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2005年四川蚕业情况通报及2006年情况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3-22 10:12:00
2005年四川蚕业情况通报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 四川省蚕业协会会长曾华明

         在全省蚕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一、四川蚕业“十五”期间以及2005年基本情况

  (一)“十五”期间的基本情况

  四川蚕业“十五”期间的总体情况,基本上做到了“巩固提高,稳步发展”。从“巩固提高”这个角度看,单产、质量有明显上升,效益大幅度提高;总产总的说来是“稳步发展”,基本稳定在8万吨左右。

  (二)2005年四川蚕业的基本情况

  1、蚕茧生产:总的来讲,是总产稳中略降,质量稳中有升,茧价大幅提高,蚕农收入增加,企业利润大增。全年收茧7.75万吨,均价16.5元/公斤左右,蚕农增收3亿多元。

  2、蚕种生产:产量稳中略减,质量持续稳定,供需基本平衡。

  3、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行情一路攀升,价格历史空前,并且一直在高位运行。丝价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路走高,前几天已达到33万。造成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际存货已到历史最低;(2)国内总量调控,一直提适度发展,压缩规模和总量;(3)去年全国性减产,总量供给减少。全国主产省区只有广西增产,达到了14万吨,跃居全国第一;而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四川等主产省都是减产。(4)国内消费增加。首先是丝棉被畅销,形成消费热潮;其次是国际市场对纯棉产品出口有配额限制,有政策限制等等,于是有的厂家搞真丝交织,带来了丝绸用量的增多。

  二是我们四川的生丝产量跃升居全国第一,蚕茧调入量进一步增加。四川生丝产量去年10份统计是15000吨,年底大概已达19000吨。19000吨就需要鲜茧12万吨以上,我省仅产8—9万吨,差3万吨以上,唯一的办法是从省外调入,所以调入量大增。我省现在生丝产量全国第一,蚕茧产量全国第三,全国排名蚕茧产量大概是广西、江苏、四川、浙江。

  三是区域布局有了新的调整,继续出现新区增老区减的状况。凉山州去年增加了大概8000担,宜宾增加了6000担,成都基本是稳,而绵阳、南充等老区继续下滑。凉山州产茧27.5万担,已占全省总量的18%,与四川占全国产茧量的比例基本一样。

  四是投入机制缺失,投入主体的投入力度与其收益不相匹配。近年来,由于投入机制的缺失,蚕业上基本是掠夺式经营,没有投入谈何发展,没有投入就没有收成。首先蚕改费被取消,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每年减少对蚕业投入三千万以上,导致没有发展经费,这是一大的问题。本来是以工补农,以外补农,按中央的提法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最好办法,但被取消了,又不可能恢复。其次是四川在农业方面投到蚕桑的项目很少,不足以支撑四川蚕业发展。等、靠、望都不行,只有由投入主体自主投入。投入主体有两个,一是收茧企业,理应“谁受益,谁投入”。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企业不投入,不投入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乱,投入了收不到茧,于是很多企业实际上成了大茧贩子,没有生产投入。二是农民。但农民也不投,原因有以下几点:(1)历史原因,四川发展蚕桑过去有蚕改费,基本上都是无偿资助,农民不出钱。(2)九十年代初大起,有的农民投入栽桑,后来茧丝价格大跌,农民又挖桑树,导致大落。大起大落,农民就砍桑树,包括现在这种状况,我们非常担心。(3)退耕还林政策导致,这几年四川蚕业发展基本靠退耕还林政策在支撑,农民得到实惠。但退耕还林政策是个双刃剑,退耕还林政策太优惠了,今后要是没有相应的优惠,蚕农就会不栽桑不投入。(4)桑树是多年生植物,要二到三年才能盛产,但农民更喜欢立杆见影项目,摸着石头过河,当年栽桑当年见效,见不到效就不栽。所以,两个主要投入主体都不投或少投入了。还有就是劳动力外流,劳力不足,要保证粮食安全,不能占用良田,等原因;当然,最核心问题还是投入弱化。

  五是近年四川蚕业发展基本靠退耕还林政策,但在05年退耕还林力度已经变小,因此05年四川蚕业发展的速度较缓。

  六是蚕茧收购市场无序化程度有加剧的趋势。

  七是由于江、浙、安徽、山东等省区蚕种生产减产较大,导致全国性蚕种紧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大家要高度重视,避免缺种。

  二、调整发展的指导思想。

  四川蚕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多年一直提“巩固提高,稳步发展”,这个提法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今年我们提出调整指导思想,只改两个字,就是“巩固提高,积极发展”,理由很多,一是缺口大、效益好、价位高,等等;二是现在发展蚕业非常困难,需要舆论引导,调成“积极发展”,引起各级的重视。

