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嘉兴蚕俗文化进京“申遗”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8-05 08:56:00


  轧蚕花、踏白船、蚕花会、采桑歌……这些充满浓郁江南特色的嘉兴市蚕俗文化将被拍摄成30分钟的录像送往北京,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记者8月3日从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得的消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传入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一些农业社会产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走向灭绝或处于濒危状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

  据资料记载,嘉兴市有着近5000年的蚕桑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蚕桑民俗文化。比如,因为大量养蚕而使桑叶紧缺,蚕户们为了争抢到桑叶喂蚕纷纷开船外出抢购,从而形成了摇快船、踏白船等习俗。在浙江省7月下旬公布的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预选项目名单中,嘉兴市和湖州市的蚕桑民俗项目被联合定名为“浙北清明轧蚕花”申遗。在9月2日之前,嘉兴市桐乡洲泉的蚕花胜会、海宁袁花的轧蚕花、海盐的做茧圆、秀洲区南汇的踏白船等民俗文化将和湖州的有关蚕桑文化一起被摄制成30分钟的资料录像送到浙江省文化厅,在9月20日之前和浙江省其他的申报项目一起送往北京国家文化部进行正式评定。

  信息来源: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