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栽桑养蚕开辟致富路--江苏富安打造中国优质茧丝基地纪实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7-26 14:43:00


  长期以来,蚕业生产一直是一种劳作时间长、强度大的产业,据了解,目前我国蚕农人均饲养蚕种仅在1张左右,亩桑效益只有2000元上下,而在江苏省富安镇,每季蚕农人均饲养蚕种则高达3~4张,蚕茧茧质好,上茧率达95%以上,亩桑效益高达4000元,成为全国蚕茧基地的代表。当地蚕农因茧致富,富安镇因茧扬名。而绘制这幅喜人景象的就是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卢克松。日前,记者借采访全国2005先进缫丝操作法推广活动之机,慕名前往富安镇。
  
  技术引领推动富安科技进步
  富安镇的蚕业发展和卢克松密不可分,多年来,卢克松凭借其对这个产业的热爱和过硬的蚕学业务知识,改进和发明了许多养蚕技术,均引起丝绸业界的关注。
  你听说过“调头上蔟”、“定时翻蔟”这些养蚕新技术吗?这都是卢克松首创的绝活。蚕宝宝到时要上蔟做茧,蚕农传统的方法是用小麦秆或菜籽秆扎成把儿让蚕宝宝“上山”结茧。这种方法的弊端是蚕吐的浮丝多,双宫茧多,茧色泛黄,严重影响蚕茧的品质。卢克松就大胆引进日本的方格蔟技术,并动脑筋找出便于蚕农操作的捷径。盛夏,他和伙伴们趴在蔟前一个又一个通宵的观察琢磨,终于发现蚕宝宝在方格蔟上由上往下爬要3个小时,而往上蠕动仅需5分钟。据此,卢克松探索出了“调头上蔟”、“定时翻蔟”新技术。这些科研成果被业界堪称提高蚕茧品质的一场革命,有的还被编入了大学蚕学专业教材。
  “三眠蚕”是国家蚕研所研究的新品种,这种蚕不仅比普通家蚕早5天结茧,且结出的茧可缫细纤度丝,织薄型绸,是生产高档服装的高档原料,市场潜力巨大,可就是推广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少有人问津。卢克松本着“不冒点险就难以有突破”的信念,认真地揽下了这宗实验活,几经周折,终于解决了养三眠蚕,缫三眠丝的问题。
  本着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通过技术攻关,他还将传统的一年五期蚕率先调整为一年三期蚕,取得节省劳力、增加总产、提高茧质、降低成本之效;还有春季对桑树摘芯,以控制顶端生长,从而使每亩桑园增产200~300斤桑叶,仅此一项,富安镇2万多户蚕农一年就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很早时候,卢克松还发明了“小蚕共育炕”、“蚕具简易消毒灶”、“杀虱灵蚕药”等技术,他还在全国率先推行机械烘蚕,引进电子测水仪,彻底解决了蚕茧收购速度慢和蚕农售茧难的矛盾。
  卢克松的一项项发明,直接推动了富安乃至全国蚕业的科技进步。
  
  二次分配实现企业蚕农利益共享
  1995年,正当富安桑蚕业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世界茧丝绸行业大滑坡的影响波及到中国,蚕茧价格一路下跌。全国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挖桑毁园,当年,江苏省桑园面积从320万亩锐减到107万亩,丝绸产业万分危急。
  为保护农民致富的“根”,在卢克松的倡议下,富安的蚕茧保护价出台了。当时的蚕茧市场价一般在每公斤6元左右,而卢克松麾下的富安茧丝绸公司则亮出每公斤不低于12元的惊人牌价。当问及原由时,卢克松很有远见地说,“大家都在大面积挖桑,我把桑田保住了,两年下来,后面很可能就是产生最好效益的年份”。
  就是这一远见卓识,富安成了全国惟一没有大规模挖桑毁园的沙漠“绿洲”。而茧丝价格走势又完全如他所料。1998年,当全国其他地区丝绸产业形势非常严峻时,蚕茧价格一跃为每公斤20元,这一年富安的桑园每亩收入却超过4000元!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蚕农的后顾之忧,确保毁桑悲剧永不在富安上演,卢克松在公司推出农业产业化举措,实施桑蚕生产经营的“二次分配”方案。即在实行蚕茧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每年再从公司利润中拿出三分之一“反哺”给蚕农。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做法,使富安茧丝绸公司从1998年至今共向蚕农兑现“二次分配”款3800多万元。
  卢克松明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必走之路。这一步,为他的茧丝绸一条龙发展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富安蚕农的茧质一直上乘,公司效益始终一流。他的公司缫一吨丝成本比别的厂要少一万元,而生产的都是5A级以上生丝,卖出的丝价每吨又比别人多出一万元,公司和蚕农双赢。
  卢克松首创的全国第一家蚕农合作社,堪称他“二次分配”方案的又一次升级。1998年,按照“自愿入社、民主管理、订单生产、合同销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富安蚕农合作社正式亮牌。《蚕农合作社章程》规定,蚕农按照合同栽桑养蚕,公司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蚕农从企业利润中提取部分收益。这从法律上将蚕农与公司的利益紧紧捆在了一起,为解决“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
  
  做强产业打造新型运行模式
  现在的富安镇,创建了第一个国家级高效蚕桑示范园区和现代化稚蚕共育中心,成为江苏省东台市10万亩优质高产桑园的示范辐射中心;在蚕茧收烘上,富安茧丝绸公司引进了20组先进的热风循环自动烘茧机及配套的仪检设备,实现了密码检验、仪检计价、电子监控、机械烘茧;在后道加工上,公司引进了28组国外先进的飞宇2000型自动缫丝机,使白厂丝的生产能力提高到1200吨以上,白厂丝平均等级达5A级以上,60%以上达到6A级,茧丝绸产品80%出口,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优质白厂丝生产和出口基地,出口份额占全国的8%,富安牌生丝已叫响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市场。
  现在的富安已经名副其实的形成了集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绢纺、捻线丝、织绸、真丝针织服装加工以及蚕药、蚕具、技术服务相配套的贸工农一体化运行产业链运行体系,形成了“公司+蚕农合作社+农户+工厂”的新型运行模式。
  为了使富安早日实现由原料基地向优质成品出口基地的跨越,在国内外市场叫响富安牌真丝面料和丝绸服装,富安近期与国内真丝绸织造行业龙头企业--苏州东吴丝织厂有限公司合资合作,组建了“苏州东吴(富安)丝织有限公司”,投资亿元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剑杆织机,力争到2006年形成1000万米高档丝绸面料的生产能力,建成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优质真丝绸面料生产基地;与亚洲领先的纺织企业--泰国莎汀纺织公司合作,借其成熟的技术水平,利用富安优质的蚕丝原料,共同投资建设国内最好、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高档丝绸面料生产企业。富安镇正在开始新的飞跃。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