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环节都做大文章-对四川绵阳市蚕业产业化进程的全方位采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20 08:47:00
编者按:蚕业是一个独具优势的产业,优势体现在哪?体现在其每一个环节所积聚的巨大效应上。蚕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风险表现在哪?表现在它是一个传统的外向型产业,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四川绵阳市是优质蚕茧的优势产区,目前,蚕业已经进入恢复性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发展机会,发挥优势,规避风险,让蚕业成为绵阳市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近日,记者对市蚕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进行了全方位采访。
汽车行驶在崎岖的石(洞)吴(家)路上,大片翠绿的桑园扑入眼帘;三两村妇挎着竹篮,忙不迭地采摘桑叶;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身影穿梭在农家的小院,撒叶、消毒……在这个沿途不见高楼,只见弯弯犁头水牯牛的偏远浅丘乡镇,栽桑养蚕正成就着60%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这是5月18日,记者在涪城区石洞乡捕捉到的绵阳市蚕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镜头。当前,绵阳市蚕业产业在经过1995~1996年的“蚕丝风暴”过后,经过短暂的调整,开始强劲复苏。去年,全市有桑园36万亩,养蚕42万张,产茧24.5万担,农民茧款收入1.4亿元,比2002年增加1000万元。
第一个环节
增加农民收入
在石洞乡观音碑村7社,记者与养蚕户谭运斌聊上了。谭运斌一家三口的承包地外加承包别人的田和地共有4亩。这一季春蚕他养了5张,少说可以收200公斤以上蚕茧,按照与天虹公司签订的协议,按每公斤蚕茧15块收购价,谭运斌这一季蚕茧收入可以突破3000元,而养一季蚕不过用短短的二十几天。他说,他一年要养5季蚕。
这是蚕丝产业第一根链条——养蚕促进农民增收的真实写照。市蚕茧站对栽桑养蚕与粮食种植每亩地经济效益作对比分析表明:按管护一般的密植桑园和全市平均养蚕单产及2002年全市蚕茧综合均价计算,一亩桑年养蚕3.5张,单产29公斤,蚕茧单价9.00元,年产茧101.5公斤,一亩桑茧款收入913元。如果桑园间作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亩桑经济效益可提高到1300元左右。如果桑园管护好正值盛产期,养蚕科技水平高、单产高、质量好,每亩桑园年可养蚕5张,单产35公斤,价格11元/公斤,亩桑收入可高达1925元。
第二个环节
优化资本结构
市场总是有起有伏,虽然困难重重,但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产业重组和技术进步,绵阳市茧丝绸行业加工在第二根链条上,通过破产兼并、资产重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部分优势企业崭露头角,整个茧丝绸行业已经大洗牌。
目前,四川丝绸公司、浙江金鹰集团、天友丝绸公司等国内优势企业进入绵阳。原绵阳绢纺厂,在破产的基础上重组为浙江金鹰股份(集团)公司绵阳绢纺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打拼,绢丝、绢绸产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2002年实现主营利润1000多万元。四川丝绸公司作为省内龙头企业,先后兼并了梓潼、盐亭两个县丝绸公司,组建了梓潼绿神有限公司,盐亭绿神有限公司也即将组建。作为省内排名第二、全国茧丝出口企业排名第六的民营企业天友丝绸公司,近期内又相继兼并了三台丝绸公司、三台丝绸印染厂、丰谷丝厂。
第三个环节
增加财政收入
现阶段,我市农民增收缓慢,比较效益低,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桑树是耐旱作物,栽桑养蚕是我市大部分县(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尤其在三台、盐亭、梓潼、游仙等十年九旱的丘陵地区,更是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目前,我市有梓潼、游仙、三台、盐亭4个县(区)被命名为优质蚕茧基地县(区)。
事实也证明,绵阳市绝大多数县(市、区),仍然需要大力发展蚕桑丝绸来支撑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梓潼绿神丝绸公司位居该县第二利税大户,3年累计上交税金485万元。三台丝绸公司即使在最不景气的2002年,仍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上交税金551万元。天友丝绸公司兼并重组后,预计在今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上交税金逾千万元。金鹰公司近年来已相继投入技改资金9600万元,产能进一步扩大,技改完成后,可实现产值2亿元(绢丝和亚麻各一半),利税1500万元。
