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蚕农抢蚕种 外地驰援来救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4-26 10:24:00
茧丝绸是“丝绸之府”湖州的经济热点之一。蚕种向来充足,前几年还输出外地的“蚕种培育大户”湖州,今年出现了180度大转弯,繁育的蚕种满足不了本地蚕农养殖的需求,春蚕生产迫在眉睫。昨天,一批从山东调运而来的蚕种,很快被蚕农“一抢而去”。
与往年蚕种自备有余且还输出国内外不同的是,今春湖州有些“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来自市蚕业站的消息称:到4月上旬,市区准备的春蚕种,可保证供应1月10日前订种的蚕农;但由于目前养蚕积极性很高,蚕桑科技人员为满足需要,设法“南繁”蚕种,向外地“求援调运”。预计今春前后从外地援调进湖州的蚕种将达5万余张。
事实上,从去年11月开始,已预测了今春蚕种紧肾的市蚕业站,就与省外联系蚕种,已先后组织进适合湖州饲养的蚕种3.3万张;同时,他们与广西蚕业总站签订合同,利用当地养蚕比湖州早近2个月的时间差,以供湖州农民春期饲养。据了解,到目前,市区蚕农已订购春蚕种14.1万张,其中1月10日前订种13.68万张,订种总数已比实养蚕蚕种增加1.9万多张,同比增长16%。据蚕桑专家调查,市区实养春蚕种可达15万张,带来蚕种供应偏紧。
蚕种供应偏紧主要是需求旺盛,市蚕业站有关人员说。另外,由于去年秋期生产蚕种时,持续高温天气,导致湖州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蚕种生产不理想。
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中维丝绸集团茧丝公司副总经理高建荣在分析去年底至今年初茧丝价格猛张的原因时说,一是去年秋茧因天气影响,全国性减产;二是出口形势仍然较俏。再加上国内诸多丝厂在“买涨不买跌”的市场脾气刺激下,也大量吃进,这就使得茧子价格与白厂丝价格猛升。去年秋茧收购已达到千元/担的历史少有高价;白厂丝到2月底,最高一度达35万元/吨。如此,刺激了蚕农的积极性。但3月份后,白厂丝价格又开始下滑,现在每吨已降至24-25万元左右。综合国内外因素,今年丝价再次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对此,期望值比较高的蚕农们应该有所认识和把握。
信息来源:湖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