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十一五”青阳争创安徽省桑蚕茧基地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2-14 09:06:00


  “十五”期间,青阳茧丝绸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也迎来了这一行业发展的最旺盛时期。全县现有桑园面积5.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面积0.24亩,分别比“九五”末增加6500亩、0.05亩;共有养蚕户2.4万户,年饲养蚕种64541盒,户均养蚕2.8盒,分别比“九五”末增2000盒、0.74盒;年产鲜茧2413.4吨,鲜茧总产值为4284.57万元,户均茧款收入1785元,年产鲜茧比“九五”末增长了300吨,户均茧款收入比“九五”末增加574元。

  “十五”以来,青阳县茧丝绸产业渐成规模,蚕茧和生丝产量稳步增长,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蚕茧收入已成为蚕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蚕茧收烘体制也逐步规范,缩短了缫丝企业与蚕农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县设有蚕业服务站15个,还建有一季可催青6万盒蚕种的现代化催青室,直接向蚕农提供蚕业技术服务。全县现有蚕茧收烘站点33个,创办有缫丝企业3家,拥有自动缫丝机8000绪,年生产能力528吨,可加工干茧1848吨。全县年产干茧965吨,生产白厂丝424吨,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另外,建有丝织企业3家,年产丝织品100万米。

  青阳县地处皖南山区,土壤和气候条件宜桑宜蚕,可栽桑旱地和山地十分广阔,蚕桑业发展的空间较大。从生产总量上看,虽然全县产茧量、生丝产量增长较快,然而与先进地区相差较大,茧丝绸作为青阳县主导农业产业,全县仅有2.4万户养蚕农户,户均年养蚕也只有2.8盒,蚕桑业占农民收入份额并不大。从产业结构上看,缫丝企业作为茧丝绸产业的龙头,已具有带动全县蚕茧发展的能力,但与市场抗争的能力不高。近些年全县的茧质有所下降,虽然这是企业之间竞争出现的一种结果,实际上却暴露了经营和利益分配机制上的问题。每到鲜茧出售时,制丝企业相互抢购原料,不按质论价,导致茧质与价格脱节,造成茧质下降。从加工设备上看,收烘设施陈旧已成为蚕茧增值的一个瓶颈,全县生丝品位长期一直维持在3-4A级左右,改进加工工艺势在必行。 

  在“十一五”期间,把青阳县茧丝绸产业做大做强,对于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要加强蚕茧基地建设,重点是改造低产桑园,建立高产示范桑园,提高亩桑产茧量。同时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小蚕共育等新技术,提高盒种产量和蚕茧质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增产增收。二是要建立茧丝绸行业协会,增强全行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加工企业逐步退出收烘主体,形成以蚕业合作社为依托的蚕茧生产、收烘、经营的一体化组织,缫丝企业、服务组织和蚕农可以股份制的形式加入蚕业合作社。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统一桑园管理,统一订种,统一进行技术培训和应用,统一交售鲜茧,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三是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成立专门技术人才队伍,尽力提升加工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针对我县现有丝织企业设备落后的状况,通过招商引资适度发展捻线、丝织、服装企业,从整体上壮大青阳茧丝绸产业实力。 

  经过“十五”的发展,青阳县茧丝绸产业已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下一步发展储蓄了力量。“十一五”期间,必须多方筹措资金,除企业自筹外,应该把招商引资和项目支持作为重点,加大对茧丝绸产业的投入。尤其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青阳县建设成为全省桑蚕茧基地县。

信息来源:青阳县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