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春蚕生产首试大棚养殖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6-13 08:41:00
今年春蚕生产已近尾声,记者从苏州市蚕桑指导站获悉,到昨天为止,苏州全市春茧收购基本完成,预计全市总产茧量为2062吨,平均每50公斤茧价恢复到约850元,比去年580元的均价上升了270元;今年茧农收入有明显增长,预计总收入达到3500万元左右,同比增长约40%。同时,今年苏州市尝试在大棚里饲养春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苏州市桑园面积基本稳定,肥培管理也有所恢复,春蚕生产共发种48510张,与去年基本持平。饲养期间,虽然前期阴雨低温、后期高温逼熟的天气与春蚕的生长需要正好相反,但是在200名科技人员的蹲点指导下,仍然取得了平均张产茧量42.5公斤的高产水平。为提升茧子质量,全市新投放了3.4万片方格簇,让蚕宝宝“一人一房”、“对号入座”,避免了柴龙结茧带来的坏茧和“双宫茧”。另外,今年苏州市大规模调优了春蚕品种,以优质难养的菁松X皓月替代了好养低质的苏镇X春光,优品率从原来的10%调升到了50%。
为攻克养蚕大户劳动力以及用房的矛盾,今年苏州市在吴江搭建了3座养蚕专用大棚,尝试大棚养殖了23张种。以往农户养蚕基本利用家里的空置房或者索性腾出客厅、住房,既显得拥挤又不利于蚕宝宝生长。据了解,一张蚕种最大需要30平方米的面积,农户即使腾出整个客厅一般也只能养到1张多蚕种;蚕宝宝长到五龄期(一天需要进食次数最多的生长周期)时,一般一个劳动力最多管理一张种。由此,劳动力不够和用房拮据成为了农户规模养蚕的两大“瓶颈”。吴江市平望镇三官桥村的农民钮月康夫妇成为了首个用上大棚的蚕农。夫妇俩在3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养了8张种,平均张产茧量达到了45公斤,由于茧子白净、干燥,还卖到了900元/50公斤的好价钱。钮月康介绍说,由于透气好、温度适宜,蚕宝宝住进大棚后,生长得很好;又因为大棚就在桑地旁,节省了大量运输桑叶的功夫,而且大棚养蚕好管理、方便喂叶,即使在五龄期每个人也可以管理4张蚕种,大大提高了效率。
今年,苏州市桑园面积基本稳定,肥培管理也有所恢复,春蚕生产共发种48510张,与去年基本持平。饲养期间,虽然前期阴雨低温、后期高温逼熟的天气与春蚕的生长需要正好相反,但是在200名科技人员的蹲点指导下,仍然取得了平均张产茧量42.5公斤的高产水平。为提升茧子质量,全市新投放了3.4万片方格簇,让蚕宝宝“一人一房”、“对号入座”,避免了柴龙结茧带来的坏茧和“双宫茧”。另外,今年苏州市大规模调优了春蚕品种,以优质难养的菁松X皓月替代了好养低质的苏镇X春光,优品率从原来的10%调升到了50%。
为攻克养蚕大户劳动力以及用房的矛盾,今年苏州市在吴江搭建了3座养蚕专用大棚,尝试大棚养殖了23张种。以往农户养蚕基本利用家里的空置房或者索性腾出客厅、住房,既显得拥挤又不利于蚕宝宝生长。据了解,一张蚕种最大需要30平方米的面积,农户即使腾出整个客厅一般也只能养到1张多蚕种;蚕宝宝长到五龄期(一天需要进食次数最多的生长周期)时,一般一个劳动力最多管理一张种。由此,劳动力不够和用房拮据成为了农户规模养蚕的两大“瓶颈”。吴江市平望镇三官桥村的农民钮月康夫妇成为了首个用上大棚的蚕农。夫妇俩在3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养了8张种,平均张产茧量达到了45公斤,由于茧子白净、干燥,还卖到了900元/50公斤的好价钱。钮月康介绍说,由于透气好、温度适宜,蚕宝宝住进大棚后,生长得很好;又因为大棚就在桑地旁,节省了大量运输桑叶的功夫,而且大棚养蚕好管理、方便喂叶,即使在五龄期每个人也可以管理4张蚕种,大大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