蚕业的突出优势在每个产业链条积聚了巨大效应,绵阳市是优质蚕茧的优势产区,目前,蚕业已经进入恢复性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蚕业发展机会,规避市场风险,充分发挥释放蚕业每个产业链条的能量,是解决绵阳市远郊、浅丘地区“三农”问题的一个破题口。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
汽车行驶在崎岖的石(洞)吴(家)路上,大片翠绿的桑园扑入眼帘;三两村妇挎着竹篮,忙不迭地采摘桑叶;一个个忙忙碌碌的身影穿梭在农家的小院,撒叶、消毒……在这个沿途不见高楼,只见弯弯犁头水牯牛的偏远浅丘乡镇,栽桑养蚕正成就着60%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这是5月18日,记者在涪城区石洞乡捕捉到的绵阳市蚕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一个镜头。当前,绵阳市蚕业产业在经过1995~1996年的“蚕丝风暴”过后,经过短暂的调整,开始强劲复苏。去年,全市有桑园36万亩,养蚕42万张,产茧24.5万担,农民茧款收入1.4亿元,比2002年增加1000万元。
第一个环节
增加农民收入
在石洞乡观音碑村7社,记者与养蚕户谭运斌聊上了。谭运斌一家三口的承包地外加承包别人的田和地共有4亩。这一季春蚕他养了5张,少说可以收200公斤以上蚕茧,按照与天虹公司签订的协议,按每公斤蚕茧15块收购价,谭运斌这一季蚕茧收入可以突破3000元,而养一季蚕不过用短短的二十几天。他说,他一年要养5季蚕。
这是蚕丝产业第一根链条——养蚕促进农民增收的真实写照。市蚕茧站对栽桑养蚕与粮食种植每亩地经济效益作对比分析表明:按管护一般的密植桑园和全市平均养蚕单产及2002年全市蚕茧综合均价计算,一亩桑年养蚕3.5张,单产29公斤,蚕茧单价9.00元,年产茧101.5公斤,一亩桑茧款收入913元。如果桑园间作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亩桑经济效益可提高到1300元左右。如果桑园管护好正值盛产期,养蚕科技水平高、单产高、质量好,每亩桑园年可养蚕5张,单产35公斤,价格11元/公斤,亩桑收入可高达1925元。
第二个环节
优化资本结构
市场总是有起有伏,虽然困难重重,但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产业重组和技术进步,绵阳市茧丝绸行业加工在第二根链条上,通过破产兼并、资产重组,资本结构得到优化,部分优势企业崭露头角,整个茧丝绸行业已经大洗牌。
目前,四川丝绸公司、浙江金鹰集团、天友丝绸公司等国内优势企业进入绵阳。原绵阳绢纺厂,在破产的基础上重组为浙江金鹰股份(集团)公司绵阳绢纺有限公司,经过数年的打拼,绢丝、绢绸产量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公司2002年实现主营利润1000多万元。四川丝绸公司作为省内龙头企业,先后兼并了梓潼、盐亭两个县丝绸公司,组建了梓潼绿神有限公司,盐亭绿神有限公司也即将组建。作为省内排名第二、全国茧丝出口企业排名第六的民营企业天友丝绸公司,近期内又相继兼并了三台丝绸公司、三台丝绸印染厂、丰谷丝厂。
第三个环节
增加财政收入
现阶段,我市农民增收缓慢,比较效益低,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桑树是耐旱作物,栽桑养蚕是我市大部分县(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尤其在三台、盐亭、梓潼、游仙等十年九旱的丘陵地区,更是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目前,我市有梓潼、游仙、三台、盐亭4个县(区)被命名为优质蚕茧基地县(区)。
事实也证明,绵阳市绝大多数县(市、区),仍然需要大力发展蚕桑丝绸来支撑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梓潼绿神丝绸公司位居该县第二利税大户,3年累计上交税金485万元。三台丝绸公司即使在最不景气的2002年,仍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上交税金551万元。天友丝绸公司兼并重组后,预计在今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上交税金逾千万元。金鹰公司近年来已相继投入技改资金9600万元,产能进一步扩大,技改完成后,可实现产值2亿元(绢丝和亚麻各一半),利税1500万元。
蚕业的突出优势在每个产业链条积聚了巨大效应,绵阳市是优质蚕茧的优势产区,目前,蚕业已经进入恢复性发展阶段,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蚕业发展机会,规避市场风险,充分发挥释放蚕业每个产业链条的能量,是解决绵阳市远郊、浅丘地区“三农”问题的一个破题口。
文章来源:绵阳日报