  三、对策和措施

  1、营造较好的投入机制和发展环境。(1)坚持蚕茧收购的有序化,如果收购无序企业就不会投入,还是要坚持“谁投入,谁受益”、“谁受益、谁投入”的理念。(2)坚持几种发展模式,一是凉山州模式,是计划统管型;二是宜宾模式,是行业自律型;三是公司联共育户,共育户联农户模式,如名山、邛崃、绵阳涪城等,这是目前最基本的模式;四是业主型,南充比较多,南充业主发展很不错,如南部罗先锋等。还有一些地方,属自由竞争型。当然怎样学习,要根据自身实际,凉山很难学,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又是民族自治,再加上管理非常到位。其次是学宜宾,宜宾是行业自律,原来是四统一,后来机构改革分开了,经贸委和农业局两家,包括企业,成立蚕丝绸协会,通过协会的方式,把两家的行政管理资源整合起来共享,加强了对行业的管理。以协会作为桥梁,作为纽带,作为中介来运行,这是他们的基本特点。另外协会还适当收取协管费,大家都高兴,大家都有所作为,我觉得很值得学习。第二种模式象名山、邛崃、涪城等,实际上是发展共育户。共育户既是技术载体,同时也是收茧载体,公司联农户,近两年大力提倡发展农民专合组织,我认为共育户就是专合组织,只不过是技术型的专合组织,因为蚕茧收购实际上还实行资格认定,没有放开,所以就不能发展成为经济专合组织(但现在已经出现了)。四川的共育户两三万,下一步,让他们起到中介作用,要引导。去年专门宣传了名山,他们的“五农”政策,农户既是共育户,又是协会成员,通过以茧入股,既是工人,又当农民,既是股东,又是蚕农,很值得学习。另外,就是业主型,值得借鉴,但是业主一旦壮大,包括经合组织,就有可能完全按企业运作。因此,我建议大家学宜宾,学名山、邛崃、涪城等。(3)引入竞争机制。凡是不学习别人经验,又不投入的,我们将尽力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包括,第一,发展农民经济专合组织;第二,把蚕种供应作增量调整;第三,鼓励业主发展,给业主发证。近年广西发展很快,学广西,广西经验是真正做到了多予、少取、放活,比如宜州市50多万担蚕茧,全市税收只有20多万元,基本无税。而通过市场手段,收茧竞争,让农民得了实惠,所以收茧价格之高,不可想像。四川要走这条路,会有一些问题,第一,经济专合组织,包括业主,它会异化,又会变为一个收茧企业,还是最终不投入了;第二,我们与广西有两个地方不能比,一是广西当年栽桑,不用嫁接,当年见效,如果茧价大落可以挖,形势好了又可栽,投入很少,而四川办不到。二是广西的农业系统在向蚕农投入,在发展生产。收茧随便谁收都行,农民得到实惠,四川如那样谁来投入?另外就是种场带农户模式,如省西充蚕种场与眉山东坡区蚕种场。眉山东坡区经济比较发达,但蚕业近年也是发展的,为啥呢?就是种场带农户,有两个好处,一是为了多卖蚕种,为销路着想,要搞好原蚕区建设向蚕农投入;二是种场本身要搞共育,技术上向蚕农投入。西充蚕种场去年进行了试点,该县连年下滑的局面得到扭转,出现恢复性增长。所以蚕业管理部门有能力有条件发挥我们的作用,促进投入,促进蚕业发展。当然,我们当前还是希望学宜宾模式,通过协会整合资源,搞好自律,促进蚕业积极发展。

  2、科技兴蚕。主要还是抓关键技术的落实,如小蚕共育、蚕病统防、大蚕省力化、营茧良蔟化,核心要抓共育、技术专合组织。

  四、关于蚕种问题。

  1、蚕种今年有两大政策出台,一是蚕种调价,原种从68元调到90元,普种从19.8元调到23元,从06年开始实施。二是蚕种检验检疫经费不再向被检人收取,各片区检验点的经费由省站根据各地的检验量按标计拨。但凡调出省外的部分要按标准收取检验检疫费。

  2、关于蚕种供应问题。去年我省按以种控种、总量调控、适度偏紧的指导思想生产蚕种,达到了基本平衡。但是去年江浙等省蚕种生产情况较差,导致今年省外在四川调种,使四川缺口加大。去年11月初我们及时召开了雅安会议,明确要求各市州回去后向获得供种许可证的单位打招呼,要高度重视蚕种供应,必须提前做好供种安排。但个别地方没有引起重视,总想买便宜货,蚕种一旦不够,无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出40元一张,出100元一张也不行。获证单位有义务向蚕农供应合格蚕种,估计一些地方还有缺种的,要出问题。今年我们决不手软,凡出现供种不足的地方,引起矛盾的,一是取消供种资格,二是对其供种区域作许可证的增量调整,并作污点记录。同时,如向蚕农加价供种,违反物价政策的,我们也要打击。今年我们对省外调入蚕种也适度放宽了政策,但要注意质量,按规矩上报。

  3、普通蚕种生产问题。生产问题同样是形势异常严峻。(1)成本问题,一是原种提价,生产每张普照种涨0.5元,二是种茧涨价,一张普照种要增4—5元成本,抵消了蚕种涨价政策和免收检种费因素,普种场生存困难,同样不乐观。(2)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成本高了生产不出来,要防止粗制滥造;二是生产量大了,萝卜快了不洗泥;三是凡调蚕种频繁的地方,易污染环境;四是历史的经验证明,凡是烧了种,第二年往往很难恢复。江、浙、鲁等省今年生产可能也不会太好,所以全国的蚕种生产形势也不容乐观。

  五、关于市场预测

  根据目前情况,我们对蚕茧行情作如下初步预测。首先春季不大可能走低。一是现在的价位还那么高;二是春季产量不会增,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凡是头年养蚕出问题的地方,次年要想养好蚕有问题;第二,今年蚕种全国性紧缺,想增加都难,没有蚕种就增加不起来。估计春茧肯定会有波动,但乃在高位运行。所以估计上半年在高位运行,下半年根据夏蚕情况可能会出现波动下滑,但下跌可能不会太凶,不会跌到02、03年水平,也就是说还是利好状况。并且我们在分析,现在蚕桑发展很难,东部虽是稳住的,但是一旦减少就很难恢复。广西发展虽然比较迅猛,但是要继续增产也有一定难度,现在国际糖价大幅上扬,对广西蚕桑发展会有影响。我们四川问题也很多,没有投入,劳动力大量外流,等等。所以根据这一些分析,我认为今年春季全国最多是个稳产趋势,因此我们得出刚才的评价。当然行情谁也说不准,市场有无形之手。

信息来源:四川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