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重庆市2005年蚕业生产情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3-22 14:11:00


  2005年,重庆市蚕业生产积极贯彻中央“三农”工作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蚕农增收,大力推进优质茧百万工程,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蚕业工作者和蚕农的辛勤努力,蚕业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一、蚕业生产基本情况

  全市发种95万张,产茧3.1万吨,单张茧产32.1公斤,蚕农茧款收入4.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5.4%、14.8%、5.2 %和27.3%。全市新栽桑3万亩;全年生产一代杂交合格种63.72万张,完成计划的70.8%;生产合格原种1.95万张,完成计划的97.5%。

  二、蚕业生产主要工作

  1.优化区域布局和养蚕布局。随着我市不断完善撤乡并镇,村社合并的行政区划调整,蚕业生产区域分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村镇的蚕桑优势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加之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桑树资源通过农户之间的承包、租赁等方式,逐步向蚕业生产的专重户集中。根据我市的蚕业生产实际,市里确定了“巩固渝西蚕区,提升三峡库区,发展渝东片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大适宜区的发展力度,着力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和栽桑养蚕经济效益。全市15个优质茧百万工程基地,栽桑养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步伐正在加快,2005年的发种量占全市33个区县(市)发种总量的75%。各区县(市)因地制宜,积极优化蚕业布局,努力改变部分蚕区零星分散的生产方式,加大了培育专业户、村、社和基地镇乡的力度,蚕桑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同时,根据当地自然气候和桑树培护水平,优化养蚕布局,推行多批次发种、养蚕,分散使用劳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取得较好效果。

  2.完善蚕桑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蚕业科技。根据年初市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工作,将部分区县(市)蚕桑技术服务体系纳入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了蚕桑员的编制、经费等一系列问题,基层蚕桑队伍得到充实和完善。各级蚕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指导蚕农改造养蚕设施等,认真积极推广桑、蚕新品种,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棚架育、地面育,普及使用纸板方格蔟和自动上蔟技术,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活动,通过市农广网适时向广大蚕农提供栽桑养蚕、蚕病防治知识和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的信息,开设蚕桑“110”门诊,随时解答蚕农栽桑养蚕的各种问题,开通咨询电话,24小时为蚕农服务。全市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推广使用纸板方格蔟等较2004年均有5%以上增幅。

  3.实施生态蚕业,提高综合效益。国家林业局已把桑树列为生态林树种目录,我市充分利用林业有关政策,发挥蚕业在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加快了生态蚕业建设进程。各蚕区大力开展蚕业综合生产经营,积极成功探索出了“桑?D菜”、“桑?D草”、“桑?D经”等多种栽培模式,对提高亩桑效益,提高复种指数,确保桑树栽得下、保得住、管得好、能养蚕起到了很好作用。同时,利用桑枝种植食用菌,桑椹酿造酒、生产饮料,利用蚕沙生产沼气等,提高了蚕业综合效益。在涪陵、黔江实施的市级“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暨标准化茧丝绸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取得很好效果,项目区蚕桑综合效益大幅提高,亩桑产值已达2000元/亩左右。

  4.加强蚕种行业管理,强化质量检验检疫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44号文件精神和《重庆市蚕种管理条例》,严格蚕种生产、经营资格审核,加大蚕种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反蚕种生产经营的行为;二是严把蚕种出入库关,确保蚕种质量,杜绝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保证生产用种安全。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了检验检疫设施设备建设,重庆市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通过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后运行18个月的复核审查,进一步巩固规范了检验程序和行为,使之公平、公正、可靠。从农业部蚕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5年对我市蚕种抽样检验检疫结果表明:病卵率、良卵率、实用孵化率、杂交率合格批为100%;实用孵化率平均为98.74%,良卵率平均为99.45%,蚕种质量显著提高。

  2005年,重庆蚕业生产实现了计划目标,但也存在蚕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劳动力缺乏、弃桑弃养现象突出等困难和问题,这已经引起各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重庆蚕业将在稳定生产发展,进一步调整蚕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蚕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发展蚕业产业化经营,实施高效生态蚕业上多做文章,为实现农业增收、农村增效、农民致富作出贡献。

信息来源:重庆市蚕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