柞蚕丝当作桑蚕丝。这位业内人士介绍,我国主要产两种蚕丝,即桑蚕丝和柞蚕丝。桑蚕丝制作出来的被子特别柔软、贴身,同时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使用一段时间后,蚕丝之间的空隙容易收紧,导致被子变薄,保暖效果没有以前好。柞桑丝是柞蚕茧里产出来的,属野蚕,主要生活在北方,由人工放养在野外大山的柞林之中,由于柞蚕丝原始颜色为灰黑色,所以往往要用化学药剂进行褪色处理,更有厂家为了增加蚕丝的光泽度,会给蚕丝上工业硅油甚至猪油。而促使部分不法厂家把柞蚕丝当作桑蚕丝使用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成本。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桑蚕丝价格已达到250元/千克,而柞蚕丝的价格只有180元/千克左右,甚至更低。既然同样是蚕丝原料,不法厂家大部分都会用廉价的原料。
业内人士接着说,一般通常做法是在一床被子里加入大部分柞蚕丝,先用桑蚕丝铺底,然后一层桑蚕丝夹一层柞蚕丝。以一床3千克的被子计算,如果使用的柞蚕丝达到30%就能减少210元。
还有一种是短丝冒充长丝,被套当作蚕丝卖。这位业内人士接着说,好的蚕丝被当然要用好的蚕丝,而好蚕丝又要精选高品质的蚕茧,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差别是很大的,而差别很大的蚕茧制作的蚕丝价格也相差很大。
优质的蚕丝,经过浸泡、煮练,使丝胶充分舒解,由熟练工人制作抽出没有断开的蚕丝就是天然长纤维,这种纤维经过特殊加工之后制作的被子可以免翻新,只需要适度晾晒、折叠保存就能保持以前的形状,不发生变形。而用次品蚕茧、蚕丝下脚料生产出来的就只能是短丝,这种丝做成的被子容易变形,需要定期进行翻新。
另外,还有部分短丝是废旧丝织品经过打碎处理之后重新制成的,其保暖效果根本就不能和真正的蚕丝相比。短丝的原料比较杂乱,其颜色也会有差异,因此,为了使蚕丝保持较白的颜色,又往往会加入一些漂白剂,这使蚕丝纤维的弹韧性、延展性等自然性状受到损害,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威害。
另外,蚕丝被的主料是蚕丝,但不法厂家往往在被子的标签上注明“蚕丝被3千克”,但实际上被子里的蚕丝净含量只有2.5千克,另外0.5千克被套的重量,消费者购买时,根本就无法确定被子里的蚕丝真实含量,于是,被套也被卖出了蚕丝的价格。
最后就是化纤丝直接掺假。就像前面提到的周女士所购买的蚕丝被就是被不法厂家直接将化纤丝夹在蚕丝被里面。由于化纤丝的手感、色泽、柔软度和蚕丝不相上下,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因此,化纤丝也是不少厂家喜欢的“掺货”。
实验露出马脚
消费者的投诉引起了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关注。一些消费者也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对蚕丝被市场进行调查。
近日,杭州市消协着手对市场上销售的蚕丝被进行了一次比较实验,抽查的13件蚕丝被都是由消协工作人员以消费者的身份购买的,之后再委托杭州质量技术检测院纺织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的蚕丝被都存在纤维含量标注不规范的情况。其中宁波博洋家纺、杭州施诺、深圳富安娜、上海多利宝等8个品牌的蚕丝被PH值不达标,杭州天蚕、南通杰元等3个品牌的蚕丝重量有偏差。据该中心高级工程师顾红烽介绍,按照行业标准规定,所有蚕丝被都必须标注使用的蚕丝是桑蚕丝还是柞蚕丝。另外,蚕丝还必须标注是长纤维还是短纤维。但从比较实验的13个品牌的蚕丝被都没有规范地进行标注,部分产品明明是使用了柞蚕丝,但在标签上根本没有注明,而标注长短纤维的要求,大部分品牌都没有执行。
在这次比较实验中,各项指标都检测合格的杭州有光寝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特别提醒消费者,关注蚕丝被到底用的是桑蚕丝还是柞蚕丝,其实从使用角度来看,桑蚕丝或柞蚕丝在性能上各有优劣。选择蚕丝被时,更应关注填充物蚕丝的长度。根据标准规定,蚕丝被包装上应该标注“长丝”或“短纤”起明示作用。因为这两者在保暖性能上相差很大。另外消费者购买了新的蚕丝被后,最好对被套进行洗涤处理,否则在pH值超标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呼唤强制标准
为什么市场上的蚕丝被会如此良莠不齐呢?其实蚕丝被是有行业标准的,只不过不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而是行业推荐性标准,没能被强制执行罢了。
据悉,从上世纪末开始,蚕丝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蚕丝被企业也逐渐增多,行业内出现了大量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适度规范该行业,在2003年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起草了这部标准,现在这部标准已经成为被国内大部分企业认同的标准。但是,因为该标准属推荐性,不强制执行,所以还是有部分企业没有完全执行。
据了解,该标准中规定,蚕丝被分为三种等级,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品必须使用长丝,不得含有增白剂、明显粉尘,外观色泽均匀,纤维为100%蚕丝等。一级品必须使用长丝,外观色泽均匀,纤维为100%蚕丝等;二级品要求较低,要求无异味,纤维中70%以上为蚕丝等。另外该标准还规定,商品必须标明蚕丝被的长宽尺度,被套和填充物纤维的净质量、纤维种类(包括长短纤维)和含量。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