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铜梁养蚕老区起死回生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3-23 08:34:00


  日前,铜梁县的养蚕老区少云镇向蚕农发放春蚕种2000多张,预计全镇今年的养蚕规模将突破1万张,有望坐上养蚕“状元”镇位置。据了解,该镇自6年前创造并推广“(8+2)×1.5”粮(经)—桑间作制以来,衰败已久的养蚕业终于起死回生。

  少云镇是铜梁县最早的养蚕区,清朝时期就以发达的养蚕业声名远扬。上世纪80年代,少云镇更是成为该县最主要的养蚕基地,蚕茧产量位居全县前茅。

  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蚕茧的市场价格波动起伏增大,少云镇的养蚕业逐步走向衰败。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镇年产茧量仅1000多担,不及10年前的1/3。

  2000年,少云镇党委、政府在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就此进行了反思。他们发现,该镇养蚕业之所以走向衰败,表面看是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其根本原因则是因为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机制。

  长期以来,少云镇主要的种桑模式为密植桑园,即用整块土地来种植桑树。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一旦蚕茧价格大幅上涨,农民就纷纷种桑养蚕;而一旦蚕茧价格大幅下跌,农民就不再管理桑树,甚至毁去桑园。

  为解决这一难题,2000年起,该镇组织科研力量,开始探索粮桑间种方式。当年底,“(8+2)×1.5”粮(经)—桑间作制正式面世。这一间作制,就是将一块土地按10尺间距分成若干厢,每厢又二八分开,其中两尺用来种植两行桑树,另外8尺用来种植大豆、蔬菜等,桑树之间的纵向间距为1.5尺。

  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的桑树,由于光照和透风条件好,合格桑叶产量通常是密植桑园的好几倍,通常情况下,一亩桑园一年可生产桑叶2000多公斤,可养4张蚕,基本上能满足农民养蚕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将种桑与种粮、种菜兼顾,面对蚕茧价格的波动“进可攻,退可守”,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

  如此,蚕农不再毁桑,从而稳定了蚕茧生产。2002年,蚕茧市场价格每公斤下跌了6元,全镇没有发生一起毁桑事件。目前,该镇已发展粮(经)—桑间作制桑园1.05万亩,去年共产蚕茧6000多担,是2000年的4倍以上。

  目前,这一模式已在该县大面积推广。

信息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