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预防蚕桑生产峰期桑园过度管理的讨论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4-30 08:47:00
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自2003年浙江省桑蚕丝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以来,至2005 年7月份价格上涨势头加剧,进入高位运行;2006年3月据嘉兴市统计局调查,2005年随我国纺织品配额限制的取消,桑蚕丝出口不断增加,国内新产品增加,用途扩大,受蚕茧生产量限制,2005年下半年桑蚕丝出厂价猛涨,2006年2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目前价格稍有回落,但仍比历史最高记录还高。如何规避蚕丝价格高位运行带来潜在风险,稳定蚕桑生产形势,已经引起各级蚕桑生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了解蚕桑生产峰期桑园过度管理对桑树病虫灾害发生和桑园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预防桑病虫灾害暴发,制止桑园生态持续恶化的前提,也是2006年桑保工作的重点。
1.2006年桑病虫灾害发生趋势讨论
1.1.2005年桑树病虫害发生概况
2005年江、浙两省桑病虫灾害重于2004年,呈中或中偏重发生。初夏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桑园螨类数量迅速增长,由于春季桑园留叶较多,造成桑园螨类发生基数较高;江苏南通蚕区也报道桑园螨类大发生。梅汛期间华东地区仍持续高温晴热天气,浙江6月28日出梅,浙北蚕区为空梅天气,较常年提前半个月进入伏夏高温干旱气候,桐乡、海宁桑苗产区遭受到螨类和桑蓟马的严重危害,特别是幼龄桑苗成片表现叶色发黄,叶质老化;桑树夏伐后,萌发的幼嫩新梢,普遍受到微型害虫影响,直至7月中旬“海棠”和8月初“麦莎”两次台风影响,江、浙主要蚕区旱情基本解除,微型害虫的发生受到暂时抑制,田间桑螟、桑尺蠖等鳞翅目害虫,随着旱情解除,发育进度呈加速趋势,至9月桑树生长进入盛末,以桑螟为主的桑园害虫局部严重发生,桑尺蠖等害虫在中、下旬呈偏重发生趋势。
1.2.2006年桑树病虫灾害趋势
气候趋势 2004年是10多年来的较好年景,2005年稍差,但好于常年。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06年天气有喜有忧,冬季至夏季(1至6月),全国大部温度较常年偏高,后冬到前春有一段相对偏冷期,夏季(6至8月)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淮到华北南部一带, 春季江淮和华南东部沿海降水偏多, 全国冬、春、夏季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长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区降水偏多,气象条件利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病虫趋势 根据春、夏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气候预测,今年春蚕饲养期间桑赤锈病在浙江湖州及环太湖蚕区有较大流行可能;夏伐后,浙江西部丘陵桑园和苏北蚕区可能受到桑瘿蚊较重为害;前期以桑螟,后期以桑尺蠖为主的鳞翅目害虫是夏、秋季桑园的主要优势害虫;入梅前期阶段性高温干旱可能造成春季桑叶螨和桑蓟马的短期局部为害,后期暴发取决于梅汛期的长短和入伏后高温的程度。
1.3.桑园过度管理对桑病虫灾害的影响
桑园过度管理的主要表现是:过度施肥、过度防治、过度饲养。
过度施肥 特别是氮肥的过量施用,造成桑叶生长过于嫩绿,容易造成具有趋嫩习性的鳞翅目食叶性害虫的发生量上升;抵御真菌、细菌病害的能力下降。
过度防治 包括防治次数无理增加和农药的超量使用。对年发生代数较少的鳞翅目食叶性害虫,过度防治直接造成害虫后续世代重叠加剧,害虫抗药性增加,同时引起防治难度更高的叶螨、桑蓟马等微型害虫暴发。
过度饲养 茧价上涨能迅速提高蚕农养蚕积极性,造成蚕种发放量大增。由于家蚕和桑螟、桑尺蠖等桑园优势害虫同为鳞翅目昆虫,在全龄食桑过程中,均存在一个短期同时出现的高龄暴食阶段,过度饲养必然造成桑叶短缺,桑园缓冲桑病虫灾害发生的能力大幅下降。
2.蚕桑生产峰期桑树病虫灾害的防治
蚕茧价格回升,蚕农养蚕积极性高涨;病虫过度防治,农药使用量倍增;同时2005年江南稻区飞虱暴发,粮桑混栽区,稻田农药的使用量成倍增加,桑园受到漂移农药污染影响,家蚕中毒事故普遍发生,多数中毒家蚕表现微量中毒症状,老熟后不结茧,蚕农损失严重。针对上述现状,蚕桑生产峰期桑病虫灾害的防治,需从农药的安全有效使用着手,合理使用蚕桑生产调节手段,促进生产环境中抑灾潜能的充分发挥。
2.1不同桑病虫害的防治要述
a.桑赤锈病 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早期人工摘除“青泡”嫩叶,阻断病害流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b.桑螟和桑尺蠖 以化学防治为主。桑螟应在幼虫即将卷叶前进行细致适量喷药;桑尺蠖应在幼虫进入暴食期前进行足量喷药。
c.桑蓟马和桑叶螨 配合气候状况,利用不同增殖阶段田间密度绝对量差异,提前做好预防性喷药防治,始终把田间密度控制在安全指标以内。
2.2 协调峰期桑园管理
a.综合管理,合理施肥 做到氮、磷、钾肥平衡使用,预防偏施氮肥,造成桑树过于嫩绿,要提倡多施有机肥,同时根据桑园面积,适量发放蚕种,提高桑树耐受病虫灾害的缓冲能力,避免因桑叶过量使用,树势减退,抗病性下降。
b.适时防治,增效减次 桑树害虫的农药防治时间要控制在幼虫进入高龄暴食期前,田间幼虫发生高峰时进行,使用足量农药适时防治,能一次最大限量有效杀灭田间幼虫,减轻害虫后续世代重叠加剧的趋势,增效减次达到防治次数减少的目的。
c.盲目混用,农药超量 盲目多品种混用,造成农药超量使用,已经成为中秋蚕期家蚕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多品种农药混用源于桑用有效农药产品缺少和蚕农打“保险”农药习惯的影响,多品种混用提高了单次使用的农药剂量水平,是农药超量的主要原因。主要解决方法是持续开展桑用农药筛选和家蚕残留毒性饲养,明确药效,提出安全用药技术规范。
2.3.峰期农药安全使用
a.及时预报,组织防治 各地蚕桑站要针对秋季害虫趋势和家蚕药害发展形势,及时发布情报,组织面上防治,提出有效的指导性防治意见。
b.安全使用农药 就是对症、因虫、因时、足量施用农药。
桑螟宜采用短效期农药产品,在幼虫卷叶为害前,适量细致喷药;
桑尺蠖宜采用长效期农药产品,择时在幼虫进入暴食期前足量喷药;
叶螨宜选用长效期安全杀螨剂,在密度暴增前,参考气候趋势,使用安全维持剂量,进行预防性喷药。
c.讲究有效防治 充分利用不利环境对害虫的压制作用,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面积,必须防治时,做到单剂足量喷药,预留足够安全间隔期,用叶要先试后喂。9月下旬中秋蚕饲养结束后,要求各地蚕桑站及时制定越冬防治计划。因虫而异搞好面上越冬防治工作。(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 王建新)
信息来源:苏州蚕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