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春茧在磕磕碰碰中精彩“收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06-12 09:27:00
这几天,随着春茧收购的开展,永康市每50公斤鲜春茧1550元的“高价”让蚕农们大为惊喜:“怎么有这么高的价钱?”就在前些日子,浙江省出台每50公斤蚕茧1100元的收购指导价,这多少让蚕农们产生一些失落感。没想到,历史高价善意地“捉弄”了一回蚕农。
“1100元,已经是历史最高的指导价了。”该市土特产公司副经理马朝中说。据他介绍,原先的失落感是对照去年晚秋鲜茧的好价钱而产生的心理预期。从去年年初开始,茧丝价格狂飚不止,3A级白厂丝的价格从去年年初的每吨17万元涨到今年3月上旬的历史最高点34万元。与此相对应,去年11月份全省晚秋鲜茧平均收购价达到了每50公斤1400元,比上年同期高出509元,比历史最高收购价高出167元。我市更是以创纪录的1500元精彩“收盘”。
马朝中说,去年茧价快速上涨是因为江浙主产区秋茧受台风及病虫害的影响,产量大幅度减少,茧质明显下降,使得茧丝供应偏紧。
受去年高价刺激,蚕农们养蚕积极性高涨,今年春蚕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正当蚕农们千得热火朝天时,市场情势却急转直下。4月以来,白厂丝价格快速“下滑”,目前已跌至每吨22万元到23万元,两个月内价格“缩水”了三分之一。
茧丝价格为何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波动?该市土特产公司经理胡增强认为,3-5月份印度对中国绸缎的反倾销初裁结果导致出口受阻,大量丝织品滞留国内,造成市场对白厂丝的需求大幅度下降。
为何鲜春茧又会出现如此高价呢?“由于受去年气候影响,蚕种数量、质量都有明显下降,使得今年春茧总产量下降幅度较大。”胡增强认为,原料紧缺造成丝厂无茧“下锅”。以往一般是7月中旬才开始用当年的春茧加工白厂丝,但由于去年产量下降,使得大量丝厂到5月份就停工待料,而眼看着今年的原料供应不是很宽松,心里自然有些着急。同时,虽然印度高举反倾销“大棒”,可以看作是一时之策,最终还是得为本国的茧丝绸下游产业着想,因为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的70%,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量占80%的份额。这样一来,我省的丝厂都得咬咬牙高价“补仓”,期待印度重启白厂丝贸易“大门”。
“这样的高价维持时间可能不会很长,有峰也会有谷,但降幅肯定不会很大,不会大起大落。”马朝中说,每50公斤鲜茧价在1000-1200元应该是最为稳定的,国际贸易摩擦一般也难以撼动茧价这样的稳定性。
胡增强也认为,我省的蚕茧后加工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全省每年8万吨左右的蚕茧产量仅能满足企业50%左右的“胃口”。因此,蚕农不用愁“卖茧难”。我省是全国优质茧的主要产区,生产的优质原料茧可以用来生产5A至6A等级的丝,即使在前两年蚕丝市场比较低迷时销量也比较好,每50公斤鲜茧价格比一般茧高出200元左右。我市和缙云、淳安等地更是全省优质茧生产基地,茧好自然受欢迎。“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我市收购价格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我市才6000来亩桑园,就算增长10倍达到6万亩,所产蚕茧也根本不存在销售问题。”
信息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